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艳
(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工处,广西 南宁 5302000)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目的和结果,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手段。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方式很多,其中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1],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交往能力[2]。而团体心理辅导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辅导方案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分析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具体案例。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必备能力。
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自我意识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那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呢?通常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自我觉察认识自己,二是通过他人认识自己。而要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就要与人交往,只有通过与人交往,才能形成正确全面的自我意识。通过他人认识自己,自己在父母眼中、同学眼中、老师眼中、朋友眼中、兄弟姐妹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再寻找他们眼中共同的品质,认识到比较正确的自我,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与人交往,离不开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感觉剥夺实验表明,人都有与外界交往的需要,如果人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一定的身心反应,轻则会导致心理失去平衡,重则会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扰甚至疾病。当前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是由于平时与人沟通和交流比较少,喜欢独来独往,并且性格也比较孤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观点和经验,增加快乐和幸福体验,减轻痛苦,消除孤独。通过与人交往有助于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感情支持,产生亲密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亲密关系的形成,并发展友谊。而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够发展更多的兴趣,形成正确健康的意识和观念,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这一时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大学生通过与人交往传递着各种社会信息,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并逐步把社会行为规范加以内化,顺利实现社会化的进程。可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25,是一种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促进心灵成长和完善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设计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团队成员的觉察、沟通与接纳,且处事积极,心态乐观。团体心理辅导能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活动中,参与者通过多种的活动形式与他人交往,可以通过观察别人,进而觉察自己,可以让参与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参与者进行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成长,促使成员之间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有助参与者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他们的交往状况。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4]。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辅导方案,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辅导方式,通过开展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实施团体辅导训练,为参与者提供多种人际交往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感受到平等、开放、宽松、接纳和自由的气氛,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动,还能发现团队成员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依托团体的力量帮助成员实现对人际心理问题的自我觉察、自我表露、自我接纳和自我提升,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沟通问题[5],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人格的解构、再构和重塑,维护心理健康,获得自我成长,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6]。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可以让团队成员进行平等、自由的表达与交流,获得被人接纳与认同的感觉;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和感受,获得社会支持,使成员有亲密感和归属感,感受到温暖和踏实、提升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同时团体心理辅导中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利于成员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思,增强他们的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品质。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经历、经验和人格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人际交往的互动和探索,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人际互动,更清晰地了解、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他们的适应性,建构新的自我认同和人际交往模式,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把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人际交往模式应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帮助大学生社会化[7]。
团体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教育活动[3]1,有其专业的理论、方法和实施的过程。带领团体首先要计划和设计团体辅导的方案,作为一名专业的团体领导者,能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团体方案,直接影响到团体辅导的效果[3]125。下面是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本方案主要介绍设计理论依据及活动内容等。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与所有心理辅导的理论有关,心理辅导的每个学派都能将他们的理论运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3]83。团体心理辅导没有理论的支持将是随意和凌乱的,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4点。
1.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需要学会与各种人相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8]。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进行交流,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有归属和尊重的需要,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与人沟通、交往。
3.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为团体辅导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团体辅导的过程就是一种人际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3]84。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团体中充满关爱、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参与者行为的改变[3]98。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是根据团体目标而设置的。团体目标一般分为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及单元活动目标。总体目标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方向,阶段目标是根据团体发展的历程而设定的,单元活动目标是每一个团体活动的具体目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成员丰富交往知识,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本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是围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策略展开的,结合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辅导需求,根据团体发展阶段理论“一个完整的团体发展会经历准备阶段、创始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3]3,在团体总目标的统领下围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维度,体现人际交往中尊重、平等、信任等原则,设置 6个单元,每个单元时长为2小时,单元名称分别是“有缘相聚”“悦纳自我”“信任之旅”“沟通无极限”“解开千千结”和“感恩有你”。每个单元又有各自的单元目标,6个单元分别从“建立团队”“认识自我”“体验信任”“沟通技巧”“化解矛盾”和“结束团队”等活动目标设置具体的活动项目,并且每个单元设置3-4个主要活动来实现单元目标。每次活动都按照活动的三个流程“热身活动—主要活动—结束(分享、总结、评估)”进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分享感受与收获,并将活动分享总结的人际交往技巧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不断提高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面是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团体心理辅导6个单元的具体设计。
第1单元:有缘相聚。单元目标主要是建立团队,通过循环自我介绍和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团队相互了解,营造团体氛围,并建立团队规范,强调成员积极主动交往的重要性。
第2单元:悦纳自我。单元目标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认识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格特质,形成受人欢迎的特质。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自我是很重要的。通过设计“20个我是谁、猜猜我是谁”活动来认识自己,认识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格特质,“优点轰炸”进一步了解自已的优缺点。
第3单元:信任之旅。单元目标是培养成员间的相互接纳和信任,并体验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的感受。人际交往中相互信任是基本原则,通过设置“信任不倒翁、信任前行、蒙目障碍”三个活动来实现单元目标。
第4单元:沟通无极限。单元目标是学习人际交往的相互原则,掌握沟通的言语和非语言技巧。人际交往要相互尊重,遵循平等的原则,沟通的方式有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通过设置“自我肯定练习和口腔体操(绕口令)”等训练言语沟通能力,而“人体拷贝(身体写数字)、我做你学”等活动主要是训练非语言沟通能力。
第5单元:解开千千结。单元目标是使团队成员学会协调和化解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队际交往中,由于某种原因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化解呢?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通过设置“解开千千结、角色扮演(人际矛盾AB剧)、脑力激荡(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三个活动,让成员学习人际矛盾与冲突化解的方法。
第6单元:感恩有你。单元目标是体验团队合作互助的乐趣,分享心得、感受与祝福;树立信心,培养成员的团体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把参加团体的收获应用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经过前面5个单元的训练,大家开放自我,接纳他人,结下比较深厚的感情。通过设置“回首来时路”让大家分享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收获、心得与感受。“祝福串对串”让成员相互祝福,并把参加团体的收获学以致用,应用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最后的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明天会更好”既让人留恋与回味,又让人对未来憧憬。
总的来说,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合作互助的意识,增强他们在团体活动中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感、畏惧感和焦虑感等,让参与者感受到一种和谐、信任、互助的团队氛围,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实用技巧,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