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探析

2022-02-26 22:58:46黄运堪
高教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书信仰党史

黄运堪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红色家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革命史,是革命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史料价值,可以激励青年大学生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担负起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

家书本是家庭的情感纽带,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家书不仅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对亲朋的深情告白和对子女的谆谆教诲,而且反映了他们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追求。红色家书富含的感人故事、家国情怀已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中国革命道德的催化剂,也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清醒剂。

(一) 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教科书

纵观红色家书撰写背景,它是老一辈革命家、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给亲朋好友写的私信或遗言,也成为教育后代的箴言和家训,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不仅映射了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峥嵘岁月,还充分彰显了先辈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红色家书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蕴藏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中我们可以品读史料、人物传记,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全新的视角。把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我们党的革命历史和光辉事迹,也是青年大学生理解先辈们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

(二) 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中国革命道德的催化剂

红色家书不仅富含着鲜活的党史故事,而且彰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充满了感召力。每一封红色家书的背后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蕴含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和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2]的向警予、立志要“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2]的李立三以及在狱中向妻嫂明志“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2]的刘伯坚等,都抒发了献身革命的情怀,体现了甘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这些有情有义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彰显的革命精神和优秀道德,是留给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遗产,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主动从红色家书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3],并为之砥砺前行。

(三)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清醒剂

将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当中,能够让青年大学生从红色家书的形成背景、人物故事中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学会探究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分析历史的能力,培育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保持头脑清醒,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决不能“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因此,将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能让青年大学生从情真意切的红色家书中真正体悟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也能让青年大学生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了解作者面对生离死别呐喊出豪言壮语“革命理想高于天”时的内心世界和家国情怀,从而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对红色家书作者的生死抉择“产生真挚的情感认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5]。

三、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

将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这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红色家书中达成学史增“三信一观”的目标要求,即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凸显价值导向,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在任何时期都至关重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红色家书既彰显了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又体现了作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如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发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铿锵呐喊;关向应致叔父关成顺的信中以“救人民于涂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2]表达了自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为新时代大学生该信仰什么指明了价值导向,也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真理。

(二)树立价值追求,有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在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们就坚定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树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彰显了革命先辈们为实现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为传承革命火种的坚贞不屈精神,为青年大学生树立了价值标准。榜样是最有力的引领者,如1923年1月,俞秀松给父亲的信中表达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的崇高理想[2];1928年3月,夏明翰在狱中给姐姐的一封信中写道“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2],抒发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些家书给当代青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当前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国家的来之不易,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三)启迪价值自信,有助于增进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6]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应首先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史明理、追根溯源,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建设发展规律,了解中国梦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红色家书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充满信心。因此,通过品读红色家书,可以启迪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自信,增进情感认同,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进一步增强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四)刻画价值标准,有助于培育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价值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7]红色家书所富含的史料价值可以有效消解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冲击,因其作者身上映射出的家国情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等,不仅给青年大学生在追求进步、实现人生理想的征程上刻画了价值标准,而且为其在人生道路上应该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应该选择什么道路、不能走什么道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价值遵循。

四、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

将红色家书有效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要让其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则必须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宝贵资源,“重视红色家书教育资源的选取和研究阐释”[8],把握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创新红色家书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增强红色家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品-观-说-悟-行”递进式的教育路径。

(一)以品读红色家书原文为根本,深刻理解红色家书的文化内涵

所谓“品”就是品读红色家书原文,细细品读原文原句,品出原汁原味,品出其呈现的观点和蕴藏的文化内涵。实现“品”的效果,首先需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把青年大学生“领进门”,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品读红色家书为起点,逐步形成对红色家书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引导团支部以青年大学习为契机,开展品读红色家书团日活动,通过现场领读、自我品读等方式,鼓励青年大学生选取红色家书的经典语录、介绍红色家书作者的光辉事迹、写作背景及家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班级中分享、交流阅读体会。再次,要搭建好移动阅读端学习平台,通过创建红色家书微信公众号或利用现有青年大学生网络平台推送经典红色家书微文,提升移动阅读端的吸引力,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红色家书的内生动力,多读一些经典家书,少刷一些抖音视频,形成常态化的阅读习惯,经常性体会红色家书作者的精神感召。

(二)以观看红色家书经典为补充,深刻认识红色家书的情感价值

“观”即组织青年大学生观看红色家书电影、观看影像资料,如《信·中国》《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等视频、参观革命纪念馆亲眼目睹红色家书真迹、手迹,让青年大学生从生动的影像资料和手迹中看到作者绽放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获得与品读红色家书不一样的直观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深青年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直观印象和情感上的认同。“观”的学习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还要看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因此,在组织青年大学生观影和参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介绍红色家书作者的革命经历和家书写作背景,更要注重挖掘和宣扬红色家书作者向世人所展现的革命意志,如邓恩铭留给母亲“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诀别诗、何功伟给父亲留下“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的遗书等,从而做到真正打动青年大学生,让红色家书蕴含的情感价值入脑入心,让红色家书闪耀的初心使命光芒点亮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振青年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奋进的精气神。

(三)以演说红色家书故事作巩固,深刻体验红色家书的家国情怀

“说”是在“品”和“观”基础上,鼓励青年大学生上讲台,开展学习分享、演说、情景剧表演等“微实践”学习活动,把在“品”和“观”的环节对红色家书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演绎出来,真正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让红色家书成为涵养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旨在主导青年大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创新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体验氛围,开展以红色家书为题材的情景剧表演、短视频和微电影创作,塑造红色家书作者原型,通过角色扮演让青年大学生如亲临其境,亲身演说红色家书故事,不仅可以调动青年大学生以红色家书为史料开展学习党史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积极表达红色家书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红色家书富含的家国情怀,增强对个人理想信念的追求,并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四)以体悟红色家书真理为指引,充分汲取红色家书的信仰力量

“悟”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在“品-说-观”的环节中,有所思有所悟,自己独立思考,自己体悟,悟出真理,增强其学习红色家书的获得感。学贵思,学贵悟,善思善悟方能感受真理力量。比如通过组织青年大学生品读《可爱的中国》,领悟方志敏在狱中奋笔“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气概;演说夏明翰的《就义诗》,亲历体验其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纯粹信仰;观看《我的母亲赵一曼》电影,感悟其作为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榜样示范,等等。同时要求青年大学生在品读后写学习笔记,在演说后交流心得体会,在观影后有观后感,从而让青年大学生多学、多思、多悟,悟出到底是怎样的真理力量让这些红色家书的作者们坚贞不屈、至死不渝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不懈追求,并从中汲取迎难而上的信仰力量。

(五)以践行红色家书精神为使命,主动传承红色家书的精神血脉

“行”就是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对红色家书“品-说-观-悟”后,将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去践行红色家书赋予的初心使命。学贵知,学贵行,知行统一方能践行初心使命。“行”是检验青年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准,红色家书能否入脑、入心,滋养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关键是要看青年大学生能否主动把学习红色家书理论认知转化为具体行动。因此,在以红色家书为史料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青年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承担起传承红色家书精神血脉的历史使命,把红色家书蕴含的精神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从而实现从“品-观-说-悟”的理论认知和感性认识转变为“知、情、意、信、行”的具体行动。

五、结语

将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青年大学生“品-说-观-悟”红色家书,可以激励青年大学生不断从中汲取信仰力量和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启发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9],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绘就奋斗的亮丽底色,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家书信仰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清晨忆家书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6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一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