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零为整,优化课堂提问

2022-02-28 03:30吴可雯
教育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串联关键问题古文

吴可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三至六年级的教材中,均出现了小古文。这些古文语言简练,内涵深刻。在教学时,我们需要区别古文与现代文的文体差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串联紧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古人的优秀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为例,尝试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串联起整个课堂,优化小古文阅读教学。

化零为整,聚焦关键问题

梳理具体问题,区分“问题”与“活动”。笔者首先按照传统古文教学的思路进行设想,通过试教后对课堂提问进行梳理,发现课堂中有些提问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推动教学继续进行的教学活动。例如问题“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自读课文的成果”,对应的是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这一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小古文阅读教学时,应区分“问题”和“活动”,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保留下来。

化零为整,精简课堂提问。在课堂提问时,不必事无巨细地进行提问。如果学生对其中的某个字解释不清,教师再及时给予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解决学生的疑问。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紧凑教学活动,而不至于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课堂环节拖得冗长。

聚焦关键问题,整合教学活动。精简问题后,我们需要找出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以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扶手”。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和课后习题,本课聚焦的核心内容是“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可以提出几个关键问题,串联整合教学活动,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环节更紧凑。例如,在抛出“王戎不取的李子是怎样的李子”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直线画出原文中的语句。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进行思考,可以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由扶到放,把提問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说教师的“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那么学生主动的“问”则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自主自发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自主的提问或许更有价值,对他们理解课文更有实质性帮助。不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优化学生的提问也是将提问有效化的一个方面。

唤醒旧知,回顾学习方法。在进行古文教学时,不单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在理解古文的意思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虑学情,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小古文都是比较贴近学生认知的小故事,并配有精美插图,文后都有注释。因此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积累理解小古文意思的方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以便他们在开展自学时有方法可循。例如,在《司马光》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借助文后的注释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句。

放手自学,组内提问。回顾了学习方法,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学生通过组内朗读比赛,在自己读和听别人读之后,自主解决大部分字音问题。通过组内提问、相互解答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部分的内容。这也优化了课堂提问,使之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普遍性。

教师指导剩余疑难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难题,如代词指代的对象、虚词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等,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提问予以解答。

总之,在进行小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梳理问题,聚焦核心,串联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从而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化。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串联关键问题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高考数学关键问题下微专题教学的思考
33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轮滑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