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源理工学校 徐晓黎
目前,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对未来发展深感迷茫,也没有明确的学业目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易出现心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综合评价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心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多种职业生涯问题,逐渐培养中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组织班级学生进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时,应强调教育的整体统一性,确定教育的具体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在教育目标上保持一致性,就很难把职业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进行有效融合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从职业发展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设定,围绕学生的职业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对职业成长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其心理健康有全面的考虑。只有实现了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鉴于部分中职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着胆怯心理,教师应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心理情况调研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身体健康状况,定期采用匿名的形式展开调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分享和讨论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及时回应和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学往往分开进行,在教学内容上二者没有过多交叉。尤其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时,一般包含的内容都是心理基础知识,而有关职业的心理案例和理论知识并不会涉及。为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需要提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工作、面试或者职场的人际交往,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合理融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整合与职业心理有关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访谈心理学等,并重视对职业内容的融入,才能真正有机融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职业情境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比如,一位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很容易脸红,存在因紧张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不清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这位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结合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模式,例如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疗法,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并注重创新、整合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实效。还可以将竞争机制灵活运用于课堂中,引导班级学生有序进行心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另外,教师可对中职学生定期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项目。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职业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一定场景下进行职业操作,他们既可以扮演企业的招聘人员,也可以扮演应聘者,在角色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加以锻炼。教师对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面临的一系列情况作出全面剖析,并为他们提出具体的建议。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压力增大。考试、求职、应聘都面对巨大的竞争,导致人们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虽然全社会都在努力化解环境产生的各种难题,但就个人而言,应该着重提升自己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首先,中职学生要积极面对环境并主动适应。被动适应是人对周围环境的被迫适应,容易产生无奈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带来焦虑、沮丧、苦闷、不安等心理体验。而主动适应则是通过积极面对现实情况,主动适应环境,从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主动适应可以给人带来激动、快乐等心理感受,还可以发现人的自我潜力与才能。所以,在面临挫折或困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应对,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保护,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第二,对困难作出合理的规避。生活中,有些困难学生很难应对,面对这种状况,可采取回避手段,减少或降低周围环境对人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适当地自主进行规避,能够减少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应用得当,能够避免心理上的困扰。
第三,寻求社会的支持。寻求社会帮助,主要指人在面临挫折时,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与关怀。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参与可以减少由于事件的产生而引起的社会紧张,让人们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群众团体、朋友、同事、家人等都可以为个人提供一定的社会帮助。社会支持不只是经济和物质上的有形帮助,更主要的是对个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帮助。社会心理支持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强向上的精神,挖掘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克服困难,逐步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应充分重视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内心障碍,从而全身心投入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充分认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对未来就业存在的错误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纠正中职学生存在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对于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以后依然保持强大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