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在党的强军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时代所需、强国之要,国家安全需要一流军队,现代化国防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应征入伍是筑牢国防力量、落实人才强军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青年体现责任担当、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美好青春。随着国家应征入伍优惠政策的深入宣传和一年两次征兵的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报名参军的热情逐年高涨,经过在部队的历练,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思想觉悟、坚忍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纪律观念。服役期满后,大部分学生选择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业。如何帮助越来越多的退伍复学学生顺利完成从“营门”到“校门”的跨越,尽快融入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生活,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精准思政是将精准思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成长和提升为目标,以现实的需求和问题为着力点,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精准思政”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由集体化灌溉转变为差异化输出,以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个性需求为前提,不断调整和丰富教育“供给”内容,从而达到“听得进、对胃口、有成效”的目标。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学生的成长轨迹和人生阅历不同于普通学生,部队与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育人形式也有区别,环境的改变会带来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研究退伍复学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追求,积极推进“精准思政”工作模式,既要接轨部队教育,持续强化对学生爱国主义、军人使命和战斗精神的培养,将这些军旅生涯优秀品质形成的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又要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退伍复学学生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脚踏实地的状态重启校园生活。
精准思政教育有助于退伍复学学生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实现从军营到校园的平稳过渡,真正做到退伍不褪色,主动把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自身价值与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努力成长为既有坚定信仰又有优良品德、既有坚强意志又有过硬本领的新时代建设者。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精准思政是时代的要求,是思政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必然进程[2]。退伍复学学生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特征。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让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秀特质,与此同时,环境的改变也让他们在思想、学业和心态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不适。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挖掘退伍复学学生的优点,动态分析他们返校后的变化,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成长需求,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退伍复学学生的教育引导为切入点,开展精准育人先行先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后续逐步进行推广。
助力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学生成长成才是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退伍复学学生培养的主线,也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有助于其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进取心,找准个人定位和努力方向。退伍复学学生如果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自我要求降低、学习动力减弱、消极情绪增多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退伍复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退伍复学学生守住思想阵地、明确奋斗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成长内驱力和成才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正确的前进道路上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对退伍复学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其国防教育的延续,同时也激励更多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军营,实现自身价值[3]。退伍复学学生是高职院校需要关心帮扶的对象,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他们既具有学生的身份,也保有军人的气质,在军营中接受了国防思想的教育,国防意识得到加强,自身的真实经历更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宣传素材,通过分享退伍复学学生参军入伍的心得体会可以让国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指导新生军训既是督促退伍复学学生保持军人本色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军队优良作风的过程。因此,做好退伍复学学生精准思政教育,有助于在学生中树立有血有肉的先进典型,助推国防教育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
退伍复学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保留高职院校入学资格直接参军的,也有一部分是在高职院校读书期间入伍的。不管通过什么形式进入军营,重新融入校园生活是他们复学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认真梳理退伍复学学生回到学校后在思想、学业和心态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这是落实帮扶机制的基础,也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精准育人的关键。
军营与学校在整体氛围、育人环境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部队会定期组织政治学习,而且要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感受,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其次,部队管理纪律严明,约束力强,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上强调服从为主,各项工作必须严格组织,学习训练活动有条不紊,不能懈怠散漫[4]。此外,部队还特别重视军容风纪、团队协作和内务整理。而学校的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化教学,以理论宣讲为主,各项规章制度的警示作用不足,重在柔性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自由支配课余时间,自主参与集体活动。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退伍复学学生难免会在思想上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退伍复学学生重返校园的主要目的是补齐学业短板,继续提升学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部队期间,其主要训练军事技能和执行相关任务,很少接触数学、英语等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出现断层。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完整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而且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只有修满足够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由于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加上退伍复学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本来就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导致他们在学业方面感到吃力。即使有的退伍复学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仍然不太理想。学业上的压力是退伍复学学生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融入校园的主动性。
部队的磨炼让退伍复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范的作息时间,他们比一般在校学生年龄大一点,心理更为成熟,考虑问题更加周全。但其回到学校后可能会发现,自身的优良品质与校园的整体氛围不太合拍,只有上课的时候才会与班级同学见面,没有了团队归属感,且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安排,找不到共同关注的话题,缺乏深入交流,很难融入其中。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与部分学生无所谓的态度形成反差,行事果断的风格与个别学生懒散的状态截然不同。此外,退伍复学学生具有永不服输的劲头,遇到困难不甘示弱,更愿意自己克服,这也是影响其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因。综合上述现状,大部分退伍复学学生心态上感觉茫然,对于如何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不知所措。
退伍复学学生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保卫者,在捍卫国家主权、保护人民利益的伟大实践中提升了境界、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本领。回到校园后,高职院校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退伍复学学生的衔接培养工作,立足其需求和优势,采取“精准思政”工作模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成才动力,学精专业技能,实现德技并修,争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再立新功。
退伍复学学生的生源类型、成长背景和服役部队各不相同,回到学校后也会有各自的需求和期待,高职院校应当做好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首先是建立档案,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退伍复学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特长、专业兴趣和学业目标等信息,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在采集上述内容时要征求家长意见,保证相关信息真实、客观。其次是分析需求,通过整理、比对和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退伍复学学生的思想状况、个人需求和具体目标。对于比较模糊的部分,辅导员要与其当面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选择,还要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后续参与指导。最后是差异化教育,除了跟着所在班级完成教学计划内的学习内容之外,还可以将退伍复学学生按年级分成小组,根据升学、创业和就业的需求分别开展针对性帮扶和教育。有升学需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详细解读有关退役士兵升学的实施方案,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学好基础课程,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加强创新创业辅导,帮助他们了解退役士兵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通过校内创新创业平台熟悉创业流程,积累创业经验;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扎实提升专业技能,提前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做好求职指导和就业推荐等相关工作。
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三全育人”浓厚氛围,思政队伍、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形成协同机制,确保退伍复学学生精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整合师资队伍中的优质资源,安排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参与退伍复学学生的培养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退伍复学学生拧紧思想“总开关”的重要载体,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嵌入国防教育相关内容,引导退伍复学学生珍惜荣誉、继续奋斗,以实际行动持续展现军人本色。专业课教师要探索将科技强军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学业困难的退伍复学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将部队里养成的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迁移至专业课学习中,促进其理想信念和专业技能同步提升。辅导员要做好课程免修、学费补偿和优抚政策宣传等工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组织退伍复学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情况,邀请有当兵经历的优秀毕业生介绍如何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帮助退伍复学学生增强信心。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优先为退伍复学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明确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在帮助退伍复学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义务。
高职院校既要引导退伍复学学生增强适应校园生活的主动性,也要为他们搭建展现才能的平台,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导向,实现退伍复学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良性互动。要加大对退伍复学学生的宣传力度,将他们的从军历程编写成鲜活的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组织青春分享会,通过退伍复学学生讲述自己献身国防事业的所思所想,在增强其自豪感的同时振奋士气,进而使其能够从容面对重返校园之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对其他同学也可以起到教育作用,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良好宣传氛围。组织退伍复学学生参加新生军训指导工作,充分展示军事技能,尽快学会与同学相处。发动退伍复学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鼓励其竞选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宿舍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巡查和紧急事件处置等方面贡献力量,为校园文化注入部队优良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安排退伍复学学生组织或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上述平台,帮助退伍复学学生重现部队期间的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既能继续保持军人风骨,又可以感染身边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