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2022-02-27 18:39
新课程 2022年43期
关键词:教师应绘本心理健康

赵 悦

(苏州市吴中区南行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一、小学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选择绘本,缺乏明确的目标

就目前的小学绘本阅读教学而言,其主要存在如下几大问题。首先,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绝大多数教师的选择范围仅限于经典绘本;其次,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并未将学生的喜好特征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导致所选择的绘本脱离学生的实际;最后,在使用绘本阅读开展教学活动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推进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绘本阅读中包含大量的图画,比如,《我不想生气》《长大我最棒》等绘本中均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且辅以文字说明。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带领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也能根据文字理解和描述图片内容。从这一层面来看,绘本阅读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绘本时,并未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许多学生虽然能了解绘本内容,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

(三)图文讲解比重失衡

部分教师在讲解绘本时,并未对文字与图画比例进行合理安排,由此导致讲解比例失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五彩斑斓的图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图画进行讲解,而忽视了文字内容的讲解。此外,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织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以讲解文本内容为主。由于图文讲解比例失衡,导致绘本阅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真正发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满足需求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成长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比如,部分学生在升入小学后,无法适应学习环境、学习强度等变化,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甚至有部分学生无法使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此类课程多以提高学生道德、政治、法律素养等为目标,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有待提升

在经济水平、教育形势等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然而,当前许多教师或学校并未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不利于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绘本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其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采取干预和疏导措施,避免因心理问题不断加重而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为教师提供上课的素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绘本中蕴含大量的道德、审美元素,此类元素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关系、情绪等方面获得进步与成长,达到“育人育心”的目的。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内容更为丰富和细腻,绘本中传扬的真善美,能够对学生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绘本不仅具有图画叙事性,同时也兼具文章故事性,使用绘本阅读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绘本的编制主要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依据,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在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绘本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故事与生动形象的图片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绘本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强化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绘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策略

(一)导读创境,激发兴趣

为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作用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绘本故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以《不是我的错》为例,该绘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根据绘本内容向学生提问:“如果你遇到同学被欺负,会怎么做呢?”以该问题引导学生将绘本内容与自身的经历加以结合,融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引导猜想,激发想象

绘本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能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绘本情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进入绘本世界,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轻松愉悦地完成知识的积累。以《活了100 万次的猫》为例,教师在组织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可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如“如果你是这只猫,你想如何使用这100 万次的生命?”“你觉得这只猫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通过此类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帮助学生感受爱与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联系实际,提升智慧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绘本教学以图文的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避免严格的说教方式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或厌烦心理。因此,教师不仅应强调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应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结合,以达到启发学生感悟的目的,并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以《一切因为有你》为例,该绘本主要通过温馨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感受父母无声的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从日常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与关怀,加深学生对亲情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来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保驾护航。

(四)故事续编,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且不易受其他事物的束缚。不同的小学生在看待同一事物时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帮助其培养发散思维。具体来说,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改编故事结局,引导学生描绘自身想象的结局。以《一只孤独的乌鸦》为例,该故事讲述乌鸦寻找友情的过程,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对友情的理解来对结局进行改编或续写,通过该方法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友情的认知,因此有利于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通过学生所改编的故事来了解学生的内心,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五、利用绘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绘本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含学习、日常生活、人格塑造、人际关系等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选择绘本。就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学生的年龄跨度相对较大,而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将呈现出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在使用绘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考量,确保绘本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以故事内容为重点。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一至三年级期间,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较为迅速。在该时期内,教师的评价、同伴之间的相处等均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低年级小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应使用“讲绘本”的方式,将绘本内容呈现给学生。在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选择《可爱的鼠小弟》等系列绘本,此类绘本中包含不同的故事主题,因此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低年级小学生在聆听教师讲故事的同时,观察绘本中的精美图片,引导其逐步深入故事情节,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同时也能与教师进行和谐、平等的互动,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注重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受此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波动较大。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梳理和调节,降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保驾护航。教师应注重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以《生气的亚瑟》为例,该绘本描写的是一个小男孩坦诚面对内心、探索情绪的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绘本进行阅读,帮助其深刻地认识到情绪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该绘本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大量与情绪相关的哲理。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判断方法、情绪的变化规律、情绪的变化特征等。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控制情绪是所有人均需具备的技能。教师可列举绘本中的典型人物,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情绪留白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该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同时也能提高自身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步掌握转移注意力、向父母或家长倾诉、与同学进行交流等情绪调节方法,避免因负面情绪无法排解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

成长环境、家庭因素等均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倾听学生的诉求。如发现学生存在孤僻、畏惧、无法与他人交流等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首先,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因此,教师可定期组织集体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感受来自班级的温暖,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简而言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应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通过和谐、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从而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在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征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同时还应对教学活动进行实时调整,以确保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导读创境、鼓励想象、紧扣生活、故事续编、绘本选择、学生关怀等多个维度入手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以优化和创新,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石,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为其良好人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积极的作用,避免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在“育人育心”的基础上,为小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教师应绘本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绘本
绘本
绘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