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02-28 07:34徐进华周钦云王丹张凰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体观控制目标症候

徐进华 周钦云 王丹 张凰

目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主要以降糖药、胰岛素类药物为主,药物本身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但若患者未做好自我管理,可能会影响药物干预效果,导致疾病复发[1]。有研究显示,为T2DM患者实施慢病管理,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既往常规慢病管理模式重点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讲解血糖控制方法、药物使用方法等,虽有一定干预效果,但因管理方案不全面,应用效果仍有限[3]。随着中医理念的发展,中医慢病管理模式逐步被用于T2DM院后管理中,在常规慢病管理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干预,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通过观察基于“整体观”的T2DM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旨在为未来临床拟定T2DM患者更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T2DM诊断标准,且符合文献[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阴虚热盛证标准;②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③年龄20~75岁;④可定期在本院随诊。(2)排除标准:①合并葡萄糖代谢异常疾病;②合并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恶性肿瘤;④精神障碍,交流异常;⑤哺乳或妊娠期女性。以随机数字表法、单盲法分为A组(60例)、B组(60例)。最终随访获得113例完整资料,7例失访(A组失访3例,B组失访4例),总失访率为5.8%,其中1例转外院就诊,2例移居外地工作,2例电话无法接通,2例自愿退出研究。A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34~67岁,平均(50.34±5.62)岁;身高152.1~176.4 cm,平均(164.52±10.24)cm;体重 51.2~79.4 kg,平均(65.36±5.24)kg;臀围103.1~115.3 cm,平均(109.62±3.24)cm;腰围 78.1~88.5 cm,平均(86.62±1.24)cm;收缩压112.3~135.2 mmHg,平均(123.75±6.57)mmHg;心率63~86次/min,平均(74.52±3.62)次/min。B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34~68岁,平均(50.61±5.61)岁;身高151.2~178.3 cm,平 均(164.64±10.30)cm;体质量 50.6~78.5 kg,平均(65.69±5.31)kg;臀围 102.2~116.4 cm,平 均(109.71±3.50)cm; 腰围78.4~89.3 cm,平均(87.51±1.23)cm;收缩压108.5~132.6 mmHg,平均(121.65±6.81)mmHg;心率62~87次/min,平均(74.60±3.52)次/min。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于出院后开始接受慢病管理,其中A组院后行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B组院后行常规慢病管理,管理时间为12个月。

1.2.1 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 (1)建立中医慢病管理小组:由1名T2DM主治医师,3名专科护士,4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其中主治医师负责介绍T2DM症型及干预注意事项,专科护士负责传授社区护理人员T2DM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社区护理人员负责监督T2DM患者日常行为及知识宣教等;干预前,社区护理人员需接受为期2周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T2DM基础知识、中医理论、胰岛素注射技巧等,并学习中医护理技能,如穴位敷贴、食疗方等;授课教师为T2DM主治医师、专科护士,2 h/次。(2)健康宣教及自我管理引导;社区护理人员需间隔1个月举办1次专题讲座,邀请各位T2DM患者参加,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食物热量、食物含糖指数计算等,同时引导T2DM患者自我管理,鼓励各位患者分享自我管理措施,针对患者存在的疑惑,需及时做出解答,并纠正患者自我管理的不足,让患者在交流自身管理措施、观念等过程中逐步引导其自我管理。(3)饮食管理:阴虚热盛证治疗需以养阴生津、清热为原则,饮食方面建议患者主食多以小麦、荞麦、绿豆等为主,副食多选用冬瓜、鱼、黄瓜、西红柿、豆腐、黄花菜等,水果多选用莲子、苹果、草莓等,严禁辛辣食物;社区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并参照上述选用食物,结合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营养比例。(4)运动管理:根据T2DM患者个人喜好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5)情志管理:社区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需评估负面情绪,针对伴有负面情绪患者需询问情绪来源,并予以针对性中医辨证疏导。(6)并发症干预:日常干预过程中需注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出现不适情况,社区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干预。

1.2.2 常规慢病管理 在患者出院前1 d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重点讲解糖尿病发病原因、治疗意义、自我管理重要性等,并指导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嘱咐患者需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且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糖分摄入量;于下一次复查时,治疗医师需分析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并评估其自我管理情况,对于管理不佳方面需适当变更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内分泌科护士需每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现存问题、饮食与运动情况等,并进行针对性解答及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生化指标:于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分别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 ml、餐后2 h静脉血2 ml,采用低速离心机(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型号:TG18-WS)以 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CHEM-520)测量两组 FBG、餐后 2 h 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晨空腹血标本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收集患者24 h尿液,以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含量,以酶法测定尿肌酐含量,并计算尿微量蛋白/肌酐(ACR)比值。(2)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共包括11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为77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7];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两组生存质量,量表包括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4个维度,共含有27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3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差[8]。(3)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参照文献[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相关标准,记录患者咽干口燥、心烦畏热、多食易饥等中医症候症状,各症状按照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别计分,舌脉根据无(0分)、有(1分)计分,总分为1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4)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记录随访12个月内患者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情况,符合以下标准3项及以上即为达标,①FBG≤6.1 mmol/L;② 2 h PG≤7.8 mmol/L; ③ HbA1c 4%~6%; ④ TG 0.45~1.69 mmol/L;⑤舒张压 60~80 mmHg,收缩压100~120 mmHg; ⑥ BMI 18.5~23.95 kg/m2。达标率=达标例数/总例数×100%。(5)并发症:记录干预12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血酮体>4 mmol、阴离子间隙>16 mmol/L,且血糖 16.7~33.3 mmol/L)、糖尿病足(符合文献[9]《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便秘(患者每周排便次数<3次)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则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 FBG、2 h PG、HbA1c、TG、A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 12个月 FBG、2 h PG、HbA1c、TG、ACR 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 A 组 FBG、2 h PG、HbA1c、TG、ACR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FBG(mmol/L) 2 h PG(mmol/L) HbA1c(%) TG(mmol/L) ACR(mg/g)干预前 A组(n=57) 7.62±2.32 11.34±2.34 7.54±1.52 1.78±0.52 36.52±3.52 B 组(n=56) 7.77±2.34 11.50±2.36 7.61±1.56 1.74±0.53 36.51±3.53 t值 0.342 0.362 0.242 0.406 0.015 P值 0.733 0.718 0.810 0.686 0.988干预12个月 A组(n=57) 5.43±1.03* 6.58±2.06* 5.12±1.12* 0.93±0.43* 22.52±2.62*B 组(n=56) 6.13±1.95* 7.69±2.34* 6.13±1.23* 1.25±0.48* 28.51±2.31*t值 2.392 2.678 4.565 3.734 12.883 P 值 0.018 0.009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CA、DS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2个月后SDSC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DSQL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A组SDSCA评分高于B组,DSQL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SDSCA DSQL干预前 A组(n=57) 36.52±4.51 70.54±5.62 B 组(n=56) 36.62±4.35 70.56±5.84 t值 0.120 0.019 P值 0.905 0.985干预12个月后 A组(n=57) 56.24±5.03* 51.23±4.21*B 组(n=56) 47.51±5.01* 62.35±4.53*t值 9.243 13.520 P值 <0.001 <0.001

2.3 两组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2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12个月后 t值 P值A组(n=57) 6.84±2.25 3.52±1.71 46.418 <0.001 B组(n=56) 6.83±2.24 4.69±1.23 15.856 <0.001 t值 0.024 4.169 P值 0.981 <0.001

2.4 两组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比较

干预12个月内,A组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例数为47例,达标率为82.46%;B组达标例数为33例,达标率为58.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P=0.006)。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12个月内,A组发生0例酮症酸中毒,1例糖尿病足,1例便秘,总发生率为3.51%;B组发生2例酮症酸中毒,3例糖尿病足,4例便秘,总发生率为16.07%;组间经连续校正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24)。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长期不佳可能会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类药物治疗T2DM虽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疾病进展,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会影响药物干预效果,使干预不佳的情况发生[11]。因此,在T2DM药物干预期间,需为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慢性病管理,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确保药物干预效果,继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院外管理理念的发展,慢病管理模式逐步用于T2DM院外管理中,该管理模式是通过为患者实施全面、主动的管理措施,以更好地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2]。有研究发现,在T2DM患者复诊期间展开慢病管理干预,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胰岛素、降糖药使用方法等,虽有一定干预效果,但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差,且因不会计算食物糖含量,继而造成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疾病反复发作[13]。慢病管理模式重点在于“养”“防”,而中医认为“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二者防治理念相似,若可将中医特点干预优势与慢病管理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14]。中医学“整体观”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属于统一整体,结合自然、中医养生保健理念预防疾病复发,利于更好地控制疾病,降低复发率[15]。但目前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在T2DM患者院后管理中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将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阴虚热盛证T2DM院外管理中,结果显示,干预12个月,A组FBG、2 h PG、HbA1c、TG、ACR 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均低于B组,且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高于B组(P<0.05),提示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更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疾病进展。分析原因在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利于保障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同时结合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指导其食用小麦、绿豆、冬瓜等食物,可发挥养阴生津、清热等作用,继而更好地控制T2DM发展,下调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此外,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八段锦、打太极等,利于提高药物、饮食干预效果,继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

综上所述,T2DM患者采用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干预,较常规慢病管理更利于降低患者生化指标及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整体观控制目标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身体整体观及其生态哲学意蕴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三)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