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3S”方法在临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2022-02-25 03:50张燕林莹曹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师队伍研究生

张燕 林莹 曹华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水平教育的代表,也是医院发展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学术地位[1]。2019 年医院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 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6 名,在三院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有计划、分阶段、定目标地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能力专业、评价体系科学、师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不仅能加快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也能加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针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探索提出“3S”方法,即“加强对外交流与培训(strengthen external exchanges and training)”“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set up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f tutors)”“建立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set up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以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1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外交流培训不足

该院作为福建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较多的教学任务,但大多数医务人员忙于日常性的工作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外交流,主要表现在:

1.1.1 管理人员方面

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管理会议的机会较少,消息闭塞,未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导致闭门造车,停留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上。

1.1.2 导师方面导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科领域的工作经验学习,在教学领域的研究培训不够[2],对外交流学习少。

1.2 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不科学

1.2.1 考核机制方面

考核机制不完善,将科研和学术水平作为招生和遴选的标准,缺乏客观指标对导师个人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考量,以致导师不重视个人品德问题[3];同时由于机制问题,疏于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考察。

1.2.2 淘汰机制方面

淘汰机制未实行,使部分导师安于现状,甘于落后,不注重自身成长。

1.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3.1 专业结构方面

专业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研究生大多数还是由导师独自指导,尚未组建导师团队,致使出现研究方向局限。

1.3.2 导师数量方面

数量不合理,将多重教学任务叠加在高年资导师身上,青年导师数量较少、缺乏历练机会。

2 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理论

鉴于黄发云等人[4]提出的“一动力三循环”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以人体血液循环理论为基础,将动力源(团队)、决策环、目标环(患者)分别比作人体的心脏、肺循环、脑循环和主要循环,动力源通过创新环,在决策环的引导下,最终实现目标环。

该院针对以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探索提出“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使研究生导师队伍达到“专业-科学-合理”这一“目标环”。见图1。

图1 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图

2.1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动力源”

该院科教科从事研究生管理部门人员与各学科研究生导师组成“动力源”,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全力打造良好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环境,并通过以下形式发挥自身作用:一方面,医院重视,领导层支持,成立学科领导小组,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作用,全面提升导师队伍质量,开展跨学科团队组建扶持薄弱学科;同时将带教工作量、带教质量等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相挂钩,强化激励机制,激发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研究生导师不是简单的分配任务完成任务这样的机械的联系,而是应在实际工作中以目标为导向,加强沟通,互相配合。

2.2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目标环”

该院为达到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以打造一支业务能力专业,评价体系科学,师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这一目标。具体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健全的监督机制,规范的用人机制;有合理的人才队伍,明确定位,分清层次。

2.3 创新环:引入“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该院科教科和研究生导师按照《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办法(修订)》等文件规定,结合医院相关制度规范及医学教育人文要求,融合“创新环”,探索提出“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即“加强对外交流与培训(strengthen external exchanges and training)”“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set up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f tutors)”“建立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set up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

3 “3S”模式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证分享

3.1 加强对外交流与培训(strengthen external exchanges and training)

3.1.1 加大沟通交流的力度

教学是医院与高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桥梁[5]。医院不仅要完成高校安排的常规性工作,还需不断加强与多家高校的调研走访,及时解决导师遴选政策和招生指标等问题。不定期邀请研究生院领导、同志到医院考察走访,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选派管理人员外出参加相关管理经验交流的会议。

3.1.2 增加参与教学交流与人才培养会议的机会

针对研究生导师参与教学交流与人才培养会议较少的情况,该院大力倡导和发展终生教育。选派部分导师去高校访问学习,增加医院与学校导师间的教学交流,优势互补[6]。

3.2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set up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f tutors)

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评价体系,完善导师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的参与作用,导师的遴选、招生资格审核等也可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同时健全监督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考核,具体如下:

3.2.1 深化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和评价

通过省外盲审、自行送审等手段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对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位论文被1 个或1 个以上专家评为“C”或者“D”者,其下一届学位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百分百省外盲审,对指导的学位论文全部通过评审的指导教师,将在下一年度招生指标分配中予以优先考虑;对国家和省级学位论文抽查结果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导师进行追责,将考虑下一年度不予以分配招生指标;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督导,对每个学科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时,学校及科教科均会安排工作人员前来督导,审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本或病案记录本是否清晰、齐全,是否按时间顺序排列,是否漏页,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试验者和审核者是否签名;审查评阅专家资格是否符合要求,评阅结果是否能允许其答辩;如果评阅意见认定为需要修改的论文,是否有进行相应修改并宣读修改说明;审查答辩委员资格是否符合要求,论文答辩流程是否规范,对答辩委员的提问,学生是否独立准备等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

3.2.2 健全研究生培养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以督导为主、管理部门、研究生评价为辅的研究生培养评价监督体系,定期监督、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

3.2.3 建立医院科教系统

利用院内科教管理系统培训,设置导师院内招生资格预审和预警模块,提高导师招生资格审核通过率,以减少淘汰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开发院内系统导师评价模块功能,定期对导师带教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系统、全面地评价。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指导教师、导师和相关科室反馈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其及时完成整改。通过监督评价,对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团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并将成功的经验予以推广,做好先进典型的影响和示范作用[7]。

3.3 建立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set up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

3.3.1 组建导师团队,改变单一培养模式

限于规培容量的限制,近年来该院部分学科的招生规模将出现饱和,该院大力提倡学科融合,建立跨学科培养的新模式,组建以学科带头人和其他学科导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规培容量限制的情况,缓解招生指标有限的问题,还能让更多的教师得到了锻炼,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导师,了解到更多学科的知识,达到导师间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选择重点培育对象担任科主任助理,培养学科接班人,按照“学校-学院-学科”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以打造一支合理的导师梯队,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结构[6]。2018—2019 年,该院组织“一疑”文献大赛,通过层层选拔,推选优秀选手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可将其按照接班人标准进行培养;另外负责学部妇产科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等学科研究生招生工作,成立专门的学科复试小组,设立学科秘书,很大程度上也对秘书综合能力进行了锻炼。

3.3.2 培养后备导师及其他人才,改善师资数量、职称、年龄

(1)后备导师队伍培养。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改善导师队伍结构,保障导师队伍合理,医院提前做好导师队伍建设规划[8]。首先,医院根据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筛选出一批硬件条件已基本符合导师遴选要求的后备人才,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培养,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补缺补漏,定期开展座谈,了解存在的困难,及时予以沟通解决。例如以助教形式加入导师团队,提前参与研究生带教,学习老一辈的可取做法,积累经验;组建各类学术沙龙,提高科研水平;根据学科关系进行一对一帮扶,整合复合型团队,加强横向合作。2018—2019 年,该院开展了4 次遴选导师摸底工作,并于2019 年11 月举行了后备导师座谈会,计划每3 个月进行一次座谈,以及时跟进处理。

(2)其他人才培养。该院根据医学高层次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人才激活、人才引进、人才招聘、人才晋升”等多种形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导师梯队更加合理,适应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育扶持薄弱学科。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多与国内外大咖切磋,不断自我提升,同时也扩大国内外影响力;每年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秉着“带目的去,带技术回”的使命,将先进技术、经验分享给各科室,进行全院性的学习汇报;人事部门扩宽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各种高层次人才,补齐人才梯队的短板;利用与院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方式[9],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能力[1]。2018—2019 年,该院给中层干部压担子、交任务,鼓励他们多挑重担,多做贡献,遴选中级职称人员作为科室负责人,定期考核;在职工晋升方面给予扶持,2019 年几乎全员通过职称聘任。

4 初步成效与存在不足

该院于2018 年开始试行“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4.1 初步成效

4.1.1 对外交流频次增加

该院积极邀请学校、学部、兄弟单位的人员前来我院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同时选派管理人员前往各高校、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不断加强与学校管理部门的深度沟通与交流。2018—2019 年,该院参加学校、学部组织的相关研究生工作会议20 余人次,培训150 余人次,承担学部18 场研究生复试工作,15 场研究生开题答辩会,组织5 次招生宣讲会。同时,该院已选派多名临床专业导师与校本部导师进行密切走访学习,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提升导师国际化视野与能力。

4.1.2 师资队伍评价体系逐步科学

医院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培养过程考核。2018—2019 年,该院收集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将毕业论文送审结果进行等级统计分别是A-57.9%,B-34.21%,C-6.14%,D-1.75%,同时将送审结果为c 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导师,责令其按期整改,在二次送审时均百分百通过盲审。同时根据学校奖励方案,重新修订了医院的带教绩效制度,每年年底对有指导研究生的导师进行带教绩效发放,带教绩效发放按照学制三年计算,2018年发放10 名导师,2.3 万元,2019 年发放19 名导师,3.35万元,同比增长45.65%。同时购置了科教管理系统,目前系统处于试用阶段,预计使用后可以加强督促,将大幅度提高招生资格审核通过率。

4.1.3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

(1)梯队建设方面:新增博士生导师4 名,硕士生导师10 名,遴选导师后备人选32 名;2018—2019 年,该院提倡学科融合,建立跨学科培养的新模式,负责学部妇产科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等学科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成立专门的学科复试小组,设立学科秘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导师在培养学生时研究方向局限的问题。(2)人才培养方面:①博士招生数实现零的突破,硕士招生数稳步提升,2017 年招收17 名硕士研究生,2018 年34 名硕士研究生,2019 年招收1 名博士研究生,46 名硕士研究生;②2019 年在读研究生发表SCI24 篇;(3)2019 年2 名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并做大会报告。

4.2 存在不足

4.2.1 部分学科带头人实力有待提升

部分学科带头人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1)组织、管理、协调能力;(2)科研能力;(3)国内外学术影响力[10]。

4.2.2 考核机制有待落实

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1)目标责任制;(2)激励约束机制[11];(3)淘汰制[12];(4)立德树人机制[13]。

4.2.3 研究生导师数不足,分布不均

研究生导师数仍偏少,且分布不均,部分学科为零。表现为:大多数集中在临床医学专业,学校遴选标准未兼顾学科间差异[14],造成学科间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对学科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5]。

5 反馈及建议

通过采取“3S”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仍存在不足,现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管理。

对一般问题及时反馈给“动力源”,如学科带头人实力有待提升。通过选拔后备人员,提早准备,重点打造,利用医院学术活动平台打造品牌师资,给予锻炼,提升机会的同时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考核机制问题,管理部门加快政策实施,以便落实。

对复合问题运用“创新环”,如研究生导师数少,学科分布不均,部分学科为零。作为“动力源”的医院科教科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通过对照《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结合各学科特色、各类型导师要求、专兼职人员特点,分门别类的制定研究生导师遴选的周期计划,拟定研究生导师后备人选名单,但由于专科医院的特殊性,医院很多学科不是国家规培基地,导致无法申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而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需要具有教学职务,因此在“决策环”中,通过内部政策调整,加大激励措施,调动积极性;外部把握机遇,不断沟通协调,创造条件。对于部分无规培基地的学科争取先从其他高校申报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

6 结论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导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切实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水平,打造一支业务能力专业、评价体系科学、师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是每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16],需要医院、教师、管理人员等共同努力。因此,医院要抓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导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不会成为空谈,显得极为重要。

猜你喜欢
导师队伍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