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某木工企业噪声危害职业健康情况分析

2022-02-28 09:11杜建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听阈工龄心电图

杜建伟

噪声是一种强度和频率随机组合且无规律性变化的声音,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所引发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1]。研究[2]指出,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血压升高、听力下降和内分泌紊乱,危害职业健康。因此,分析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好预防职业性噪声损害相关工作,对于噪声性损害和相关职业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严重影响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噪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解深圳市某木工企业噪声对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损害情况,本文对该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了解和掌握噪声对该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危害程度,为防控职业性噪声,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供职于深圳市某木业加工企业的接触噪声作业人员11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岁,工龄≥1年,排除遗传性耳聋、药物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穿孔等非噪声性听力损失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3例,女性40例,年龄22~55岁,平均(37.24±5.33)岁,作业工龄1~16年,平均(4.25±0.79)年。以该企业无噪声环境工作人员45例作为对照,均身体健康,既往未从事噪声作业,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17例,年龄24~52岁,平均(38.16±4.95)岁,非作业工龄1~15年,平均(4.31±0.65)年。两组性别、年龄、工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职业健康检查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对两组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问询基本情况(包括个人资料、职业史、个人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及症状(包括耳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开展常规检查(内科和外科检查)、耳部检查(检查粗听力、外耳及鼓膜咽鼓管等是否正常)、血压检查、心电图检查、听力测试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

1.2.2 噪声测定 采用GS 5670XA型(经校正)噪声级计对12个作业岗位行噪声监测,各作业点检测3次,测定作业环境平均噪声声压级 [dB(A)],累积噪声暴露量=等效声压级+10 logT(T为工龄)。

1.2.3 噪声分级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第4部分:噪声》[5]采用LEX,W值对各作业点进行噪声危害分级,分为0~IV 5级:其中0级指无噪声危害,LEX,W<85 dB(A);I级 指 有 轻 度 危 害,LEX,W为85~89 dB(A);II级指有中度危害,LEX,W为90~94 dB(A);III级指有重度危害,LEX,W为95~99 dB(A);IV级指有极重危害,LEX,W≥100 dB(A)。

1.2.4 纯音听力测试 嘱被测试者完全脱离噪声作业环境48 h并充分休息后开展纯音听力测试,初次测试结果需复查者告知其在脱离噪声环境7 d后复查,如无异常则为最终结果。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定义:接触噪声LEX,W≥85 dB(A)且已排除外伤、药物、肿瘤或其他疾病经年龄校正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5 dB(双耳高频听阈提高),伴任一耳语频听阈≥25 dB。

1.3 听力损失判定标准

依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判定听力情况[6]。听力正常:双耳各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轻度听力损失:双耳各频率平均听阈为26~40 dB HL。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HL,以较好耳语频(500/1 000/2 000 Hz)平听阈判定,平均听阈26~40 dB HL视为存在轻度噪声性聋,平均听阈41~55 dB HL视为存在中度噪声性聋,平均听阈≥56 dB HL视为存在重度噪声性聋。

1.4 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综合征判定标准[7]:该症状分为头晕、头痛、眩晕(此3项为第1组症状)、耳鸣、失眠、多梦(此3项为第2组症状)、乏力、心悸、烦躁(此3项为第3组症状)和记忆力减退(第4组症状),以上任一项或多项经常出现即判定为阳性,如前3组均为阳性或合并第4组阳性即可确诊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情况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评定,心电图依据《临床心电图学》相关标准诊断。

1.5 质量控制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由具有相关调查经验的公共卫生医师经统一培训后进行。调查和测量作业场所噪声由数名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职业卫生检测人员经培训后承担,纯音听力测试由数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执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不符合要求时以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作业岗位噪声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测定作业岗位30个,噪声强度均超出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率高达100%。其中85~89 dB(A)18个,占60.00%;90~94 dB(A)2个,占6.67%;95~99 dB(A)10个,占33.33%。

2.2 两组相关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接触噪声声压级越高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也随之上升,见表2。

表1 两组相关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2 噪声声压级与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 [例(%)]

2.3 两组听力分级结果比较

观察组听力分级正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分析观察组不同工龄组人员听阈平均值发现工龄较短组听力损失先出现在高频段,后语频段受累,见图1。

表3 两组听力分级结果比较 [例(%)]

图1 不同工龄组与对照组各频率的听阈平均值

2.4 不同工龄组听力测试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工龄≥10年组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其他工龄组,见表4。

表4 不同工龄组听力测试情况比较

3 讨论

噪声广泛存在于发电、造纸、纺织、水泥、木业加工、汽车零件制造等多种行业中,是其从业人员尤其是噪声接触人员最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噪声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影响两个方面,其中累及听觉系统造成听觉损伤为特异性影响,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精神心理健康为非特异性影响。研究[8-9]指出长期接触强噪声可诱发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以听觉系统出现特异性损伤为主要表现,增加高频听力损失发生风险。现有研究证实持续且强烈的噪声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引发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0],部分患者甚至有脾气暴躁、易怒或精神变态等表现[11]。

本研究发现,某木业加工企业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均超出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率高达100%,且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噪声声压级越高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高,与吕爱军等[7]的研究结论一致,这表明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危害,会引发头痛、耳鸣、心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等一系列反应,因此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其中神经衰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噪声会通过长期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听觉器官传至大脑皮层及植物神经中枢,导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衡,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功能状态改变,进而诱发神经衰弱综合征。噪声与血压升高存在噪声剂量累积效应[12],噪声暴露时作业人员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致使血管紧张度升高,进而影响血压稳定,诱发高血压。目前认为噪声会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使其在血液与心肌中的含量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血清镁增高,致使心肌兴奋性与传导性发生变化,进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至心动过缓等变化[13],这可能是长期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升高的原因。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听力分级正常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工龄较短者听力损失先出现在高频段,可见早期听力损失对语言交流无明显影响,易被忽视,而持续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龄随之延长时可出现语频段受累、自觉听力障碍,影响作业效率甚至增加事故发生风险[14]。另外笔者发现噪声声压级提高后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提示随之噪声强度增加对作业人员听觉系统的损害也逐渐加重。长期接触噪声会降低内耳氧分压及酶活性,加大毛细胞变性坏死风险,因此工龄较长者更易出现感音性耳聋[15]。

综上所述,木业加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危害,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发生风险高,噪声性听力损失较严重,且随着噪声声压级提高和工龄增长噪声性听力损失也日益严重,对人体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应加强噪声监测,结合岗位进行重点防护,以减少噪声对木工企业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的影响。

猜你喜欢
听阈工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更正启示
《思考心电图之174》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