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强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共享的价值意义与路径优化
郭 强
[太原科技大学]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辅导员职业内涵式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当前高校急需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共享是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营养剂”,是院系提升管理效能的“润滑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助推剂”。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共享存在分享载体定位不清、整体价值认同不强,平台运行机制缺位、发挥自身效用不佳,学术思维能力有限、集体分享研讨价值不能全面展现等问题。应努力构建权威性工作案例共享平台,提供给辅导员有话能说的场域;主动培养思维自觉意识,提升辅导员有话会说的本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让辅导员有话必说、有话敢说。
辅导员;集中性案例;分享
经验回顾是高校辅导员从事工作,提升自身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不可或缺的必要举措,通过经验回顾,对学生发生的典型事件,予以研究、解读和掌握,厘清不同类型学生事件所反映的内在本质,做出归纳,可以提升解决学生日常事务的能力和效率。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明确要求要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做分享与回顾,共享案例恰巧可以为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提供有益补充。辅导员对学生事务出现的各种典型案例共享研讨,将实际问题进行升华,分析研判后作出系统概括,为辅导员实际工作事务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系统性的案例研究思维可为辅导员走向专业化奠定基础,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履行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职责提供内在支撑。
工作案例共享的主体是高校辅导员。高校中因专业、学科不同,被划分为多个二级院系。但在高校大学生日常事务中,很多涉及学生事务的工作方式方法,具有普遍性。因此,辅导员的工作案例共享便具备很强互鉴性。比如往往A院系学生宿舍发生矛盾,和B院系学生宿舍出现矛盾,处理模式上呈现较大的相似性。据此,若事先将一些案例可以分为情感类、心理健康类、生活习惯类等多种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学生工作案例共享库,可以成为解决此类事件的合理预案。当二级院系再次发生同质事件后,便可以依据上述经验预案高效解决同质问题,为各院系的学生事务高效、顺畅运转提供保障,随之二级院系学生管理也能得到相应提升。
心智仍不完全成熟、价值观尚未最终形塑是当前大学生的共性。当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陷入某个无能为力的事件漩涡时,学生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有时部分同学会上演肢体冲突,有些同学又会将自身某种情感、想法压抑内心。加之学生仍需要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若对所遇困惑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易受到内外部的侵扰。久而久之,可能演变为一种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工作案例共享主要围绕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思想、行为、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及时提供给学生有益的解决措施与指导,这为今后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度过大学生活,提供了可靠助推。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就职于各院系,日常工作在各院系进行,受工作场域限制,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几乎限于院系内部,交流话题也随之受限,对于学生工作案例共享内容略显单调,不够丰富,对于学生发生的很多事情不能做到比较全面的了解,也无法进行系统归类,可能经常处于学生案例的首次应对,以致加大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即使发生典型案例,也只能将有益做法惠及周边有限同事,出现“最小公倍数”的效果,不能将此惠及高校所有的辅导员,达到“最大公约数”的效果。
另一方面,近年有些高校逐渐成立一些在省级、校级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辅导员骨干工作室,成员以骨干辅导员为主,其他辅导员为辅。平时会进行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升,对学生日常事务发生案例进行共享。平台的建立对于学生工作案例的共享大有益处,但因仍不普遍,存在“单兵作战多、协同作战少”现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平台的形式不够丰富,线下平台比较单一,线上平台少之又少”。[1]在新媒体兴起的情况下,利用新媒体进行案例和经验传播显得更加迫切。在平台的性质方面,以高校学工为代表的组织者、参与者通过增强高校辅导员全体认同感的比较少,为辅导员群体提供权威性案例共享平台存在缺失。
严把辅导员的入口关已经逐渐在各个高校严格落实。1:200的配比已基本得到解决。科学规划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大势所趋,持续深化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对高校学工工作、行政工作的顺畅性、效用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运转流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使之既能够起到保障辅导员队伍的有序运转又能够保障辅导员的基本权利。当前高校中和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相关的规章制度相对薄弱。对于辅导员而言,除完成日常工作外,只要学生没有发生突发危机事件,就可以“偏安一隅”,不再尝试突破自身。然而辅导员是高校中解决学生群体事务的“排头兵”。基于此,培养更好的有能力有素养的辅导员尤为重要。工作案例共享平台是一个普遍提高辅导员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和突发性事务的有益载体,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有效管理手段,如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较好机制,并支持其迅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助推高校辅导员工作高质量高效运转,甚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作为辅导员,必须做学生日常事务的有心人。这些日常事务所带来的问题,应有一种反思自觉,将案例总结积累归纳,为今后处理学生事务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导员工作量大且杂,往往置身事中,忙于应付和解决发生事端,每次都显得力不从心,没有留意每次事件后的经验总结。”[2]诚然,个别辅导员也会冷静处置积累案例,但现状中这种思维模式并没有形成“蝴蝶效应”,只是在部分辅导员思维中有所展现。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能力快速提升形成一定的挑战。
辅导员工作案例总结的系统思维是一种复盘思维。需要经过特定组织载体对事件进行长期性周期性反思考量。当前,推动辅导员形成此类思维方式的官方活动,只有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以赛促学;除此之外,辅导员的学术研究也是提升反思自觉、抽象思维的理论方式。但当前辅导员存在科研能力薄弱、科研参与感不强的现状。辅导员大赛一年一次,撰写论文也是因人而异。两者都未能有效培养辅导员自觉工作案例的意识和能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在辅导员入校后两到三年后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期。[3]辅导员易产生对所分管业务怠于思考总结,对于日常事务的管理也不再积极应对,最终便会听之任之。综上,推进辅导员案例共享是高校建设好辅导员队伍的“关键一招”。
精准定位,由高校学工部门统一组织,组建辅导员案例共享平台。为辅导员提供线下工作室,供辅导员开展周期性的案例共享,研讨创新服务学生的新举措,内容可以涉及学生事务案例各方面。可以由一些经验较为丰富、阅历较为广泛、知识体系较为深厚的辅导员骨干精心组织,及时分享有益做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工队伍训练有素,还减少了同质性学生事务在不同院系的反复尝试得以用相同方式解决的管理成本。高校还可以提供线上工作案例共享平台,线上平台的即时性能更快地让辅导员及时接收各类信息,打破时空场域界限。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案例共享成为辅导员工作案例的有益尝试。同时,因很多学生事务案例具有时效性,要他通过线上平台的不断更新,来弥补和完善线下平台的不足。除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外,高校可以组织关于辅导员案例分享的此类赛事,以赛促学,以赛提升。让辅导员能够将案例的获取方式难度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针对平台可能不断增多会导致多而不精的问题,高校在推进构建校内平台的工作中既要倡导鼓励平台发展,又要督促指导平台有序运转,让辅导员有话能说的地方具有信服力,让有话可说的地方具有权威性,具有依赖感、认同感。
要打破高校辅导员埋头工作的高强度“封闭式”状态,摆脱辅导员从学生事务中不能自拔的现状,工作案例共享是高效高质的方式之一,有利于培养一种工作反思、自觉归纳的意识和提升思考日常事务的思维方式。学生日常事务发生在每日的工作中,素材和资源丰富,可供提炼总结的案例充足。通过及时运用学术性的思维方式凝练出不同种类的学生事务案例,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事例将会出现更加有效的结果。若较为成熟,甚至可以将之形成解决此类事件的预案予以跨院跨校分享,达到惠及更多辅导员的目的。高校辅导员当前学历基本处于研究生状态,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只是受限于辅导员日常事务而不能系统思考,又因疲于应对工作和家庭以及社会指定性工作怠于主动思考。”[5]高校应鼓励他们主动积累、主动探讨,提高其积极性创造性。定期案例分享也能让辅导员重拾信心,提升自信,增强职业成就感与获得感,让他们的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六要”“四有”老师标准积极迈进。
高校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辅导员具体职责模块,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要求》[4]规定中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研讨内容,对照性地根据内容形成体制机制,让辅导员有话必说。高校辅导员的体制机制虽然一直在完善,但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相关机制,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尤其需要细化对于辅导员的能力提升,除集中培训、赛事锻炼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形成顺畅的校内院系辅导员交流机制,借鉴发挥各院系之间的育人合力。比如,针对高校院系专业不同的辅导员,所匹配的学生不同,所获工作心得体会必有不同,因此,建立院系辅导员定期流转的交流学习体制机制,可能是一种可以丰富辅导员工作经验的有效手段。把辅导员职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变量”转变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内涵式发展的一大“增量”。要建立辅导员案例共享工作机制通过主题选定、事例剖析、集中表达、互相分享,增加过程的趣味性,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让辅导员群体积极阳光向上,保障辅导员有话想说、有话必说。
[1]李罡,冯秀玲.非正式组织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路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v.43;No.220(02):104-107.DOI: 10.13831/j.cnki.issn.1672-8254.2021.02.022.
[2]王胤.高校辅导员群体学术话语权现状分析与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1):13-17.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9-29).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9-29.
[4]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05-01-13). http://old.moe.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17/201001/xxgk_76797.html ,2005-01-13.
[5]李琦.高校辅导员理论思维的建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5):39-42.
2020年太原科技大学教研教改项目“工学类‘评学’体系建构和实践”(20204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胡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