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鑫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五四运动后,近代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自此,从北大校园到全国各界,青年运动的热潮迅速掀起,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从参与主体角度界定,青年运动指“基于某种社会需要和切身利益……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时间跨度的集体行动”。[1]青年运动古已有之,但五四运动使青年中出现了跨时代性的集体觉醒,为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青年运动提供了全新的思想理念与组织架构。中共早期领袖张太雷较早论述了五四后青年运动的实践主体与性质:“中国的青年运动不是一种狭义的,乃是广义……他的使命就是革命的事业”。[2]4201939年5月,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毛泽东强调,中国青年自五四以来,“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3]565由上,本文讨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并非泛指发生在1919—1949年这一时段的、由青年群体构成实践主体的一切社会运动,而是侧重青年运动史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之间“部分与整体”式的有机统一,着眼于此间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契合的主流青年运动。其基本要素为:以青年群体为参与主体的活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相辅相成,同心同行;青年群体是有组织的、发挥正面作用的;为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献力发声。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中国青年运动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时代产物,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助力,通过对其发展演变历程的梳理,可供多维剖析其背后的精神密码,从而为当今青年教育与青年骨干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启示。
自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以来,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逐渐与革命历史进程相辅相成。根据革命目标对象的变化,可将这一时期的青年运动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的青年运动,指向抗日救亡的青年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反内战、争和平的青年运动,每个阶段都充分体现了青年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担当。
五四运动首先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即引起北京学生群体的极大愤慨,他们坚决反对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全国各地的工人也陆续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坚决支持北京学生,青年学生群体与青年工人群体初步结合,成为这场爱国运动的先锋队。
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的青年运动持续推进。其炮火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典型代表有“非基督教运动”和“驱彭挽蔡”运动等。鸦片战争后,由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培养了一定的青年群体,但其本质是借由宗教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五四运动使更多青年认识到这一点,便团结起来抗争。192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号召下,北京、上海首先发起非基督教运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924年,中苏《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后,非基督教运动作为反帝废约运动中的代表掀起热潮。“驱彭挽蔡”运动则是反对封建军阀的典型青年运动。1922年底,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以整顿校风为名,大行排除异己之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不愿与之为伍,愤然提出辞职。消息一出,群情激愤,以北京高校师生为参与主体的“驱彭挽蔡”运动发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军阀政府。在广大青年的强烈呼声中,北洋政府免去了彭允彝的职务。随后,青年学生持续展开反对封建军阀反动统治的运动,继而支持“二七”大罢工,与工人运动深入结合,为五卅运动等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卅运动是五四运动后又一青年运动热潮。五卅运动前,在上海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学生与工人阶级一起上街派发传单,揭露顾正红(上海内外棉第七厂工人)被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反动势力残害的真相。面对愈演愈烈的运动形势,反动势力恼羞成怒,遂于1925年5月30日以“扰乱治安”之名逮捕演讲学生。帝国主义巡捕向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的近万人扣下扳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成为了五卅运动的导火索。随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反帝统一战线,发动全上海罢市、罢工、罢课”,[4]120五卅运动由此开始。上海青年学生坚定声援工人阶级,上街演讲、联络募捐,同心进行“三罢”斗争,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声援浪潮。以学生为主力军的青年运动上升到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新高度,成为推进大革命与北伐战争的重要动力。
综合来看,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对工农大众的重视日益加深。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青年群体革命化、组织化水平大大提升,带着反帝反封建的强烈热情步入革命队伍,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青年运动迎来新高潮。面对东北山河沦陷、人民水深火热的惨状,以东北流亡学生群体为代表的青年队伍率先行动起来。一大批流亡关内的北平东北籍学生组建了“东北留平学生抗日救国会”,东北各地抗日救国会随之相继成立。在党的统一指引下,各种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以自编歌舞、话剧等形式深入人民群众,开展了喜闻乐见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与此同时,面对“九一八”的国难之耻,广大青年学生响应救国会的号召,创办各类报刊,围绕“九一八”事变开展国难教育。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代表奔赴南京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收复东北。此外,青年学生还自发组建了“东北学生抗日义勇军”的武装斗争组织,在民族危急时刻,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特殊力量。上述青年运动有力地反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强化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意识,为“一二九”运动等大规模抗日救亡青年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
“一二九”运动前夕,国民政府计划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推行“华北特殊化”,震惊了广大爱国青年群体。1935年12月9日,北京各大高校青年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请愿的高校师生“冲破了反动军警的重重阻挠,参加了爱国请愿大游行。[5]15青年学生随后又在北平学联的领导下恢复了学生自治会和抗日救国会,在“再来一次”的呼声中,“一二一六”大规模学生示威游行兴起,进一步发扬了“一二九”运动的爱国精神。青年学生克服重重阻碍,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在此起彼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亮明旗帜,并于1936年成立抗日救国斗争组织民先队,成为了抗日救亡事业的重要方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成千上万的青年走上抗日战场,汇成了抗战的青春洪流。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保安司令部公布《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组织条例》,动员年龄在18岁以上至45岁以下身体强健者的边区劳动公民,自愿加入抗日自卫军,到1945年,基干自卫军扩大到3万人,普通自卫军发展到25万人。[6]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全面抗日的炮声刚刚打响,革命青年便自全国各地启程,纷纷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工作。“据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的四个月时间,从武汉、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革命青年就多达2288人”。[7]85无论是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抵御日寇齐心奋斗。同时,中共在延安及各根据地积极开办学校,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延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大大提升了青年思想素质,让更多青年人真正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罔顾人民愿望,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再度挑起内战。为了粉碎反动派的卖国独裁行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广泛的全民族反美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这一阶段,广大青年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越来越能够扎根人民群众。以“一二一”青年运动、“五二〇”青年运动为代表的系列青年运动适应历史发展的正确趋向,走上了反内战、争和平的道路。
反内战、求民主的“一二一”运动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1945年,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昆明联大等9所大中学成立了“昆明市中等以上学校罢课联合委员会”,与国民党展开坚决的斗争。在颁布禁令、恐吓压制无果后,国民党于12月1日对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进行了残暴的屠杀和殴打,造成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这一惨案让全国青年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全国范围内反内战、求民主的青年运动迅速展开。
反饥饿、争和平的“五二〇”运动推动了“第二条战线”的建立。因内战需要大量资金,国民党反动派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他们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放在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8]12251947年5月20日,北平、上海、天津等地的青年学生要求停止内战,向伪行政院示威请愿。游行过程中,青年学生遭到了无情的镇压,被军警打成重伤19人、轻伤104人、28人被捕,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〇”血案。[9]“五二〇”血案激起了全国学生的悲愤之情,多地学生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随后,运动得到工人群众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声援,席卷全国。
一场场青年运动充分发挥了“第二条战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解放军连连获胜的1948年下半年,护校运动等配合中共高歌猛进的青年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贡献了不可替代的青年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与历史进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观发展方向和整体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离不开青年运动一路相辅相成的鼎力支持;而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关键的“精神密码”指引。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同心同德、集人民群众之才能本领、紧跟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向的三大“精神密码”,指引着中国青年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旨向日渐趋同,并最终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助力。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青年运动,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整体同向同行,而这“同向同行”的运动实践背后,核心是精神上的“同心同德”。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代表的近代中国发展道路,首先是一条爱国色彩浓厚的反帝反封建道路。青年爱国热情澎湃,在五四运动及之后的历次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坚决进行旗帜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并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螺旋上升,与近代中国发展的道路走向高度契合。
科学、先进、与国家共进退是青年运动顺应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一大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总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率先觉醒,以科学视角与先进站位剖析社会深层瘤疾,有针对性地发起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始于青年学生发起游行;五卅运动中青年学生首先站出来支援工人罢工,宣传反帝思想;东三省沦陷后的民族存亡之际,青年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等青年运动,捍卫民族的尊严与自由;解放战争时期反内战、争和平的诸多青年运动中,青年始终以领头者的姿态,上街游行、演讲呼吁。每每在革命紧要关头,青年运动总是充满超出当时社会的预知,以突出的先进性、科学性积极参与到拯救国家民族危难的过程中。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三十年间,青年运动的发展呈现出清晰的成长脉络。从初步具备典型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和爱国主义情感,到与工农相结合、着眼于民族大义和人民诉求,再到最终为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的近代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青年将社会所求之“德”融汇于自身的运动实践中,展现出青年运动与近代中国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及历史命运的高度一致性。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青年运动,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道:“‘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3]565可见,青年运动能够服务于革命的另一重要“精神密码”在于“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即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头,接受人民群众的“赋能”;青年活力十足、知识丰富、扎根群众,集人民群众之才能本领于一体,继而“赋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
青年群体是群众之活力的代表。陈独秀曾言:“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0]8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人,具有健壮体魄和新鲜信仰。面对横行霸道的帝国主义和腐败堕落的封建主义,他们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去上街游行、控诉权威、奔赴战场。正如毛泽东所赞扬的那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1]14革命事业对青年人寄予厚望,青年人也将自身活力毫无保留地注入革命事业之中。
青年群体是群众之智慧的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青年运动中,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先导作用。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群体在社会文化教育变迁之中逐步成长起来,思想启蒙较早、追求民族独立、渴望民主和平。他们中大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多重压迫,饱受失业失学的威胁,具有极强的革命意识,在“智识”层面引领着青年运动的发展进程。青年学生“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12]18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到反内战运动的持久浪潮,青年学生始终率先觉醒并行动,逐步带动全体工农青年乃至更广泛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青年学子的精神力量推动青年运动不断向前。
青年群体是群众之民意的代表。在近代中国社会,青年学生所代表的“知识阶层”只是群众之少数,劳苦工农才是群众构成的主体。想要真正扩大青年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就必须代表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倾听民意、服务民意。自五四运动后,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就日渐意识到了工人、农民的重要性。五卅运动期间,青年团深入各阶层开展宣传,推动了全国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时期,青年团带领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团结一心、勠力奋战;“一二九”运动中,更多的青年学生粗衣简食,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投身于抗日战争之中;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青年与解放区的大众心意相连,在一次次的呼号呐喊中共同抵抗国民党反动政府。毛泽东曾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3]566中国青年旗帜鲜明地结合工农,唤醒了群众,警醒着世人,推进“知识阶层”和“工农阶层”水乳相融,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思潮的涌动和党派的博弈不断,青年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并全面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正确选择与紧密跟随的过程,体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青年运动的又一精神密码,即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向。
青年运动从纷繁的社会思潮中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如“联省自治”、国家主义派、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等。这时,出现了一批初步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最先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指明道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率先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为青年运动播撒火种、引领方向,使青年运动在新民主主义的正确道路上前行,服务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青年运动在各党派的政治博弈中响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五四运动后,青年的蓬勃力量就日渐纳入各党派的争锋视野和政治博弈当中。以中国青年党、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大党派为主的各党派采取办报、宣讲、成立青年团等方式吸引青年,如果说青年群体最初曾在各党派的吸引下徘徊,但渴望民主和平的青年很快发现,目光专注于资产阶级的中国青年党、本质上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服务的中国国民党等都无法带领人民谋幸福,唯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的光明未来而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群体发展壮大,思想觉悟逐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精神信仰。自五四时自发的青运模式,逐渐拓宽战线,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长为真正意义上辅助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青年运动。中国共产党以其符合历史前景与发展规律的路线政策方针,获得了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使其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3]56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3]自五四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青年运动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本领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日仍需继承发扬。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五四”“一二九”“一二一”反内战运动等青年运动几乎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策划、领导下完成的。新时期,应持续坚持加强党对青年的领导,发挥青年正能量、创造时代新辉煌。
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指引青年成长。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以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行动指导,青年运动才能够持续蓬勃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以古观今,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由之路。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坚定地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照亮前行之路的火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稳固发展之道的根基,创新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方能带动最广大青年群体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同时,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要始终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观念指引青年成长。在近代中国,工农阶层人数多、受压迫程度深、革命性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脱离广大工农群众,革命工作就会大打折扣,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正在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发轫于学生群体,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被他们吃苦耐劳、踏实坚韧的优秀品质所感染,无形中更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成为立场更鲜明、态度更坚定的革命之斗士;而在青年学生的帮助下,工农群众也不断学习到先进思想,主动投身革命。这些历史经验都证明了青年运动离不开结合工农群众,智识阶层与工农阶层在互促中方得共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当今社会,青年想要发挥自身作用,奉献祖国建设,同样要探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路径渠道。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要不断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的生活实际中去,在基层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近代中国社会,国家受欺凌、人民被奴役,生活艰难、前途渺茫的社会现实让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举国民之力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青年运动作为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发展道路始终与这一核心相伴相随。现如今,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国际环境,青年能否持续将个人前进道路与国家发展道路相结合仍然尤为关键。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思考青年的发展和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这场接力跑中,青年人有自己的“长征”之路,也身负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是毋庸置疑的“主力队员”。党和国家为青年取得的成就点赞、喝彩,青年也应当充分明确“大我”与“小我”间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将个人奋斗的果实汇聚成国家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持久风景。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4]203当前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理应放到国际、国内深刻变革的宏观层面上来审视。当代中国青年正在经历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日益加剧。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按照“两个百年”的阶段性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在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多做贡献,直面挑战、积极作为,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青年人才优势打下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青年运动史来看,青年群体在政治上积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上主张发展实业,抵制外货;文化上抵制腐朽压迫的思想教化,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具备优越的身心条件和知识水平,善于率先习得新鲜事物,他们能够将自身的优秀素养用于为人民发声和推动历史发展,以时代先锋的姿态,投身革命事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用实际行动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将人民的诉求选择牢记心间,勇做人民的发言人和历史的推动者。中国青年运动要团结带领更多青年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引领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发声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