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强,孙秋德(通信作者)
(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山东 烟台 264000)
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出现炎症,包括慢性胰腺炎与急性胰腺炎两种,属于外科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以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复杂多变对患者生活及生命安全均产生较大的影响[1]。因此,尽早对胰腺炎展开诊治,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出血型。其中出血性胰腺炎病情相对较重,易出现坏死、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胰腺炎诊断中,CT能为胰腺炎患者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能尽早对胰腺炎病情做出评估及诊断,有助于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减少或是控制并发症与病死率,因此其成为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2]。本文以60例患者为背景,探究64排螺旋CT在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60例胰腺炎患者包括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1.53±4.85)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胰腺炎诊断标准:参照2014版中的诊治标准进行评价[3],包括:①符合胰腺炎腹痛者;②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浓度超出正常值的三倍;③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胰腺炎改变者。以上三项特征中,符合两项即能确诊为胰腺炎。纳入标准:①与胰腺炎诊断标准相符者;②临床出现腹胀、腹膜刺激征、腹部剧烈疼痛等表现者;③经尿淀粉酶、血尿淀粉酶检查,其结果水平有所上升者;④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①孕产妇;②妊娠期女性;③其他急腹症患者;④精神疾病者;⑤不愿参与研究者。
采用64排螺旋CT仪(GE)进行扫描,管电压、管电流分别125 kV、300 mA,准直2.5 mm,螺距1.0,厚度5 mm,重建间隔3 mm。患者取仰卧体位,先对腹部做常规平扫,之后实施增强扫描。在开展增强扫描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前臂静脉注射相应的碘海醇,并实施一次性大剂量团注,注射速率保持在3.5 mL/s。CT实时增强监测,降主动脉CT阈值设定为120 HU,当检测达到阈值时,会自动实施预定好的扫描程序,会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30~35 s、60~65 s、120~125 s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之后,再注射20mL 0.9%氯化钠溶液[4]。
CT分级标准:应用CT分级方法,对胰腺炎进行分级,A级:胰腺正常;B级:胰腺出现局限性肿大,或是弥漫性肿大,但其周围正常;C级:胰腺出现局限性肿大,但胰周脂肪的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改变;D级:胰腺出现局限性肿大,胰周脂肪的结缔组织出现炎症,胰腺实质内,或是其周围出现单发性的积液;E级:胰腺内、外出现广泛性的积液,如脂肪坏死、脂腺坏死、胰腺脓肿[5]。让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诊断准确率。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诊断结果表现,对60例胰腺炎患者以Balthazar标准实施分析,发现A级患者有7例,B组患者有22例,C级患者有15例,D级患者有9例,E组患者有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77%、36.677%、25.007%、15.007%、11.667%,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并出现持续性疼痛感,同时还有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血压表现。通过对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进行化验检查,发现以上水平均有提升。CT检查,发现胰腺现出弥漫性的肿大、局限性肿大,且包膜出现相应的改变,并有密度下降表现,其中有部分患者出现腹腔积液,或是假性囊肿。60例患者应用CT检查,出现胞膜增厚、积液影者,属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20例;弥漫性增加影像表现为水肿性胰腺炎,有38例。
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准确率虽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性分析[n(%)]
不同CT分级胰腺炎患者灌注参数相比,发现BV、BF会因病情的加重而下降,D、E级患者BV、BF水平低于A级、B级、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PS变化趋势A级、B级、C级、D级、E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不同分级胰腺炎患者灌注参数分析(±s)
表2 CT不同分级胰腺炎患者灌注参数分析(±s)
CT分级 例数 BV/(mL·100g-1) BF/(mL·100g-2·min-1)A级 7 21.38±9.10 110.38±21.10 B级 22 17.48±5.71 90.23±10.22 C级 15 15.35±4.78 81.35±13.33 D级 9 8.35±2.35 74.66±35.35 E级 7 6.64±1.22 60.51±26.99
表2(续)
A级、B级、C级患者生化指标CRP、Hct、D-二聚体、甘油三酯低于D级、E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尿淀粉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不同分级胰腺炎患者生化指标分析(±s)
表3 CT不同分级胰腺炎患者生化指标分析(±s)
CT分级 例数 CRP/(mg·L-1) Hct/% D-二聚体/(mg·L-1)A级 7 76.41±23.21 1.38±0.68 0.26±0.13 B级 22 89.45±30.15 1.98±0.88 0.42±0.09 C级 15 110.51±31.30 2.61±1.41 0.72±0.33 D级 9 130.68±26.82 3.99±1.61 1.52±0.75 E级 7 172.41±35.82 6.38±2.82 2.88±1.66 CT分级 例数 甘油三酯/(mmol·L-1)S-Amy/(U·L-1)U-Amy/(U·L-1)A级 7 1.36±0.66 781.24±108.33 1382.66±165.41 B级 22 1.99±0.88 839.54±98.41 1422.88±109.31 C级 15 2.61±1.37 1002.35±80.11 1610.85±229.35 D级 9 3.99±1.58 988.10±78.82 2366.88±165.35 E级 7 6.41±2.80 905.72±80.38 1813.77±189.54
胰腺炎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胆结石酗酒高脂血症、先天性发育不全、医源性引起的胰腺炎、代谢性疾病等。临床分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其中以急性胰腺炎最常见;而且如胰腺炎控制不当,会恶化为急性胰腺炎,对病情的控制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该疾病非常重要。研究表明[6],多数的胰腺炎病程有自限性,如病情控制不当,则会恶化为急性胰腺炎,经统计,约有25%的患者病情会发展至中轻中重度,中度与重度发病率在7.5%左右,但轻度胰腺炎病死率可达35%左右[7]。因此,早期对胰腺炎进行诊治,对提高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在胰腺炎诊断中主要采用CT诊断,而且CT平扫越来越流行、可信,且CT平扫与其他超声检查相比密度、分辨率、灵敏度较高,能直观地反映胰腺本身、周围组织器官的改变情况。当胰腺出现出血、坏死等症状时,CT则会表现出局限性,或是弥漫性的坏死改变,同时还会出现胰外渗液等。而早期的增强CT检查,通过低强化征象,能对病灶进行观察、评估。
临床根据病理分型,将急性胰腺炎分为间质性水肿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研究表明[8],胰腺坏死与胰腺动脉痉挛缺血有关,动脉缺血越严重,则说明坏死越严重。胰腺坏死行增强CT检查,了解胰腺实质是否出现异常强化征象,以此来评估坏死程度。研究发现[8],胰腺炎发病三天内,行CT增强扫描,可以对胰腺坏死进行预测,诊断灵敏度约65%。在胰腺炎诊断中,CT平扫受到临床的广泛推广,也受到患者的信赖,其中CT平扫与B超相比,密度的分辨率较高,但还是会有部分病灶很难确定;CT增强扫描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扫描,特别是三维扫描方式在微小病灶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会在不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发挥高分辨率作用,清晰地对胰腺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且64排螺旋CT还能采取快速容积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提升图像清晰度,并在清晰的图像中显示胰腺假囊肿壁的情况,有助于提升肿瘤与胰腺周围蜂窝组织情况观察效果。开展CT增强扫描后,可以通过造影剂动向,了解动脉、毛细血管、门静脉实际情况,并在重建技术下,取得三维数据,提升图像空间分辨率、清晰度,提高检测效果。以往临床常采用BISAP评分法来诊断胰腺炎,此项检查方法可发现较多的中度及重度患者,其能预测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且BISAP评分方法较简单,易掌握,是诊断早期胰腺炎与评价预后的常用方法,但其对轻度患者来讲,检查效果不佳,故仍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9-10]。本文研究表示,CT检查发现胰腺现出弥漫性的肿大、局限性肿大,且包膜出现相应的改变,并有密度下降征象,其中有部分患者出现腹腔积液,或是假性囊肿。60例患者应用CT检查,出现胞膜增厚、积液影的患者,属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20例;弥漫性增加影像表现为水肿性胰腺炎者有38例。与病理诊断相比,CT诊断准确率虽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因常规检查方式只能反映胰腺炎患者全身状况,病情预测灵敏度较低,特异度不高,预测准确性较差[11]。而CT检查,可以对早期胰腺炎病情进行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如患者为胰腺炎急性水肿者,如采用临床症状、生化检验进行综合检查诊断,如患者此时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是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则需要及时采用CT诊断;有部分患者经CT检查,具有明显的阴性反应,患者只会出现实质密度改变表现[12]。而急性胰腺炎经CT检查,通过螺旋CT,可以从多个轴面收集图像,有效预防漏检,提高病灶密度检查准确性,可以将其作为急性胰腺炎的常用诊断手段[13]。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在胰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64排螺旋CT检查,其可以避免因人体呼吸造成的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而产生的伪影,可以避免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