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密 许 芳 沈 茜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快递管理的现状研究
周 密 许 芳 沈 茜
[四川大学]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校园快递作为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多所高校的快递管理现状,从快递建设及整合、运营服务、防疫情况、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校园快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快递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校快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快递;疫情防控;管理;现状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及全民网购的盛行,高校师生已成为网购的主要群体,校园快递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更加催生了线上新型消费的持续增长。高校师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上购物,快递包裹俨然成为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师生对于快递服务的安全性、规范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校园快递服务,满足师生持续增长的快递需求,同时规范管理,消除快递包裹带来的疫情防控隐患,是高校快递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对全国21所高校的快递管理现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由点及面,探讨高校快递管理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纳入标准
校园快递实行了集约化管理,在高校建立了统一的快递服务区域或站点。
2.抽样方法
以非概率抽样中的立意抽样方法,选取全国21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在抽样中,尽可能抽取部署、省属、市属等不同性质或水平的高校,以保证样本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1.自填式问卷调查法
包含快递规模、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疫情期间校园快递防疫举措等。
2.访谈法
与部分高校快递管理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疫情下高校快递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定量资料
调查表编码:按照统一规则对调查表编码,以便于复核和资料分析。
资料录入和检错: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资料,录入后在SPSS软件中进行逻辑检错。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
2.定性资料
在每次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和记录员及时整理现场记录,分类、归纳、提炼出访谈参与者的主要观点和态度,与定量资料分析结果互相补充和印证。
1.建设模式
调查的21所高校中,采用校企合作,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经营的高校为76.2%;学校后勤或其他部门自主经营的高校为14.3%;各快递公司分散经营或采取其他模式的高校为9.5%。见表1。
表1 高校快递建设模式
2.整合情况
对校内各快递公司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地点、人员、车辆及管理统一的高校为71.5%;仅对服务地点进行整合,未实现人员及管理统一的高校为9.5%;校内快递公司实现部分整合,其余仍分散经营的为9.5%。见表2。
表2 校内快递公司整合情况
3.运营服务模式
3.1 快递站点运营模式
85.7%的高校快递采用“站+柜+人+车”等为主的综合模式;14.3%的采用以货架为主的传统单一模式。见表3-1。
表3-1 快递运营模式
序号运营模式高校数量(所)比重 1综合式1885.7% 2单一式314.3%
注:综合式是指以“站、柜、人、车”为主的综合模式;单一式是指以货架为主的传统模式。
3.2智能设备应用情况
57.2%的高校快递站点采用了智能快递柜,助力师生无接触式取件和寄件;42.8%的高校还未采用,仍以人工取件和派件为主。见表3-2。
表3-2 智能设备应用情况
序号智能快递柜高校数量(所)比重 1已采用1257.2% 2未采用942.8%
4.防疫情况
4.1防疫制度建设情况
2所高校快递站点制订了4种及以上的防疫相关制度,占9.5%;10所高校快递站点制订了2-3种防疫相关制度,占47.5%;9所高校快递站点仅制订了1种防疫管理制度,占42.9%。见表4-1。
表4-1 防疫制度建设
序号 防疫制度数量高校数量(所) 比重 1≥429.5 22-31047.5 3 ≤1 942.9
注:防疫制度包括《快递站点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快递站点卫生防护指南》《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快递服务安全规范操作流程》等。
4.2站点卫生消毒情况
28.6%的高校认为,对货架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时,应选用有效氯浓度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此方式是不正确的。见表4-2。
表4-2 货架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式
序号 清洁消毒方式高校数量(所)比重 175%酒精擦拭314.3 2有效氯浓度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1047.5 3有效氯浓度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628.6 4消毒湿巾擦拭29.5
注:有效氯浓度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浓度过大,不能直接喷洒或擦拭物品表面。
5.快递站点人员配比
9.5%的高校快递站点员工人数与在校师生人数比例低于1:500;47.6%的高校比例处于1:500-1:1500之间;42.9%的高校比例高于1:1500。见表5。
表5 员工人数与在校师生人数比例
1.建设概况
近年来,高校快递发展突飞猛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师生对快递有了更高更急迫的需求。为解决高校快递杂乱、无序的问题,国内高校采取如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集中经营、后勤部门自主经营以及快递企业自主经营等多种模式解决校园快递难题。[1]
有高校说,“我校采取场地租赁的方式,将分散各处的快递商家集中到一栋大楼,各商家独立经营,互不干预,互不影响。”
有高校说,“我校借助某公司物流数据平台,由后勤集团进行快递的自主经营,此种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但由于缺乏快递行业从业经验,起步时难度很大,投入也较大。”
有高校谈到,“我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进行快递的集中运营。企业负责站点、自提柜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投入以及校内各快递公司的整合,学校后勤管理处负责监管。”
2.管理现状
快递企业自主经营的高校表示,“商家租赁场地自主经营,后勤部门监管的方式,给予了各商家较大的自主权,但由于情况不一,管理和服务标准也难以统一,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和粗放。”
引入第三方企业的高校表示,“由第三方专业企业集中经营,在管理和服务上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监管成本,师生也可以享受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但此种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方企业仅在物流数据平台上达成了一致,在管理上重视度不够。快递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且多从利益角度思考问题,缺乏服务理念。”
3.防疫工作现状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校均加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高校表示,“快递包裹流通区域多、经手人员杂,因此风险较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点位,故要求驿站建立了一整套防疫工作制度,包括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卫生消毒制度等。”
还有高校表示,“快递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卫生习惯参差不齐,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等相对复杂,对疫情防控的理解不一致、认识不到位,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本次调研显示,在高校快递建设过程中,76.2%的高校采用校企合作,引入第三方企业进行集中经营,23.8%的高校由学校相关部门经营或校内各快递公司分散经营,由此可见,由第三方专业企业进行集中经营,已成为当前高校快递建设的主流模式。
在整合方面,71.5%的高校快递公司进行高度整合,实现服务地点、人员及车辆、管理方式的统一,而28.5%的高校快递公司仍未整合或是部分整合,各快递公司分散网点独立经营,使得各快递点难以统一规范管理。由此可见,快递公司的有效整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快递站点不固定、管理方式和要求不一致、人员及车辆频繁进出等难题,促进了校园快递集约化管理。
调研结果显示,在运营模式上,14.3%的高校采用以货架寄存为主的传统模式,85.7%的高校采用“站+柜+人+车”为主的综合模式。传统单一模式下,师生只能到站取件和寄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师生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而综合模式,实现了快递服务站点、智能快递柜、快递人员等的有机结合和配合,为师生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寄递服务。
从智能快递柜使用情况来看,58%的高校投入使用了智能快递柜,助力师生无接触式取件和寄件。疫情暴发后,无接触配送成为防疫抗疫工作的亮点和新举措,以前人对人的收寄方式已经逐步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以智能快递柜为主的自助取件与寄件。通过智能快递柜既提高了派件效率,也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疫情常态化下,无人配送的末端配送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2]
基于师生日益增长的便利性、智能化、无接触式的快递服务需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传统单一的快递服务模式亟待改变和提升,而“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模式则更能满足师生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在疫情防控制度建设方面,42.9%的高校快递站点没有制订或仅制订了1种相关制度。可见,这部分高校对快递站点的防疫制度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快递站点卫生消毒方面,28.6%的高校快递站点对物品表面喷洒的消毒液的配比浓度不清楚,选择了错误的消毒方式。这足以说明,高校快递站点对包裹及环境卫生的消毒方式、消毒流程等要求各不相同,欠缺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参考。
统计数据显示,42.9%的高校快递站点员工人数与在校师生人数比例高于1:1500。显然,高校快递员工人数与在校师生人数比例差异很大,快递站点从业人员与学校师生规模和快递站点规模不匹配。
从学历、工作经历、业务能力等方面来看,快递站点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学历普遍不高,多为初中、高中学历;工作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大,一部分人临时选择从事快递行业;快递公司对员工未进行上岗前正规培训,且无规章制度约束;部分员工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也就是说,快递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高校快递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要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寄递服务的需求,更应与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的特殊需求相结合,分析解决高校快递建设、整合、管理及服务中遇到的难题。从本次调研来看,高校快递校际之间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校园快递如何定位,属于服务保障型还是经营型?引入第三方企业,快递公司整合后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校方有关部门作为监管方,如何发挥并加强监管职能?疫情期间,如何加强校园快递的服务与管理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当前高校校园快递现状错综复杂,尚未形成较为规范、系统的高校快递管理服务标准。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探索建立适用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快递规范化管理意见十分重要且时间紧迫。建议尽快制定并出台全国性高校快递业规范化管理文件,促进整体水平上台阶,加速推进全国高校快递服务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高校快递的发展,应在校方的主导和管理下,快递企业积极配合,促进校园快递服务的统一和规范,不断加强校园快递规范化管理。一方面,作为管理方,高校应为校园快递站点规划明确的运营场所,对在校内运营的各快递企业明确相应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并指定专门部门对校园快递站点进行检查和监管。另一方面,校园快递站点应确保建筑面积、设施设备、人员配比、服务项目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并与疫情防控要求相结合,主动配合校方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要求,确保疫情下快递服务安全平稳开展。
人员是快递服务的核心要素。校园快递服务工作看似简单琐碎,但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快递员工不仅要具备专业高效的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要有积极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态度。因此,快递公司应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打造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应对快递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更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人员管理制度、卫生消毒等制度,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严把快递安全关口。
[1]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9)》[EB/OL].http://www.chinacacm.org/ content/6165.html,2019-12-23.
[2] 2020智能快递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全民战疫:疫情推劢“无接触配送” [EB/OL].(2020 -2-12). https://www.reportrc.com/article/ 20200212/4033.html.
[3] 汪利虹,张硕伦,余文思,李晴雯,朱琴.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创新模式的服务质量研究[J].物流技术,2019,38(1):25.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