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2022-02-28 01:55张明霞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改革措施专业课程

张明霞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化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体系的转型带来了直接影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属于相关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主体,借助人工智能的形式打造虚拟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当中,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阶段加以验证,加大虚拟仿真软件与实训设备之间的融合力度,保障课堂模式的创新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引言:在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的顺应了人工智能时代的革新趋势,且各岗位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逐渐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相关院校需要基于多层次的形式,以实用型、创新型的教育原则为主,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予以充分的改革,促进人才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分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目前的改革现状

在软件产业高效化的发展过程中,使相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需要各大院校能够基于多层次的形式,培养软件专业人才体系,保障教学模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人才体系能够逐渐朝着创新型和实用型的方向转型。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情况下,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助力支持,在明确学生就业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求,加大工学之间的结合力度,以产学合作的模式为主,保障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然而,对于实际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来说,在通常情况下更加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输,教师尚未意识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缺乏技能教学活动时,导致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证书仅仅只能证明自身的学习经历,而无法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定位加以分析,可以看出相关理论仍然缺乏准确性,并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所偏差,导致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二、基于人工智能背景改革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措施

(一)实行企校共生模式,保障课证岗位融通

在人工智能背景的影响下,导致传统形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相关技术的发展要求,且各企业岗位对于高端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增大需求的情况下,要求各大院校能够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作用下,使其能够与软件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予以高度融合,基于深层次的融合形式,加快了信息化课程的整体建设进程。为此,相关院校需要构建以企校共生的教育模式,根据软件技术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对相应的课堂教学形式予以优化和完善,保障课程、证书以及岗位之间的融通性,使人才体系的建设能够逐渐朝着智能化、应用型和专业型的方向转型。另外,还应使院校内部所设置的软件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能够与后续阶段学生所需要面对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衔接,在充分对接的情况下,为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基本思路。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时,需要根据学生在毕业之后所从事的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确保学生所处理的课堂任务能够与岗位工作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在虚拟仿真软件、虚拟现实平台等多种实训环境的融合作用下,将企业当中的真实案例放置于课堂当中,有效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以云课堂教学形式,打造先进评价系统

在人工智能背景的指导作用下,使相关院校能够将实际所设置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和云课堂进行紧密结合,加快“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整体进程,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打造资源共享型的教学平台。采取微课或者动画的展示形式,对教学资源予以优化和完善,使软件技术专业课堂形式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型。由于课堂教学系统当中包括了课前准备、课上实践以及课后延展等三个不同的阶段,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实施相关课程的过程中,保障课程内容的筛选能够与后续阶段学生所应从事的岗位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对接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情况下,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三)基于双虚双实形式,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下,使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逐渐朝着“双虚双实”的方向转型,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采取“以虚带实”的形式,结合相关实例,对相关虚拟教学环境予以充分的探讨。对于“双虚“来说,包括了虚拟仿真软件和虚拟现实平台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双实”,则主要是指在实践操作阶段,对相关设备的操作过程,以及对真实工程案例的展示。教师在课堂当中,可以应用虚拟仿真软件方法,在虚拟现实平台当中,对真实类型的工程场景予以充分的还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再借助实体类的基础设备,引导学生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将相关工程项目作为基本指导,在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引导作用下,加强工学之间的融合力度,并且能够逐渐的实现“产教融通“发展的核心目标。一方面,需要保障课程资源具有颗粒化和冗余化的优势,以分阶段的形式划分难度各不相同的课程任务,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达成深度学习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所引进的教学资源能够配套,针对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以微课、多媒体幻灯片、动画展示的形式,基于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结束语: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后续阶段学生的岗位工作要求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師需要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积极的顺应人工智能背景的革新要求,将其作为创新途径,对现阶段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予以充分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借助新型的教学体系,保障学生实训阶段的充足性,以角色转换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借助综合性的实训工作,充分满足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钢.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Java Web课程改革[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02):21-23+96.

[2]吴奇英.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方法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4):81-82.

[3]陈丹.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4):46-47.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改革措施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Thinking Through Visual Communication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