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2022-02-26 06:26徐壮宿迁青华中学
灌篮 2022年18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徐壮 宿迁青华中学

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建设当中的主力和基础力量,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的教学宗旨是强调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广大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关注其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其他成长阶段相比,高中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田径项目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多的体育教师都不能科学把握好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致使学生身心疲惫甚至发生意外损伤等情况,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做出全面、详尽的了解和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把控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相互间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将训练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使训练成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田径训练的特点和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一)田径训练的特点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是其中最易于开展、训练效果较为明显且最基础的运动项目。在田径运动和训练过程中,人体大肌肉群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负荷强度和训练量被有效调动起来,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从而起到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个体协调健康发展的作用。从运动学角度来说,田径训练是指个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在接受训练负荷后,从能量消耗到体能恢复,有效提高个体身体素质以及竞技水平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相比其他训练科目,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更为明显。训练过程中若不能对此做到合理把控,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就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合理预估,并根据其身体素质做出相应的训练安排,这样既能保证实际的训练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因训练过度而给学生造成伤害。

(二)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相互间的关系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效率和速度决定着训练强度,而训练时间的长短则决定着实际训练量。因此,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对个体而言,盲目增加训练量,降低训练强度,就会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而若是一味减少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往往会影响到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使其健康受损。因此,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时,应结合田径项目的运动特点,科学设置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田径训练的实际效果。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规划,将学生的体能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二、合理规划高中生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意义

高中生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往往会感到身心俱疲,而适当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适度的放松。体育课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不需要记忆过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需要进行较强的逻辑推理分析,而是让学生放下手中的课本,到户外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在身体机能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解放其大脑,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田径运动,在力量和速度的双重激发下,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极大的放松,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运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但若是体育田径教学,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方面缺乏合理规划,则极易让学生的身体感到疲乏,随着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长此以往,既不能达到既定的训练目的,也无法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合理把控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才是提升高中生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和各项综合能力,让身心得到有效锻炼的关键所在。

三、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外在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

当前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往往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社会环境是其中首要的因素,这是由于国内针对专业的田径教学,大多是围绕田径运动员所展开的,普通高中大多缺乏专业的田径课堂训练;而在普通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田径运动缺乏关注和深入研究,无法有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来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再加上学校和社会上针对田径训练的研究和报道并不多,缺乏完善的研究体系,这些都不能给高中体育教师的相关教学研究带来较大的帮助,促使体育教师通过科学方法来开展田径教学。

(二)家庭认知

田径教学训练的和家庭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些学生家长由于缺乏对田径运动的了解,认识不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部分学校也是如此,不少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时,都仅是走走过场,并未切实开展专业的田径训练,这些都会对高中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阻碍。对此,国家应进一步提高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知识普及程度,提高家庭的全面正确认知,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田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鼓励孩子参与训练,同时也鼓励学校、体育教师将专业的田径运动理念和训练方法融入体育教学体系当中。

(三)教师素质

大部分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不能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所限。教师在田径教学以及整个体育教学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进度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是由于部分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程度不足,对田径教学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性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平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相互间的关系,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跑步训练或短跑比赛,这种单一乏味的训练,往往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田径训练当中,田径教学水平因此也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四、优化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教学策略

(一)训练和休息劳逸结合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注重劳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身心得到适度的放松和休息,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从目前高中田径运动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设定田径训练教学计划和内容时,都过于侧重于田径训练本身,强调学生的训练量以及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训练过后的适合休息,并没有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体能素质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甚至学生的身体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中,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从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以训练为中心的高强度训练模式可以将学生的身体潜能挖掘出来,使其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田径运动技能,但是大量的高强度训练会让学生感到身心俱疲,学生的体能和持久力在大量反复的训练中,既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还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针对田径项目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中,必须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对田径项目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根据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训练承受力,合理设计和制定训练方法,保证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高中生自身的运动潜能,既保证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锻炼,还能够得到适度休息,以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田径训练的技巧和核心内容,从而确保其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有机结合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必须对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做好合理把控。针对目前田径项目的训练强度、训练量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出发,确保田径训练能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互动和紧密联系,遵循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训练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从而促使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田径运动实践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针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做出客观分析,全面掌握田径项目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点,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采用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并将其渗透到各种田径训练活动当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田径运动潜能,进一步提高其田径运动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另外,体育教师对于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的相互结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素质,合理安排和设计相应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从而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田径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三)针对学生个人差异,合理安排训练活动

高中生的身心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一刀切”的田径训练方法,不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最终所取得的训练成效势必不能尽如人意,并且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其体能素质也难以得到较大的提升。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相互间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状况,采用班级组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多个班级学生,共同参与不同体育项目活动。在项目小组分类后,根据不同小组,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并结合不同教学项目小组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首先,组织各项目小组开展力量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成员开展速度强化训练。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其身体发育和心理状态都存在较大差异。男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要强于女生,同时对于训练强度的承受力也比女生要高。基于此,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将男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适度提高,而针对体能较差的女生,教师应适度减少她们在田径训练当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而对于体质较差、身形瘦小或肥胖的学生,体育教师应针对此类学生,为他们安排一些训练强度不高且带有趣味性的体育运动,比如跳绳,以此来逐渐增强这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运动自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背景下,学校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而在田径项目教学中,应结合校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这才是提高学校田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核心所在。对此,为了切实提高高中田径训练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保证高中生田径训练的科学有效性,体育教师应对不同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把握田径训练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选择和自主参与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在实践摸索过程中不断对田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让训练效果得到不断提高,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整体身体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