董美燕
口腔癌位置主要包括口底、上颚、舌体、颊部以及牙龈等,诱发原因主要与口腔不良卫生习惯、紫外线刺激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发病后患者多会出现张口受限、溃疡以及肿块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该病,其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但由于手术对人体的损害较大,术后易出现大量并发症[1]。研究显示[2],在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会破坏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因而临床还是更倾向于非气管切开处理,这就需要临床加大对该类患者的术后气道护理,才能避免患者术后引发大量并发症[3]。以往临床多是通过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术后气道护理管理,虽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但该方法并未重视各种风险隐患的预防,仍会引发并发症。风险护理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护理管理模式,可通过评估风险隐患的方式,提前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在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意义重大[4]。基于此,文章就风险护理管理在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气道护理中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8.59±4.55)岁,病变位置:舌癌10例、牙龈癌7例、颊癌5例、上颚癌6例、口底癌2例;观察组行风险护理管理,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77岁,平均(48.62±4.48)岁,病变位置:舌癌10例、牙龈癌8例、颊癌6例、上颚癌4例、口底癌2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头颅CT、体格检查明确为口腔癌的患者;(2)存在张口受限、肿块等症状的患者;(3)存在创伤性口腔溃疡者。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广泛浸润固定;(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依从性较差者。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吸痰、气道湿化以及雾化吸入等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对患者开展风险护理管理。(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质控护士以及责任护士,各1名,小组成员需根据自身的经验、相关资料及患者自身的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护理管理流程,流程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与分析、对策的实施与落实、效果评价以及反馈。(2)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的意义主要是对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归类,小组成员需加强对口腔癌患者的检查,并利用自身经验对口腔癌术后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若评估结果显示风险主要因护士因素造成,就必须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的抗风险能力;若评估结果显示风险由患者因素造成,就必须严密对患者进行监护。(3)对策的实施与落实:①建立护理风险预案。针对护理经验不足的年轻护士,由于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及安全隐患,在让其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前,需加强气道护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管意外脱落应急预案、误吸应急预案、气管堵塞应急预案以及窒息应急预案等,逐个演练后还需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就业,不合格者需继续进行培训,直至合格。②增强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责任护士需严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处理。另外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术前告知患者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强调出现紧急情况需立即向医生或护士汇报,提高护患双方的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③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每月定期对护士开展一次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以风险预案、护理观察要点、并发症处理方法、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等培训内容为主,同时加强对护士实践操作的培训,让其熟练掌握气道湿化、吸痰技术以及雾化吸入等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4)口腔癌患者术后气道管理:①体位护理。待患者麻醉效果过后,将其床头微微抬高,使其保持半卧的姿势,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污染创面,同时还能预防食物反流,避免患者误吸。②气道湿化。采用生理盐水与沐舒坦充分湿化气道,以便更好地引流气道分泌物。持续湿化气道时可根据患者的痰液量调整泵注速度及泵注量。③吸痰。根据患者的气管大小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并在无负压的前提下将吸痰管伸至超过气管插管2 cm的位置,旋转后向上提吸,切勿在气管内反复提插,再次吸痰时需间隔3~5 min,吸痰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每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一次吸痰,避免痰液堵塞气管。④气囊压力管理。气囊充气量应保持在6~8 mL,确保气囊有足够的弹性,触之如鼻尖,并在4~6 h后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气道黏膜,30 min后再次充气。⑤观察呼吸道梗阻征兆: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激素雾化吸入,促进其黏膜水肿的消退,降低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针对早期存在护理困难的患者,需重点观察其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估患者是否需要重新插管或紧急切开气管。⑥气管插管固定方法:采用合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避免意外脱落,并在插管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
(1)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进行比较,主要包括误吸、窒息、气管插管脱出以及气管堵塞等。(2)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3)通过量表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评定,量表为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测评维度主要包括护理内容、责任心、查对、护士仪表、服务态度以及尊重患者、环境,分值为100分,90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90分(不含90分)以下,70分及以上表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不含7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 [例(%)]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例(%)]
以往临床对于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的护理,多为常规护理,这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该护理未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及预防,预后较差。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管理方法,可通过评估护理潜在风险的方式,提前针对该风险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6]。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策的实施与落实等方式加强对责任护士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责任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在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方面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7-8]。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风险护理管理的方式,对进行气道护理的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进行管理,可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术后气道管理的方式,采用沐舒坦帮助患者湿化气道,可与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在控制肺部感染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达到加快患者出院速度的目的[9-10]。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由此可见,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对行气道护理的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进行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加快其出院速度。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识别与分析等方式,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组织管理体系和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腔癌气道护理的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11-13]。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风险护理管理的护理服务质量较高,将其应用于行气道护理的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针对正常进行气道护理的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通过风险护理管理的方式对其护理干预进行风险管理,除了能够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出院速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