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测评与干预
——以贵州省为例

2022-02-25 02:53陈泽婧王世忠唐辉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入学流动维度

陈泽婧,王世忠,邓 琴,唐辉一

(1.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2.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3.贵州师范学院教务处,贵州贵阳 550018)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受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各个地域以及城乡之间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1]。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儿童群体——流动儿童,其身心发展状况、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生存发展环境等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关心和关注。流动儿童主要是指随农工、民工父母一起移居到城市,但户籍却不在居住地的儿童,而本研究中的流动儿童特指学龄前儿童这一群体,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2017年1月5日至6日,由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实施“贵州省流动儿童与农村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高度重视贵州省广大流动儿童学前阶段教育质量。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水平不仅关乎儿童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也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入学准备即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小学)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是儿童适应正规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推进,流动儿童跟随自己的父母进入城市以后,往往使得城市现拥有的教育资源面临压力,同时对于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教育公平也带来了新挑战[3]。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审视入学前流动儿童这一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的准备样态,以往关于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地域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区。例如,史瑾(2016)对北京市291名学前一年流动儿童的研究表明,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入学语言准备及数学准备结果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持平,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胡琪(2020)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在交流能力、情感成熟度方面弱于户籍儿童,在生长发育、语言和认知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稍强于户籍儿童[5]。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相关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被试选取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等三个自治州民族地区的城市作为调查地域,随机选取当地流动儿童聚集的共4所幼儿园为调研基地。再按照所选取幼儿园大班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人数比例,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相应被试进行编号,进而逐个测量,而后使用访谈法向教师、家长了解相应情况,即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展开调研,调研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信息

(二)研究工具

在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入学准备”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并最终确定运用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教授团队所编制的测评工具。该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School Readiness Test Battery-Comprehensive Version,SRTB-CV),可用来测试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SRTB-CV包含五个领域的测试内容: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认知、情绪与社会性、言语能力、运动技能等。该测试工具项目区分度平均数为0.47,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重测信度为0.87,分半信度为0.68。结构效度分析发现,GFI指数为0.85,AGFI指数为0.838,RMSEA指数为0.034。一般认为GFI和AGFI在0.8以上为可接受范围,RMSEA在0.05以上为应拒绝范围[6]。因此,该工具的结构效度处于可接受区间内,能够对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三)调研程序及数据处理

采用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School Readiness Test Battery-Comprehensive Version,SRTBCV),对所编号儿童进行个别施测,为避免流动儿童被“贴标签”,测试过程“双盲”,通过幼儿园花名册进行筛选和随机编号。主试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担任,测试时间为每位儿童约25分钟—40分钟,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将儿童是否流动作为自变量,SRTB-CV总分及各维度测试得分作为因变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儿童类型在入学准备水平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情况见图1、表2:

图1 儿童类型在入学准备总分的差异分析

表2 入学准备水平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非流动组和流动组在入学准备总分上存在差异,非流动组所得总分(40.95分)高于流动组(31.17分),见图1。在动作技能、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认知、言语能力、情绪与社会性等方面也存在具体差异,详情见图2至图6。

图2 儿童类型在动作技能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图6 儿童类型在情绪与社会性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1),非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总分上的得分(40.95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组(31.17分),t=4.71,p<0.001。

(一)儿童类型在动作技能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盖晓松教授关于入学准备内涵的界定,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动作技能、精细运动、发音器官运动、感觉运动、运动水平等范畴。在动作技能维度上,非流动组平均得分1.24,流动组平均得分1.36,流动组平均得分略高于非流动组。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2),非流动儿童在动作技能维度上的得分与流动儿童相比没有显著差异,t=-0.81,p>0.05。

(二)儿童类型在学习方式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学习方式维度上,包括儿童在面对新任务和迎接新挑战时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事物所持有的主动性、坚持性、注意力、责任感、想象力,还包含儿童反思、解释方式及认知风格等。在学习方式维度上,非流动组平均得分(13.95)高于流动组平均得分(9.8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调研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3),非流动儿童在学习方式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t=5.23,p<0.001。

图3 儿童类型在学习方式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三)儿童类型在认知和一般知识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认知和一般知识维度,主要包括儿童表征思维的敏捷性、问题解决逻辑性和灵活性、记忆策略、社会知识及数理逻辑知识等内容。在认知和一般知识维度上,非流动组平均得分(9)高于流动组平均得分(6.72),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4)非流动儿童在认知和一般知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t=3.77,p<0.001。

图4 儿童类型在认知和一般知识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四)儿童类型在言语发展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言语发展维度上,一是包含儿童口头语言的听、说、单词、词义、言语社会性用途及创造性用途等能力表现,二是包含读写意识、文字意识、故事感觉及书写加工等。在言语发展维度上,非流动组平均得分(6.57)高于流动组平均得分(5.65),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5),非流动儿童在言语发展维度上的得分高于流动儿童,t=1.97,p=0.05,到达边缘显著。

图5 儿童类型在言语发展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五)儿童类型在情绪与社会性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情绪与社会性维度上,包含关于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情绪情感、自我效能、规则意识、人际交往、移情等范畴。在情绪与社会性维度上,非流动组平均得分(9.71)高于流动组平均得分(7.2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此次调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统计结果见图6),非流动儿童在情绪与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t=3.70,p<0.01。

四、分析与讨论

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知,在入学准备测评5个维度的差异对比中,非流动组与流动组相比较而言,动作技能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该维度流动组得分略高;而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认知、言语能力、情绪与社会性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或边缘显著,非流动组得分均高于流动组。诚然,由于测验调查法需对研究样本进行逐个调查,且每个样本调查时间约25~40分钟,调研耗时较长,因此本研究仅对121个样本进行了测试和逐个深度分析,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测试结束后,经过与教师、家长访谈,结合访谈所得资料,分析存在差异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流动组在动作技能维度上得分略高于非流动组,其原因可能是流动儿童家庭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受限制,因此,流动组在动作技能测试中得分略高;其次,在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认知、言语能力、情绪与社会性等方面,由于家长对于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情况缺乏应有的重视,流动儿童家庭成员缺乏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且对社区环境资源利用相对不足,因而在其它维度中流动儿童的得分较低。由此可见,对于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待建立健全。

入学准备研究的实践价值是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模型,进而对筛选出的高风险儿童实施干预,提高其准备状态,减少他们在未来学校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危险,其干预途径包括:延迟入学、针对儿童个体的干预措施、以及针对家庭和社区的干预措施[7]。夏小英等人的研究表明家庭参与正向预测学前儿童的整体入学准备水平[8],家长参与有助于缩小儿童入学准备的阶层差异,对促进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9],因此,应将流动儿童家庭纳入到入学准备工作的责任主体中来。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城市中的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一群体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入学准备水平,通过研究筛查和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及时进行提前干预或入学后补救性帮助,同时注意避免这一群体被“贴标签”的现象。

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主要包括: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和扶持流动儿童家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做好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工作;坚持普及学前教育,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程,有研究表明“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社会大众具有普惠性质和有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教育的主体,是解决“入园贵、入园难”问题的主力军,其在和谐社会构建和满足当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要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10];提高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的认知,科学处理、合理对待入学准备水平差异情况;完善学前教育入学准备评估体系,予以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政策性支持,对于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应给予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帮助和关爱。此外,通过家教讲座、家园联系栏、家访、“家园热线”以及鼓励家长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信息等传媒了解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家长能够结合实际对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更好实现家园共育[1]。采取以上措施,以期减少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态上的差距,及早干预或在其进入小学后教育者给予更多关心、关爱和关注。

猜你喜欢
入学流动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流动的光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入学面试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入学第一天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