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美好校园生活的创造者、坚守者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是浙江农林大学下属教辅机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理财、自负盈亏。中心现有员工近1000人,拥有高级职称(高级技师)28人,首届全国高校“感动公寓”人物1人,“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服务育人名师1人。中心先后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优秀示范单位、全国学校物业管理机构50强、全国大学校园优秀快递服务站十佳、浙江省高校食堂烹饪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连续三年学校考评为优秀。
把握“发展高度”,创事业之美。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全面领导,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党建带群团,提升后勤工作引领力、向心力、战斗力、感召力、保障力和凝聚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后勤改革发展提供保证。致力体制改革。根据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要求,学校不断完善甲乙方管理模式。为降低办学风险,2021年学校后勤中心注销下属实体4家,划转实体1家,股权调整1家,有效建立学校“防火墙”。注重顶层设计。开展“十四五”高校后勤发展研究,提出“12345”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后勤“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物业、餐饮、接待、商贸、对外拓展等五个子规划,引领后勤未来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拓展“育人宽度”,展服务之美。强化服务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订“育人工程”实施方案,建强后勤以服务育人、实践育人为特色的章学青名师工作室。开设“大学生烹饪”“园林绿化养护”等劳动实践选修课,每年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开展节能环保、垃圾分类、爱粮节粮等活动,推进“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精准组织为学生“晒被子”志愿服务,受到《人民日报》等数百家媒体关注报道,超过1.5亿次转载、阅读,被师生搬到晚会舞台表演。强化文化育人。举办一年一度后勤文化节,开展公寓文化、饮食文化、职工岗位技能大赛等寓教于乐活动。完善后勤中心形象识别系统,融合学校精神、校训,形成新文化理念体系,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强企。强化环境育人。做好校园、植物园“两园合一”生态校园管护,校园植物达到3300余种(含品种),连续蝉联全国高校植物排行榜榜首,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近三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教工之家,改造学生食堂、超市,维修改造校舍和校园道路,增设考研教室寄包柜等,提升校园环境,增强师生体验感、获得感。
提升“幸福厚度”,塑生活之美。探索前沿领域。依托学校“一库一表”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后勤”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后勤服务生态圈。引进快递无人车、自助结算系统、“饿了么”自提快餐柜,建设菜鸟驿站,实现科技改变校园生活。引进企业资金在学生宿舍楼顶实施光伏发电。实施节能改造,学生宿舍近5万盏照明灯具更换为LED灯具。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对接采购需要,推进“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童心守护”爱心捐款活动,用于购买乡村学校儿童爱心书包和爱心书屋。输出浙农林大后勤管理经验和品牌,成功托管当地政府部门和医院食堂、浙江警察学院临安校区后勤等,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农林。组织开展“微心愿”志愿服务征集及百名党员认领活动,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组织师生“面对面”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整合服务热线,实现后勤“1234”服务一号通;推出腊八粥、清明团等时节新品,开展“厨师长推荐菜”感恩回馈、每周教师用餐优惠送、15元自助餐等惠民活动。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元旦晚会、暑期疗休养等,做好“五必访”、特困援助金补助等工作,关心关爱员工,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