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学习故事”是基于《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产生的一套儿童学习评价体系,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授玛格丽特·卡尔及其团队研究而成。“学习故事”包含了“注意—识别—回应”三个部分,“注意”即对儿童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识别”即对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和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回应”即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故事”评价的内容注重“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它是一整套和参与有关的机制,和儿童的行为倾向、习惯、意向等相关,能够解释儿童为什么学习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可以看出,“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与《指南》中“学习品质”的内涵相似,两者都关注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和学习的过程,都指向儿童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当教师在儿童游戏或活动中注意、识别其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或学习品质)时,即是以此为切入点关注和解读儿童的学习动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回应和延伸儿童的学习机会和可能性,拓展儿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以重庆两江新区上林幼儿园为例,我们曾组建研究团队深入幼儿园开展实践研究,指导幼儿园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的理念与实践经验,聚焦儿童学习品质,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对儿童学习品质及其培养的“认识与理解、尝试与探索、反思与提升”三个阶段,专业能力也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认识与理解。通过邀请专家解读、教师研读和专题学习等形式,教师们逐渐形成对“学习品质”的正确理解。我们邀请专家解读新西兰学习故事《搭建一座黏糊糊的大桥》《天气让扎克着迷》《珍藏一生的礼物》《叶子在睡觉》等,分析其蕴含的学习品质及其内涵,深入讨论学习品质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教师们在与专家的对话中尝试解读学习品质,燕燕老师说:“坚持是指幼儿在活动中坚持不懈、克服所有困难,完成预设目标的品质。”静静老师说:“在游戏中,我们要观察儿童是否能利用想象和创造进行新的学习,这样才能去发现儿童的学习品质。”我们还推荐关于学习品质的系列专业书籍,鼓励教师深入研读、理解学习品质内容及其相关的实例;收集新西兰和国内幼儿园学习故事的典型案例,建立“学习故事资源库”,教师们可随时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故事进行自主学习。这些方式帮助教师从单纯追求儿童的知识技能视角逐步延展到关注儿童的学习品质视角,越来越重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
第二阶段:尝试与探索。教师尝试在教育情境中注意儿童行为的细节,并将其与学习品质进行初步联结,透过表面行为理解兒童内在的学习状态,聚焦识别儿童学习品质,继而通过物质回应、行为回应、精神回应等形式支持儿童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尝试关注多个学习品质。比如梦月老师记录的学习故事《蚯蚓的秘密》,识别了儿童学习品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看见了儿童对蚯蚓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儿童查询资料,讨论、推理蚯蚓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和儿童共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茂筠老师记录的学习故事《快乐烧烤店》,识别了儿童学习品质“想象和创造”,支持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想象游戏情节,创造烧烤店名称、菜单、打折卡、刷卡机等,支持儿童利用想象和创造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续菊老师记录的学习故事《小小摄影师》,识别了儿童学习品质“不怕困难”,支持儿童在游戏中尝试用真实的照相机拍摄照片、美化照片,装扮自己,虽然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拍出了富有美感的照片。
我们还为教师创造了多种识别和传递儿童学习品质的机会。比如在升旗仪式时,教师邀请升旗手介绍自己引以为豪的学习品质并讲出实例;每学期教师会选取每个儿童的学习故事,与每位家长约谈,重点讨论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六一儿童节,教师会选出一个蕴含了儿童学习品质的学习故事发给家长,请家长为孩子阅读学习故事。这些方式,促进了教师对学习品质的识别和运用,提高了家长对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视,也培养了儿童对学习品质的自我认知。
第三阶段:反思与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在于教育智慧的形成,而教育智慧集中体现为教师能否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灵活根据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方式和已有经验等提供恰如其分的支持,这也是学习故事中的“回应”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
我们通过对前期实践经验的反思,发现教师们在“回应”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回应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回应常常限于某个活动,学习故事也只是记录一次学习就结束了,缺乏对回应后的儿童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和反思,难以发挥学习品质在促进儿童深度学习中的价值。此后,我们组织教师研读自己撰写的学习故事,引导教师反思关于儿童学习品质的识别是否准确,提供的支持是否合理、有效,下一步还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深入思考不同儿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上的个性特点,提炼和总结切实可行的“回应”策略。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制作个人的“学习故事集”,将自己撰写的学习故事按照一定的脉络进行梳理,追踪儿童是如何持续学习以及深入发展学习品质的。比如,在学习故事《挑战五子棋》中,教师关注到嘉许对五子棋的浓厚兴趣(“准备好”),识别出他已经是下五子棋的“小高手”后,先后为他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挑战情境,挑战爸爸妈妈、挑战大班哥哥姐姐、挑战老师,嘉许不断地体验、学习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如何与人交往,在面对输赢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很愿意”“有能力”)。最后,教师提出下一步可以引导他去看五子棋的视频、国际比赛,给他讲述古代对弈的故事,还可以与他一起筹备古今棋类文化的展览。可以看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在识别儿童学习品质和发展可能性,为儿童提供持续的支持,让儿童不断探索和拓展学习的边界,体验深度学习带来的快乐。通过比较教师先后撰写的学习故事,我们感受到教师悄然发生的转变:教育敏感度不断提升,在不同教育情境中识别和回应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智慧不断增长。
回顾关于学习故事的探索之旅,儿童都在教师循环往复的注意、识别和回应的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成长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我们还欣喜地发现,教师在发现儿童学习品质的过程中,慢慢识别出了自己的学习品质。好的学习品质也会激发教师向儿童学习。浉杰老师分享道:“当我在记录学习故事、识别儿童学习品质的同时,我也在提示自己认知自我,完善学习品质。比如我不太愿意尝试冒险,但当我看到有的儿童在勇敢地挑战各种未知时,也萌发了大胆尝试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不断修炼自己的学习品质,这让我收获良多。”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