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建议

2022-02-27 07:08焦晓磊王东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产业化

杨 海,罗 煜,樊 威,焦晓磊,苏 建,邓 语,王东平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稻田综合种养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的一种生产方式,在稳定水稻生产面积前提下,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达到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综合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丘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是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优化种养殖结构,调剂供给侧的途径和重要措施,在推进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 制约丘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因素

1.1 自然环境制约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1.1.1 稻田自然条件差 由于丘区多山多沟地貌的自然条件限制,稻田大多根据地形开垦,面积狭小,高低不一,特别是沟两边的稻田底质有的是页岩或土层浅不保水,落差大易渗漏等诸多因素,致使稻田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严重缺水或需及时补水,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带来了一系列制约因素。

1.1.2 生产灌溉水源不足 丘区内有能满足农业生产固定水源的地方较少,有部分塘、堰能补充一部分农业生产用水,在生产季节如果实现稻田满栽满插基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水源,因此丘区水稻生产多数只能靠自然降雨稻田蓄积雨水和人为蓄水过冬以备来年生产利用的方式进行稻田农业生产。

1.2 生产条件制约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1.2.1 生产习惯影响 水稻栽插密度不够,由于农民普遍存在“秧多一把草、稀谷结大米”的传统生产观念,水稻栽插数量大多偏少,通常栽植在6000~8000窝/667m2,基本都达不到10000~14000窝/667m2的栽植数量要求。因此,在稻田挖沟后由于农民栽植水稻基本苗数量还是在传统栽植的基础上不进行密植,也没有利用边沟发挥边际作用,对水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稻田多数不晒田,由于水源的限制,丘区大多数稻田如果放水晒田后,没有足够的水源能够在稻田养殖水产品种需要补水的时候及时进行灌水,影响稻田养殖水产品种生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农民为了减少或不造成稻田养殖水产品的经济损失,大多不会在稻田生产过程中进行晒田,因此,存在放水晒田后影响稻田水产养殖效益,不晒田又影响水稻产量的矛盾。

1.2.2 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丘区地形和地势概况决定了丘区内稻田的配套水利设施修建成本高,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能够实现自流灌溉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水库周围,相对面积较少,虽然有的地方建有提灌站,但较多是明渠,由于渠系过长造成渠系积水多、渗漏大和抽水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了农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积极性。

1.2.3 稻田工程化改造成本高 由于稻田面积狭小和落差大等特点,实现“小田改大田、浅田改深田、梯田改平田”的工程化改造难度相对较大,改造费用高,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成本,影响了稻田综合种养的推广与发展。

1.2.4 机械化程度低 受稻田自然条件和大型生产机械的限制,稻田生产全过程实行机械化的难度大。目前丘区没有配套的小型生产机械,只有浅丘和相对平坦且生产道路方便的地方才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丘区其它地方运用机械生产对稻田的田埂损失较大,因此阻碍了大面积开展机械化作业生产,影响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大规模发展。

表1 水稻产量抽样测算表

1.3 产业体系化制约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1.3.1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工作,还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和推动,以新型经营组织自主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数量不多,且存在规模小、组织化松散等问题。有些种养农户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未参与合作社经营或形成种养专业合作组织,其生产规模零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集中,成片发展的生产局面。有的虽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也由于没有专业人才能和市场有效衔接,不能及时了解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种养殖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投入品多数以单独个体进行采购,造成种养成本较高,不能形成发展合力,不利于形成规模化生产。

1.3.2 产品缺乏精深加工 日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推广,大多只解决了水稻和水产品种养殖的生产,多数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处于原始食材的阶段,种养农民只是简单地进行田间生产,农贸市场直接售卖的原始简单交易,并不能提升其产品价值。有的种养农民或合作社也只是把养殖水产品或水稻加工成米进行简单包装后销售,没有方法和途径开展产品精深加工,种养农民或合作社的生产投入产出利润率不高。

1.3.3 较少形成产业融合优势 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单纯的种养生产,并未找到与休闲体验、科普实践、产村融合等第三产业有机的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没有确定发展目标和定位,没有打造出区域特色和发展优势,难以发挥该产业可持续发展或对其他产业的互补和带动发展作用。

2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2.1 改善稻田综合种养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稻田综合种养水利、电力、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以配套设施改善丘区稻田综合种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条件劣势,解决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首要限制因素,提高农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助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

2.2 加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

稻田综合种养并不是简单的在稻田中进行种稻养殖水产品种的农业生产,而是涉及到种植、水产、农机、农艺、农产品加工等多学科多门类的全新综合农业生产,种养农民只粗略了解和熟悉其中的部分生产工艺,应组织涉农专家组成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协作组,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骨干、种养业主开展技术培训及田间指导,解决产业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技术支撑,促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

2.3 加强稻田综合种养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水产)推广部门,应深入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相关技术应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等种养基础研究。选育适合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水产新品种,如借鉴海水稻培育解决鱼稻用水矛盾又不影响产量的深水稻。加大适应丘区稻田综合种养相关农机的研究,完善其与丘区稻田实际生产匹配度。研究丘区稻田生产农艺等,筛选出适合丘区稻田综合种养的良种、良法,从科研方面奠定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2.4 强化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技术集成和创新

研究在水稻稳粮增收、稻田综合生产效益最大、稻田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最优的目标前提下,从筛选水稻品种、水稻种植、水产品种及放养最适密度、最佳放养时间、水肥管理、田间工程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总结丘区稻田综合种养最优技术参数及技术方案,制定丘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或地方标准。进一步探索稻渔兼作、稻渔轮作等种养新模式,在茬口衔接、病虫草害防控、田间管理、捕捞加工等方面,结合生产规程、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等方面进行集成创新,助推稻田综合种养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促使稻田综合种养向质量效益、安全生态、环保持续方面发展。

2.5 优化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环境

政府出台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土地、资金、项目、招商等方面引导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将水利、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涉农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兴建示范园区和核心示范片,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推动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2.6 完善稻田综合种养组织化体系建设

2.6.1 加快特色优势品牌体系建设 科学制定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及定位,认真挖掘当地稻渔综合种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等稻田农产品的生产,塑造健康、生态、特色品牌(商标),提升稻田产品的价值、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销售品牌化体系。

2.6.2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建设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稻田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种、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以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完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的生产体系。

2.6.3 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以“专家+种养示范户(示范基地或片区)+种养专业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企业+辐射带动户”的模式,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和技术服务配套。从苗种培育、物资采购、生产管理、质量监控、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关服务,建立完善稻田综合种养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产业化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袁善楚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