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许明,杨艳茹,花 云,王东桦
(1.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学院;2.成都市马家河小学,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与践行,我国社区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成人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开始萌芽生长。目前,社区学习共同体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于社区教育地方立法《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社区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教育学习团队的指导,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建设”,成都市习惯将社区学习共同体称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
我国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国外的成人学习圈类似。成人学习圈发源于美国,兴盛于瑞典。瑞典《成人教育法》对“成人学习圈”的定义是“一群朋友在有计划的基础上对预先规定科目或课题进行共同学习。”其特征就是强调共同学习、非正式学习。这种非正式的成人学习方式,已经在瑞典盛行近百年,依然长盛不衰,在仅千万人口的瑞典,每年参与成人学习圈学习的就有300万人。
我国学者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不多,汪国新和叶忠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汪国新在2010年首次提出“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深化,目前在国内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1]汪国新等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的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他同时阐述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具备的几个特征:学习是出于社区成员的本质意志,非为功利;社区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而自愿结成群体,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共同学习、互助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现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为共同目标。[2]汪国新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一种新的成人学习方式在中国逐渐得到认可。叶忠海也有类似的提法,认为学习共同体是自组织,其基本特征为自主、协商、共享。[3]笔者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突出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为居民学习提供了新的选择,又缓解了成人学校、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矛盾;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学习形式、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外延,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2017年2月1日由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第二十六条规定“社区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教育学习团队的指导,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建设”。条例对“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内涵及特征并没有做出解释和界定。笔者认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是社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建、以共同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合作和互助、让居民获得知识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和谐的群体。
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及主要特征基本一致,具有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性,强调团队成员本质意志和生命成长,同时也关注团队服务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具有成都特色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结合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以下武侯区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均称之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初期对它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自“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各地都积极做了大量的尝试,结合各地的实践和成都市开展的问卷调查来看,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培育的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由于我们历来对社区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重视不够,加之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导致其培育主体不明确,培育主体的职责也不清晰。
笔者2018年在成都市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对象包括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社区两委成员、街道文教专干等,回收有效问卷246份。
关于由哪个单位(机构)来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问题,19.11%的人选择民政部门,34.15%的人选择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35.37%的人选择社区教育机构,11.37%的人认为是其他部门。由此看来,对于由谁来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大家认识是不统一的。关于培育主体主要职责的问题,29.67%的选择统一管理社区学习共同体,34.96%的选择部分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35.37%的选择为共同体提供支持和引导。可以看出,三分之二参与问卷调查的人认为培育机构应该把共同体纳入整体管理,他们没有认识到社区学习共同体应该自主开展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对培育主体承担的责任没有正确认识。
社区学习共同体要自主进行管理,共同体领袖(团长)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不仅关乎整个共同体的发展,甚至关系共同体的存续;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包括骨干、财务管理等,同样是共同体的中坚力量,是发展的关键。领袖不稳定、核心成员素养不高可能导致共同体发展停滞,甚至解散。
在对成都市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共同体长期只有领袖(团长)一个人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其他核心成员的协助,领袖或因健康原因、或因事离开共同体后,整个共同体就迅速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最后只有解散。有些共同体则因为领袖(团长)与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彼此之间长期存在分歧,并且没有及时化解,最后导致共同体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解散。
社区居民是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才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希望获得学习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很多共同体领袖和核心成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造成了共同体内部的不和谐,影响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共同体领袖为了提高成员学习的参与率,采用经济处罚手段,让缺席者和迟到者交纳金额不等的罚款,甚至在成员的微信群中点名批评。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做法,违背了成员参与学习的初衷,导致成员的反感,直接影响共同体的和谐与发展。
培育主体不明确,直接导致社区学习共同体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学习内容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学习内容门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艺术修养方面。问卷显示,55.69%的人参与体育健身类的学习,26.02%的人参与艺术修养类的学习,8.9%的人参与社会科学类的学习,4.07%的人参与社会公益类的学习,5.32%的人选择其他。可以看出,目前共同体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文体活动等,而公益活动技能、再社会化等内容比较少。其次是学习内容浅表化,深度、广度均不够。比如,太极拳学习共同体,学习的全部内容就是对42式太极拳各式动作的练习,没有涉及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太极拳的益处等等。学习内容长期的浅表化,可能出现共同体学习内容穷尽的局面,影响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学习共同体属于非正式的松散群体,学习资源相对缺乏,学习形式比较单一。笔者针对采用的主要学习形式(多选)问卷调查显示,80.48%的人认为是共同体内部的学习,26.02%的人认为是学习成果展示,15.85%的人认为是共同体间交流,13.82%的人选择游学。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共同体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限于共同体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体之间交流、展示活动和游学等学习形式还不多,学习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关于共同体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网络学习还是现场学习的调查,97.15%的人选择现场学习,2.85%的人选择网络学习。可见,目前共同体的网络学习方式所占比例非常低。分析其原因,一是共同体成员年龄偏大,网络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居民参与现场学习,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外,更能达成人际交往这个目的。
在很多共同体中,领袖仅基于成员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没有对成员开展社区意识培养和社区建设方面的培训,导致成员的社区意识缺乏、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多选)的问卷调查,41.46%的选择经常参加各类讲座培训,69.91%的选择经常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只有17.07%的选择经常参加公益志愿服务。可以看出,共同体很少进行社区意识方面的培训,导致了成员经常参加社区公益志愿活动的比例较低。
近年来,北京朝阳区、延庆区、房山区,广州市越秀区、黄浦区,成都市新都区都开展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北京朝阳区就是坚持通过行政的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培育,注重培养核心骨干。成都市新都区社区教育学院采用“五个一”模式对社区学习共同体进行培育,“五个一”即全区每年开展一次学习培训、一次风采展示、一次公益活动、一次总结交流、一次评选表彰 。
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学院从2018年开始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结合成都市武侯区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培育的实践阐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
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要坚持政府支持和引导的原则,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社区教育机构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主体,确定其工作职责,通过营造氛围、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者等,助力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发展。同时,在培育中应该坚持梯级培育,以促进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学习共同体应该坚持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原则。共同体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包括成员个体的目标、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协商制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自主确定共同体的领袖和核心成员;协商确定学习的内容、方式、频率和地点,自主确定学习的指导者等。
2018年,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学院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的要求——“社区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教育学习团队的指导,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建设”,作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培育主体,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根据团队发展周期,开展了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培育工作。武侯区学习型城市与社区教育联席会办公室发文,在全区遴选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采用团队自愿申报、街道社区推荐的办法,由区社区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认定,按照一星入格、二星培育、三星规范、四星特色、五星示范的标准确定其星级,对应每个星级每年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课时费支持。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指导者资源库,供团队自主选择使用。截至2021年底,武侯区社区学院已培育了星级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80余支,为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开展培育工作做了示范。
武侯区社区学院积极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出台了《武侯区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评价标准》,对团队发展做宏观的引导,同时制定了团队课时费使用操作规程。除此之外,对团队的发展不作更多的规定。团队发展的愿景、内部的管理制度,由成员自主协商,学院不介入;团队的领袖、核心成员人选由团队自主确定,学院不干涉;团队的学习内容由成员自主商议,学院不指定;团队的学习指导者由团队自主聘请,学院不安排。总之,团队内部的事宜完全由团队成员自己决定。在团队提出需要特别的支持时,学院再提供必要的协助。经过培育,80余支团队发展得比较好,能够保持现有星级或晋升星级;也有近10支团队由于自身的原因退出了培育或者直接解散。
社区学习共同体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领袖和核心成员。他们很多没有管理经验,加之初次接触社区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培育中首先要加强对共同体领袖(团长)和核心成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公民素养、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保证共同体正确的发展方向;开展公民素养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充分发挥以身示范的作用;开展组织管理能力培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有序地开展自我管理;开展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提升与共同体成员沟通协商的能力,凝聚成员人心,共促共同体发展;开展创新能力培训,提升驾驭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增加共同体学习的吸引力。培训的形式要注意多样化,既要有专业的理论学习,又要有丰富的案例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武侯区社区学院已经建立了居民自主学习团队领袖和核心成员培训制度,每年要开展2次专题培训。每次培训,每个团队安排3人参加。培训的内容包括3个模块:第一是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理论专项培训,包括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知识、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相关的政策文件等;第二是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提升他们的公民素养、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第三是经验分享,通过区域内外各个团队的经验分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3年的培训,武侯区星级团队的领袖和核心成员能够充分认识培育自主学习团队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了团队管理的方法,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而自愿结成的松散群体。共同体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成员数量相对稳定,并适度增加。为此,一方面需要增加共同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成员的契约精神。[4]共同体的凝聚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成员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是成员能够在共同体中感受到尊重、找到归属感,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就要求共同体的领袖和核心成员在日常的管理中,选择好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好学习活动;尊重共同体成员,坚持人文关怀,坚持民主管理,平等协商,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共治”。同时,社区学习共同体要利用多种方式培育成员的契约精神,倡导他们共同遵守共同体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学习和管理,共同促进共同体的发展,实现“共享”。
武侯区簇锦街道铁佛社区榆霞满天声乐学习团队,2018年纳入培育,当年确定为二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有成员21人;2020年被评定为三星级团队;2021年被评定为四星级团队,团队成员发展到32人。团队常年坚持每周两次学习活动。在确定学习时间和管理制度时,团队领袖和核心成员专门召开会议,充分听取大家意见。经过团队成员讨论,共同确定: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上午开展团队学习活动;平时的学习管理考核采用积分制,基础分为60分,准时完整的参加团队学习每次加1分,参加团队的重大活动每次加2分,学习积分作为每年评定优秀成员的依据;每月为当月过生的成员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成员共同议定学习时间和管理制度,大家共同认真遵守。这种平等协商、人文关怀的民主管理,得到了成员的广泛认可,极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每次学习,成员基本全部出勤;团队也由开始的21人增加到目前的32人。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为学习而聚,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就至关重要,是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社区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学习时,要认真规划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要成体系、成系列,同时要注重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开展学习。学习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化,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如游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线上学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成员之间的人际交流,促进成员的积极参与。
四川车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侯区培育的三星级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四川车灯队,除了进行曲目练习外,还要学习唱腔和板法等理论知识。三星级团队——少陵京剧队,在日常的学习中,除了基本的曲目练习外,还将历代先贤、行当、功法、音乐、化妆、服饰等列入学习内容,团队成员在学习京剧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武侯区培育的四星级社区居民自主学习团队——诗韵武侯朗诵爱好者协会,学习的内容既有诗歌朗诵的技巧,又有经典朗诵的练习。在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时,成员不仅学习诵读技巧,更要了解红色经典的背景、历史和深远影响;在进行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时,还要学习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除了注重学习内容的拓展外,团队也注重丰富学习的方式,在学习朗诵的同时,部分成员又学习了部分舞蹈和声乐内容,团队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展示节目往往包括了朗诵、舞蹈和声乐等形式。
武侯区三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天韵艺术团现有成员近百人,在团队培育之初,只有一支器乐学习队,成员十余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舞蹈、声乐等一技之长的成员又作为领袖孵化新的学习团队。经过3年的发展,天韵艺术团下设器乐学习团队、舞蹈学习团队、时装团队、声乐戏曲队等四个二级团队、12个学习小组。每年团队要举办一次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每个学习小组都要进行展示。每年四个二级团队分别要组织一次外出交流或游学。历时3年,团队学习的人数增加了,学习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方式丰富了,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
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中,培育主体要引导共同体开展社区意识的培养,鼓励共同体领袖和核心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支持共同体成员投身社区各项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甚至还可以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成社区社会组织,直接参与部分社区事务。共同体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发展治理;共同体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社区和居民的认可,又会增加成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真正实现“共学+共治+共享”。
武侯区制定的《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评价标准》,服务社区发展治理内容的权重占到了30%,具体而言:团队一是要面向社区各类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二是协助参与社区宣传、院落治理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总结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团队作榜样示范。武侯区三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魅力锦官柔力球队,成员50 余人,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54岁左右。团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设置有志愿公益服务等内容的学习,在团队领袖和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有30余人长期参与社区各项志愿活动:暑期在社区为青少年义务开设柔力球课程,在社区重大节庆活动中积极宣传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担当义务交通员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新冠疫情期间在社区、小区院落担任志愿者。武侯区三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金梦艺术团,成员20余人,其中1人75岁独自居住。团队领袖组织成员轮流每天早晚2次定时给她打电话,问候情况,确保安全。团队成员间的这种互帮互助已经超出了学习本身的意义,这种成员间的守望相助也促进了社区和谐。二星级居民自主学习团队——蜀绣技艺社,通过电商平台将成员的部分蜀绣作品进行售卖,将售卖款捐给所在社区的微积金,用于帮扶社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
在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时,培育机构必须坚持“自主”的原则,让共同体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成员自觉、自学、自评。在培育的时候,要做好引导工作,把相关的要求作为一种引导,鼓励他们朝这个方向发展,不干涉共同体内部的管理,不指定共同体的领袖,不指定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资源缺乏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培育机构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满足各类共同体需求的学习指导者资源库,供共同体开展学习时进行选择;培育机构要做好沟通协调,要联系街道、社区,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提供场地、经费的支持;培育机构要协调体育、文化场馆为共同体学习提供学习资源的便利,共同促进共同体的发展。
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中,培育机构应特别重点关注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学习内容,既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又是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所亟需的。这些共同体可能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人数上与培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对这一类型的共同体,可以采用差异化对待的办法,最终达到既满足了学员学习需求,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