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

2022-02-25 07:30李薪茹陈雪平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计分卡绩效评价

王 碗,李薪茹,陈雪平

(1.江苏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处,江苏常州 213001;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91;3.江苏理工学院数理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1]。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有效的科研绩效评价有利于推进科研由低效型向高效型转变,有益于提高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特色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和教学内容、方法的革新[2]。科研绩效评价是有效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应用性研究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3]。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有部分高校科研实力较弱[4],主要表现为教师科研积极性缺乏,科研管理目标和方向不明确[5],科研成果转化较少等,这些已经成为阻碍高校科研发展的主要问题[6]。因此,针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科研绩效评估方式方法的研究,必然有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科研素质,从整体上推动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目前,就科研绩效评估方式方法而言,有些高校在科研绩效评价时带有一定的“本单位”传统主观意识,视野不宽,缺乏信息化、国际化的科研绩效管理观念[7];有些考核方式仅以结果为导向[8],缺乏个人学习与成长。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深入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原则及实施路径,以期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效益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平衡计分卡理论是由罗伯特·卡普兰等[9]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进,已经发展成为组织战略制定与实施的综合绩效评价系统和控制工具[10]。平衡计分卡普遍运用于企业、高校的绩效管理,为企业、高校提供将战略方案转化为行动方案的思维模式,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将发展战略、愿景、使命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层面,形成可实施、可考核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指标,直接连接员工和战略目标,逐渐成为战略实施和监控的动态管理机制[11]。

高校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科研管理工作当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绩效评估工作,能多层次地为高校提供提高科研效率的参考依据[12]。同时,平衡计分卡还能将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激励因素考虑在内[13],评估结果更为全面立体。如图1所示,本研究提出的科研绩效评价的内容充分考虑了科研经费、效益、效率、科研人员的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突出高校面向职业实践、技术开发等应用性研究,构建了一个可操作、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关系的动态评价系统[14]。各维度间的因果联系表现为财务(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情况)将会影响科研成果的效益和效率(科研成果产出率、转化率)和学习与成长(科研人员的进修、学习和交流,评定职称等),财务、效益、效率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结果[15]。

图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各个维度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动态有机整体[16]。科研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科研产出及转化率,为了提高学校科研成果产出,学校需不断调整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内部科研管理与实施效率和质量。而高校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科研管理工作当中,可以增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提高评价效益,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科研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过于庞杂、目标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极大提高科研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可信度和可行性。

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分析

指标权重是反映各指标对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程度,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尽相同,需要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大小代表指标对科研绩效评价的贡献大小。

2.1 指标权重确定

按照以上所构建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结构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记层次分析中,权重矩阵为(其中A为比较矩阵,i、j为评价指标,aij为数量化的相对权重,n为指标个数),计算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其中,并将向量归一化,即可以得到n个指标的权重。同时,采用5/5~9/1标度来构造判断矩阵[17]。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取向,采用德尔菲法来判断,即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采用匿名的形式,对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然后综合专家意见来判断各指标的重要性取向,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判断矩阵的标度体系

2.2 指标体系设计

(1)财务维度。财务指标是绩效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传统绩效评价的核心。财务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高校的科研业绩,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科研工作开展的资金保障情况。综上,财务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科研投入2个二级指标(表2中B1、B2为比较矩阵的准则层),国家级课题经费、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图书资料投入占比、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投入占比等7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财务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表1所示的标度体系构造目标层与准则层判断矩阵A-B,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财务维度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为方便计算,将表2中对应的矩阵记做IA(即指标层的判断矩阵),简写为:

根据式(1),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IB1、IB2分别为: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层次单排序,即通过式(1)~(3)得出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财务维度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层次单排序结构、依次为:

通过式(4)(5),最后得出层次总排序,即财务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式(6),财务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财务维度评价指标权重

(2)效益维度。效益是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一维度主要是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创新能力及对科研管理的满意度,因此,参考赵欣等[18]的方法,评价指标包括科研项目、论文、科技获奖、服务满意度等6个二级指标(见表5中B1,…,B6),以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发明专利、知识产权或技术转让收入总额、各级各类科研获奖、科研服务满意度、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比例、各级政府重视程度等20个三级指标。其中,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论文被引数等是评价学科建设绩效的重要指标[19]。效益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表1所示的标度体系构造目标层与准则层判断矩阵A-B,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效益维度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通过式(7),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为:

运用AHP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层次单排序,即通过式(7)~(13)得出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效益维度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表6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的CR均小于0.1,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层次单排序结构依次为:

通过式(14)~(20),最后得出层次总排序,即效益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式(21),效益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效益维度评价指标及权重

(3)效率维度。科研绩效评价的效率维度,是考察科研管理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投入、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最优化,反映科研管理的执行力,因此,效率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研成果效率、成果转化效率、人力效率3个二级指标(见表8中B1、B2、B3),以及科研项目完成率、成果数量增长率、成果获奖率等9个三级指标进行衡量。效率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表1所示的标度体系构造目标层与准则层判断矩阵A-B,具体如表8所示。

表8 效率维度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根据式(22),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为:

运用AHP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层次单排序,即通过式(22)~(25)得出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效率维度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表9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的CR均小于0.1,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层次单排序结构依次为:

通过式(26)~(29)得出层次总排序,即效率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综上,效益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10所示。

表10 效率维度评价指标权重

(4)学习与成长。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不仅仅考察科研经费、效益和效率,更注重教师的成长与学习。教师是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学习与成长的评价指标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2个二级指标(见表11中B1、B2),以及高层次人才库入选人数、教师继续教育的次数、开展学术讲座次数等7个三级指标。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表1所示的标度体系构造目标层与准则层判断矩阵A-B,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通过式(31),准则层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为:

运用AHP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层次单排序,即通过式(31)~(33)得出检验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表12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的CR均小于0.1,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构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层次单排序结构依次为:

通过式(34)~(36)得出层次总排序,即学习与成长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式(37),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权重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应用原则

3.1 评估结果能彰显院校科研职责和科研效用的原则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高校科研绩效评估,不是为了单纯取代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而是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教职员工对科研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因此,在运用中应保证评估结果能彰显科研职责和科研效用的原则。具体来看,教职员工在科研方面的职责和效用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科研业绩。在进行这类数字考核时,要分析数字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例如,专著(部)、编著(千字)的含金量不尽相同,在著作中有没有创新性观点、代表的是哪一层级的专业水平才是评价关键。二是教职员工在科研团队中的投入精力。例如针对科研辅助类教职员工的绩效评估,可以通过了解科研团队中承担主持者、合作者、辅助者等角色的成员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尤其应对辅助类教职员工在科研团队中任劳任怨的贡献进行积极评价,绩效评估不应仅仅考察员工是否获得独立的科研成果。三是教职员工对学生科研、部门科研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学生申请专利、参加学科类竞赛、创新创业等对教职员工的贡献进行评价,对为学院等部门提供辅助型科研义务劳动的教职员工的贡献也进行合理评价。

3.2 评估标准能彰显院校科研管理的公信力原则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应包括对教职员工科研方面的德、能、勤、绩、关键事件的评估,反映到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中,应综合反映教职员工科研素质、能力、态度和业绩4个方面,由此产生评估标准从不同方面反映教职员工的科研绩效,包括教职员工的科研思想品质、科研实际能力或特殊能力、实际科研效果等,从而借助科学的方法来全方位反映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战略的分解能力和公信度,增加对教职员工的吸引力,因此,在运用中应保证评估标准能彰显院校科研管理的公信力和吸引力的原则。

这种公信力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评估指标不能有遗漏。指标及相应的评估标准之间要相互补充、互为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二是评估标准的前提要一致。在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及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在设计指标时将不同层面设计的文件规范的相关规定换算清晰合理,不能标准不一、彼此冲突。三是考核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4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各层分解后形成的具体指标之间也应相互衔接、互为连贯性,否则极易导致教职员工开展科研工作的困惑。四是评估标准的量化及细化。将指标进行层层细化,保证科研绩效评估的公正性,教职员工通过量化指标可以相信科研管理部门的评估是客观的、有据可循的,减少教职员工的不满和抵抗情绪。五是评估标准按团体进行制定。与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有所差异,评估标准并不分解到个人,而是立足团队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教职员工的特点来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使评估兼顾集体性和针对性[20]。

3.3 评估过程能彰显院校科研评估的反馈性原则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实施过程中,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关的反馈跟进措施,因此,高校采用平衡计分卡应保证科研绩效评估过程能彰显院校科研评估的反馈性原则。例如,教职员工的科研活动跟进和绩效指导的及时性;评估后相应的奖惩反馈及改进状况;根据评估过程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帮助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通过这些评估过程中的反馈环节设计,最终协同保证科研绩效评估效果[21]。

此外,对平衡计分卡的科研绩效评估及奖罚情况也应设计到反馈信息收集环节,科研绩效管理者在评估过程中应广泛了解、发现教职员工对平衡计分卡评估流程的不满,并寻找原因,如果教职员工的不满得不到舒解,将影响其科研工作行为。因此,高校可设立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投诉程序,为教职员工设置畅通的申诉渠道和平台,将合理的投诉议题纳入院校科研绩效评估调整目录或通过院校培训计划帮助教职员工进行解决,逐渐增强教职员工对院校科研战略的认可度和科研积极性,进而达到个人科研目标与学校整体科研目标高度协调统一。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应用实施路径

4.1 应对院校科研微观结构进行事先评估和测绘

高校按其不同类型的发展定位和阶段特征,发展方式和渠道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同一高校内部各专业拥有各具特色的学科方向、技术领域、研发项目等[22],校内不同学院间的科研导向各有不同。因此,院校科研管理者在平衡计分卡制定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院校微观组织结构的特点,精简与高校科研战略目标无关的指标数据,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无效数据,使评价结果难以产生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为了使平衡计分卡设计根植于高校科研战略,各个层面的指标应紧紧围绕科研战略而设定,克服同一性带来的专业不适应性,合乎高校的微观环境。科研管理者应及时分解、评估和测绘各专业学院各自不同的科研目标和技术领域发展所需要的子战略,制定出高柔性、高弹性的最高层平衡计分卡,在此基础上监督与鼓励各专业学院细化4个维度的目标、指标、目的和行动。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商学院为更好地推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结合专业特色,仅学生竞赛就按照竞赛类别、竞赛等级、竞赛奖项等分为若干细目,按照教师指导作用划分等级,确认科研贡献值,极大提高了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校应根据专业学院个案需要补充设定各自的目标与指标,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基层平衡计分卡,使专业学院的基层平衡计分卡与最高层平衡计分卡协调起来,从基层目标和指标中折射出对总体战略实施的具体贡献。

4.2 配套平衡计分卡实施所需绩效管理奖惩机制

平衡计分卡只是一个评估工具,实施效果归根结底决定于高校科研战略目标的准确分解及实施过程的有序性,因此一套合理的绩效管理奖惩机制不可或缺。在科研战略的实现过程中,既要强调群策群力,也要强调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通过对院校科研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最终将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各自的科研业绩上。平衡计分卡体系制定要求高校加大对教职员工的告知培训和沟通频率,只有在所有教职工都对院校科研战略目标、专业学院科研子战略目标、高层平衡计分卡指标、基层平衡计分卡指标、自身涉及指标、指标贡献换算额度、奖励惩罚额度、绩效制度等都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开展科研绩效评估工作。因此,必须配套编制教职员工能接纳的绩效管理奖惩机制,使员工能明确规划自身的科研活动,在科研战略框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科研发展路径,提高科研热情。

4.3 落实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制定实施细则

在平衡计分卡落实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个坚强的院校领导支持的实施小组推动执行。该实施小组不但要制定实施细则推动执行,还要在实施过程中组织交流、宣传、反馈、修整等,不断改进和优化平衡计分卡。具体实施中需要从动态战略管理的高度,将院校内部流程与外部市场与环境以及组织创新发展等整合到一起,通过制定一系列实施细则,发挥其在院校科研战略管理中的优势,不断促进院校短期科研规划和长期科研战略目标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使绩效评价更为全面、客观、深入,最终提升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水平。

4.4 需尽可能保证数据收集的可得性及评价口径的严谨性

为保证数据收集的可得性和评价口径的严谨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法,将纳入平衡计分卡方案中的所有数据加以收集与摘要,保证信息准确、可靠、及时、快捷;其次对每个指标的管理尽可能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做到层层落实;再次加强对院校教职员工平衡计分卡相关指标理解的培训和反馈,帮助其找到合适的目标,使平衡计分卡具备民主化性质,将实施过程教职员工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及时反馈到院校高层,并获得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在此过程中,平衡计分卡所需数据就能及时获得,评价口径也能集思广益,避免扭曲或疏漏,保证严谨性。例如某高校专业采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估前,先将设计的平衡计分卡评估指标进行公示,让相关教职员工应知尽知,并提供质疑通道,设计者收集相关问题进行公开答复,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正优化评估口径和量化指标计算公式,最终将每个指标都细化分解为可收集信息、规范了信息数据化的过程,使教职员工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快捷、便利地计算科研绩效分值,提高了绩效评估的公平性、公开性、可得性、可信度。

4.5 配套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机制

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工具,还需要配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以保证其科学使用。首先,应准确把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的量化度。将绩效考评指标设定为一定的量化标准,指标的内容经过层层细化、接近全量化,必然会忽视一些无法用量化衡量的科研内容,因此应结合实际,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处理非常规事件或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对教职员工的某些关键行为和动态变化进行识别,及时了解教职员工科研动态过程及非常规科研活动,减少教职员工的科研业绩评估死角,综合评估教职员工的科研业绩和能力。其次,明确教职员工在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中的参与界限及考评组织机构的分工。平衡计分卡在制定科研考评制度过程中必须让全体教职员工有充分的机会和平台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解,并能获得投票权。在平衡计分卡的层层执行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度,使每位教职员工能民主监督到不同层级的科研考评对象的科研评价结果,能及时获知考评结果,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让教职员工对科研绩效考评产生信任感、公平感,最终理解和支持院校平衡计分卡科研绩效评估方式。在此期间,院校相关的科研绩效考评机构只应负责考评的制定和执行及监督和评估数据的收集,配合各专业学院、教职员工进行科研资源调配,不能擅用考评机制监督权利篡改考评结果和数据,擅自调动和挪用考评资源。

5 结论

科研绩效评价是有效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研究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效益、效率、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深入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原则及实施路径。研究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应用原则包括:(1)评估结果能彰显院校科研职责和科研效用原则;(2)评估标准能彰显院校科研管理公信力原则;(3)评估过程能彰显院校科研评估反馈性原则。同时,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应用实施路径:(1)对院校科研微观结构进行事先评估、测绘;(2)配套平衡计分卡实施所需绩效管理奖惩机制;(3)落实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制定实施细则;(4)尽可能保证数据收集可得性及评价口径的严谨性;(5)配套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机制。由此,最终将高校的科研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层面,促进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效益提升。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计分卡绩效评价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