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艳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中国画艺术思维观念在当代环境下发生转变,在中西方艺术交流与观点碰撞下,人们对中国画的艺术认知产生了新的看法。从色彩角度来看,当代中国画色彩更为丰富,且色彩来源与应用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在色形结合、随类赋彩、色彩之上等原则基础上,从填充材料、调和剂、承载体三个方面应用工具材料,在丰富中国画色彩的同时,增添中国画肌理层次感。
“色”与“形”的结合是中国画塑造与体现物体特征的两个方向,色彩应用时应根据物体形态确定色彩配置方案,使中国画中物体的“形”与“色”更为协调。在中国画体系中,“色”代指事物本质色彩,而“形”则为画内艺术形象,只有色形结合、色形协调,方可完整展现艺术形象特征。以彩陶画为例,其通过色彩样式与线条的结合对彩陶进行装饰,而彩陶的材料质地同样对色彩形成了衬托,使色彩具备了粗糙质感,彩陶的色彩与纹理相互映衬,极大地增强了彩陶的艺术性[1]。因此,从“色”与“形”角度来看,材料色彩介入当代中国画时,应结合艺术形象“形”的特征运用色彩,通过色形结合刻画艺术形象,提高中国画真实性,继而完成艺术形象的精准描绘。
随类赋彩是谢赫所提出的评画标准与设色方式,在长期发展中,早已成为中国画着色、用色的核心理念,随类赋彩强调尊重客观事实,基于绘制对象本身的类别特征进行色彩渲染,并指出赋彩应建立在巧妙构图及章法技巧基础上,通过灵活应用色彩突出绘制对象特征,借助色彩突出构图构思,以此形成良好的色觉效果。基于随类赋彩原则绘制中国画时,需注意区分描绘对象类别,基于物体认知应用色彩,并以色彩为手段营造意境。随类赋彩注重中国画绘制对象本身形态、构图结构、色彩表现力之间的关联,在材料色彩介入的当代中国画中,基于随类赋彩原则进行中国画绘制创作可使色彩良好地附着于不同物体表面,使色彩与绘制对象类别形态相辅相成,继而提升中国画视觉效果及艺术价值。
色彩应用质量关乎中国画表现力,而色彩丰富多样,且中国画内容多元,因此优秀的中国画不可能仅由单一色彩构成。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代表,并提出了色彩至上原则,而在当代中国画中,为使材料色彩可被充分应用,需加强对色彩应用的重视,以色彩至上的原则创作当代中国画。对于中国画而言,色彩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不仅可借助色彩变化增强中国画质感,还可通过色彩的灵活应用来提高中国画视觉效果及色彩层次。由此可见,色彩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关键,应结合当代中国画材料色彩介入特征更新色彩应用观念,以期借助材料色彩介入推动当地中国画发展。
颜料是填充中国画、完善视觉效果的重要材料,在材料色彩介入理论下,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化学合成颜料在当代中国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第一,矿物质颜料。石绿、石青、朱砂、赭石等均属于矿物质颜料,其具有覆盖性强、色彩厚重的显著特征,可有效增强中国画色彩效果[2]。中国画发展初期,矿物质颜料色彩被广泛应用,但进入宋代后,由于文人墨客对水墨备受推崇,于是中国绘画史将水墨画视为正统,矿物质颜料色彩因颜色厚重艳丽被视为艳俗、匠气的代表,以矿物质颜料色彩所绘制的中国画则被认为是低俗之物[3]。与文人墨客审美情趣不同,矿物质颜料的艳丽色彩符合民间百姓的审美,故在中国绘画史上矿物质颜料被应用到佛寺石窟壁画、民间木版年画中。矿物质颜料具有颗粒粉末状质感,将其用于中国画中则可增强色彩张力,而色彩张力则是材料色彩最为独特的性质。在传统中国画中,材料色彩多用于表达内心情感,是展现精神风貌的借喻手段,而在当代中国画中,更加看重材料色彩的肌理迹象,以材料色彩肌理为核心彰显物质美感[4]。例如,当代画家唐勇力借鉴参考敦煌壁画材料色彩进行创作,从壁画脱落效果中寻求材料色彩应用灵感,并将其与工笔重彩绘画理念相结合,借助矿物质颜料色彩完成了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表达。又如,当代画家胡明哲钻研学习岩彩绘画技法,其中融入了矿物质颜料,借助矿物质颜料色彩颗粒质感绘制中国画。第二,植物颜料。多指胭脂、藤黄、华青等来自天然植物的色彩颜料。第三,化学合成颜料。化学合成颜料是指借助化学合成方法,按照特定配方配置化学元素而制成的颜料色彩,该类材料色彩应用时,需借助媒介剂调和,以此确保化学合成颜料材料色彩能够良好地附着于中国画基底材料上。
各类材料色彩颜料在应用时为表现出层次优势,需运用调和剂进行处理,使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化学合成颜料能够通过调和处理展现出明暗层次变化,通过增强色彩饱和度,使材料色彩能够更为协调地融入中国画中[5]。在材料色彩介入下,可将胶矾作为材料色彩调和剂,用于增强色彩层次,强化材料色彩颜料的附着力。胶矾固色作用优异,当代中国画应用材料色彩时应合理利用胶矾,为确保胶矾可与材料色彩颜料良好融合,可按照“水∶胶矾=1 ∶2”的比例将胶矾渗入水中,以此即可将其用于材料色彩颜料调和。胶矾虽为当代中国画材料色彩应用时重要的调和剂,但在具体应用期间应注意把控胶矾用量,避免出现材料色彩不均现象。
承载体是指中国画基底材料,如布、纸、板等,但在材料色彩介入下,中国画承载体不仅包括上述传统基底材料,其他材料(如陶、金箔等)同样可作为中国画承载体。基底材料可影响色彩颜料的附着效果,若材料色彩颜料无法与基底材料附着结合,则不利于中国画色彩渲染。因此,为保证材料色彩优势特征良好地呈现,需控制中国画承载体粗糙度,确保基底材料上色效果,继而使中国画顺利绘制。传统中国画多以宣纸为承载体,运用水墨渲染,而宣纸与水墨适配度优异,宣纸基底材料可良好地呈现水墨特征,因此在材料色彩介入视域下,应审慎选择基底材料,从吸附效果、颜料渗透阻止效果两个角度对中国画基底材料进行评估,为材料色彩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采用承载体基底表现材料色彩时,可凸显中国画色调,将传统中国画白纸基底转化为色彩空间,并借助材料色彩颜料将白纸打造为具有材质起伏变化的基底平面,使单薄的白纸成为具有色彩、层次、肌理的载体空间。中国画承载体底色不仅可用于调节色调与色彩,还有助于把控中国画画面,对中国画整体结构及主题进行思考渲染。例如,当代画家蒋采苹在中国画《金芭蕉》创作期间,以金箔为基底材料,并运用石色皴染色彩,以此产生独特的肌理美感,将材料色彩优势充分展现,使中国画艺术具备了现代烙印及新视觉符号[6]。上述所提到的金箔为材料色彩介入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中国画创作期间,可运用硫黄使金箔具备层次丰富的色彩体系,且所呈现出的色彩各有不同,存在一定偶然性,因此在材料色彩介入中国画过程中,使中国画画家的创作均具备了难以复刻的精神意蕴。在材料色彩介入视域下,当代中国画已步入多元创新之路,跳出画中局限,旨在借助材料色彩与基底材料的碰撞表达出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例如,当代画家金瑞将处于不同时空下的古埃及壁画与青年女孩形象进行了结合,为突出两者所在空间、时间的交错感,则运用了金箔材料,通过硫黄处理加深了时空差异感、沧桑感,并充分表达了金箔材料色彩的变幻感特征。
当代中国画发展不可拘泥于传统色彩理念,可在大胆创新期间应用材料色彩,并基于色形结合原则合理选择材料色彩,借助“形”与“色”的交织营造独特意境,继而呈现出多彩变幻的画面表现效果[7]。在中国画长期发展中,意境营造是画家普遍重视的问题,而在意境营造中可引入材料色彩促进情与景的融合,将情感融于材料色彩,以色彩为表达意向并传递情感。传统中国画意境深远,其长期的发展规律影响着当代中国画,所以当代画家同样关注意境的营造,在现代背景下,可基于材料色彩融入中西方绘画技巧,借助技巧与材料色彩的融合营造出独特意境。
材料色彩鲜艳,更易呈现出层次多变的色彩效果。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应意识到材料色彩与常规色彩颜料之间的差异,在巧妙的构图基础上把握色彩变化,使材料色彩按照特定秩序呈现于中国画中,在彰显材料色彩优势特征的同时防止产生色彩碰撞问题,使中国画色彩更具层次性[8]。层次多变、丰富多样是材料色彩显著特征。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应用材料色彩时,应在统一的中国画色彩应用原则基础上追求色彩可变性,并在材料色彩变化中突出色彩秩序美,均衡不同色彩间的关联,同时保留色彩层次感。色彩秩序性、协调性是关乎中国画视觉效果、艺术价值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应用材料色彩时,需把握色彩层次,控制色彩秩序,以此方可彰显材料色彩特征优势。
材料色彩的广泛应用是当代中国画的创新突破,而优秀中国画的创作不可能仅依靠色彩来完成,还需要精细、巧妙,基于中国画基底材料及绘画主题,在特定基底空间结构中确定绘画事物间的关联及各自位置,规范绘画空间布局,将局部事物形象衔接为整体[9]。构图是整理色彩秩序、梳理结构思路的过程,是中国画具备的独特审美情趣,在中国画历史中,谢赫绘画“六法”则强调了构图对中国画的重要性,其指出构图要符合绘画主题,要在现有立意基础上进行构图,再辅以色彩调配,方可保证中国画质量,不可陷入形式主义,“为构图而构图”。为实现材料色彩灵活应用,在构图期间要梳理结构脉络,确定事物主次,在构图的同时确定材料色彩的理想状态,以此协调材料色彩与构图章法,使中国画整体节奏更为协调[10]。色彩的应用可影响构图效果,故在创作中国画时,需重视构图与色彩间的关联,在精细构图的同时协调画面色彩关系,继而保证中国画的视觉效果。
相较于传统中国画体系,材料色彩在当代中国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且在色彩与技巧碰撞下呈现出不同变化,因此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画发展,应加强对材料色彩的应用,借助材料色彩丰富中国画的层次。绘画材料主要指颜料、调和剂、基底材料等。在中国画创作中,应结合绘画主题合理搭配绘画材料,通过颜料、调和剂、基底材料之间的协调应用而呈现出良好的色彩变化及肌理效果。基底材料、调和剂、颜料、画面附着物、笔墨轻重疾徐均是影响中国画呈现效果的因素,通过调节上述因素可呈现出不同的中国画视觉效果及质地感官,或瘦硬,或浑厚,或湿润,或坚实,而该变化则验证了材料色彩的应用可变性[11]。因此,在当代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可通过灵活应用材料色彩,结合不同绘画材料展现差异化肌理特征、视觉效果及质地感官。
综上所述,材料色彩介入是当代中国画的显著特点,当代中国画的材料色彩介入主要表现为填充材料、调和剂、承载体,借助现代工具材料革新颜料类型,借助胶矾进行色彩调和,并在承载体基底材料作用下强化中国画肌理及层次感,借助材料色彩优势促进中国画发展[12]。基于材料色彩介入中国画创作时,应注意突出材料色彩介入的独特性进行创新,营造意境,突出层次,精细构图,并活用各类色彩材料,切实借助材料色彩介入来提高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