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雪 王 琪 栗聖凯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2020年初,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深重打击。面对短期内难以抑制的形势,教育部发起“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1]。教师教学方面也开始全面探索并且实施形式多元、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思政课作为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深的必修课,在线上教学中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线上教学依托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虚拟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疑大大地加快了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丰富了学校的在线教学资源。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严防严控是国家此阶段的关键目标之一。
高等教育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想要扣好青年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个时候就需要高职思政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时事政治的自然关联,将思政课的思政功能进一步强化。“舆论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政治武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新常态”[2]。对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来进行,而思政教师是对其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思政教师在线上教学时要及时把防控工作的新进展及状况传送给学生,也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让他们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控知识、社会影响和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清楚党与国家的政策措施,从而使思政课程的主体路径与阵地的功能得以发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对高职院校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上好思政课工作的重心是教师,教师应切实借助信息,特别是智能方面的技术,完成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模式的改革;要使高职院校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必须克服在线教学的弊端,有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来实现根本目标。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为思政课的教学留下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那些伟大光辉的形象、那些催人奋进的案例,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被合理利用。“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资源分布进行资料选择取舍和优化整合,这对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及优选技术手段尤为重要”[3]。在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期,以全新的视角把新的时代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必将极大地拓展和丰富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期,各大高职院校纷纷进行线上教学,并且采取跟踪、反馈、云平台在线监控等管理方式,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和环节。此时期,教学评价要求更加科学务实。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和近年兴起的单纯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异,其在教学的模式、环节及方法等层面出现了较大改变。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性,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平台,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要素进行整体分析和系统评价。
网络舆论具有时空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即时性以及从众性、指数级裂变扩散性、组织性。“其在互联网平台上为网民提供了集思广益、自由表述的空间,也让部分另有图谋之人乘虚而入”[4]。大部分的舆论都是自发的,不过由于一些特殊状况,部分人或组织为达到某个目的,会创设舆论焦点,带起舆论浪潮,利用舆论谋取私利,一些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出现的消极言论,使政府在决策时面临巨大压力。
大学生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是互联网的新力量,自然很容易被影响。高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时期,没有充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易被互联网舆论不良信息所影响。如果不加以甄别,无法意识到此类言论背后所隐藏的不良居心,极易出现认知偏差。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教师开始担任“主播”,而思政课老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首先是基于答疑解惑需要引发的巨大的知识储备性负担。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期,网络舆论的指数级裂变扩散使相关信息以几何级速度增长,随着热搜的广泛传播和消息的扩散,还未建立健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大学生将由于使命感或道德心,被舆论带引出现认知片面的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出现认知不实及过分反应。此类认知和他们以往的认知出现差异时,他们将因此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与纠结,并急需及时解答这些难题与纠纷。大量的信息和极高的专业性,使教师在政治意志、答疑耐性和知识储存转变成育人资源的能力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其次是因教师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技术应用焦虑。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停课不停学指导意见与思政教学当前的具体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被迫改变了教学方案,开始借助互联网进行思政课教学。但短期与广泛进行网络思政课教育使教学的环境、媒介及模式都出现了显著变化。不能娴熟地对软件进行开发及运用,以及新媒体应用水平不足,导致诸多教师无法适应平台选择的多元性、技术培训的烦琐性以及应用技能的复杂多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学压力。
最后是基于教育背景的骤变所显示的缺乏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教育环境急剧变化,各教育行政机构持续对政策进行追踪及对疫情进行分析预测,希望疫情下的教育工作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规范性及流程性。不过,制度从决策到基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执行,时间通常不长,表现出基层教师缺乏一定的应急水平,这明显将使其面临重大压力。
由实践可知,思政课在立、德、管的目标以及铸、魂、塑的三观等领域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功能,社会形势的变化越激烈,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越严重,其功能就越明显。
疫情期间,按照防控要求,学生在家里隔离,活动空间狭小、生活枯燥,易出现焦虑及紧张情绪。大部分学生都是借助互联网与手机获取外界的信息,与外界和舆论进行沟通交流的,通过信息互动等平台获得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状况,借助抖音及快手等娱乐App纾解被困在家中的无聊。他们对我国面对疫情所展示出来的中国之治与中国速度发出惊赞与感动的同时,又很容易被疫情的不良舆情所影响。思政课教育的目标群体大多是高校学生,他们的知识涉及面广,探索欲强,具有较高的学习、思辨及表达能力。不过,因社会经验的不足,其是非辨识力较低。
受疫情的影响,高职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作用,形成暂时性失声。
刻板严肃的学习氛围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与选择性密切相关,而选择性的基础又在于兴趣。学生产生学习倦怠会直接导致其不能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基于突发的疫情,高职院校采用了网络教学方式,这和原有思政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就显得特别关键。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心理与状态都存在问题,缺乏对思政网课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造成其主体作用无法获得全面发挥。
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思政网课时,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同于以往自由、随性的用网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决定了疫情下的高职院校思政网课绝不能自由化和娱乐化。思政网课的学理性,导致学生的用网态度发生变化,走神现象明显,少数学生甚至出现不愿学习、不想学习的心理。
与传统碎片式在线思政教育的潜在功能不一样,此时的思政课在线课程理念所具有的指导与带领功能由潜在变得明显,学习效率及成效低下的问题,使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疫情期间,学生的思政网课学习成效的大小可以决定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就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在近些年的深入融合,高职院校也随之主动加大了网络课程设计及应用的力度,部分特点突出和优质的网络思政课在互联网中出现。“高职院校要切实借助高质量网络资源,主动与国内的优秀网络课程平台对接”[5]。应选取国家及省级精品网络课程,并与自身相结合,采用与学校教学任务一致、内容无差异以及规划相似的网络思政课程。
在线教学资源包括素材、信息及知识等加工流程,其并非单一地归于素材加课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合理结合线上线下授课平台,基于对现有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通过腾讯会议与钉钉等平台进行直播讲课,选择网课与直播交流及答疑解惑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融合性教学。科学发挥网络教学对于资源的深层次处理与提取内化,让信息与知识完成再生产。“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对教育信息化的方向、路径、方法的检讨和反思,必将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学的持续深入发展”[6]。
为达到教学相长,提升师生双方的获得感与参与感,教师应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全面的掌握,对学生多样化及差异化学习要求加以关注,设计合理的师生互动环节和有趣的教学环节,从而倡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挖掘、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以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借助合理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教学程序,使思想政治课程能规划性地及时贯彻落实在线教学,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教学更具针对性与感染力”[7]。教师还应在直播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凸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从实际出发就事论事,并根据教学问题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借助课后平台进行沟通与互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这场围歼与总体的战斗中,党和政府领导我国人民群众联防联控,切实发挥出国家治理机制功能,有效遏制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趋势。“党和政府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际防控工作塑造了新榜样,得到了全球的赞誉”[8]。这切实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体现出党在全体群众中的凝聚力、组织力以及基层组织的执行力。
组织教学时,应把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进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另外,在抗疫中出现的优秀人物及感人故事是育人的生动素材,有效利用这些素材,能提升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提升其对责任的认知,推动其全面成长。“这不但是有效防疫的具体需求,也是增强思政教育对培养高校学生国家认知与社会责任认知的关键渠道”[9]。
大规模思政课线上教学虽然是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举措,但也预示着未来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需要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保证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灵活化,提高教学能力,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