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军,姚 雷
(1.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4;2.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两个务必”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中孕育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延安时期,毛泽东即着眼于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以及党内出现“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可能性,推动全党尤其党的高级干部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与黄炎培“窑洞对谈”,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总结党史上几次表现“大的骄傲”而吃亏的经历,先后提出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跳出历史周期率”“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内容,逐步形成了“两个务必”思想的初始形态。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党的工作重心正向城市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掌政权、建设国家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历史转折规律,承续延安时期的理论思考,不断丰富、发展相关的思想内容,并最终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凝练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强大动力。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不仅把“两个务必”思想写入第二部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在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中明确要求,“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月报》2021年第23期。这是继“两个务必”思想写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再次写入新的决议并反复强调,从而彰显了“两个务必”思想不仅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赶考之路上,仍将继续焕发出熠熠思想光辉。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两个务必”思想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西柏坡时期的“两个务必”思想具有丰富的辩证意蕴,包括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钢铁纪律与优良作风、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到底与经受考验、推动历史进步与阻碍历史车轮前进、预防贪污腐化与防止垮台失败、夺取胜利与巩固胜利、“当官做老爷”与为人民服务等八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本文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考察,试为研究和探讨。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两个务必”思想的重要内容。骄傲自满常常使人裹足不前,而社会发展却永不止步。要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就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西柏坡时期,为解决党和军队中存在的自满自足思想,朱德多次深入部队作报告,进行宣讲和动员。1947年6月10日,朱德在《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的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朱德提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有多大的功劳、多高的成绩,都不能自满自足。因为一有自满就糟糕了,就不能进步了。而社会发展永不停歇,“你不前进它也前进”。朱德还用设问的句式,提出社会改造、人民解放、各项工作进展以及敌人是否被消灭等问题,昭示出干部战士所肩负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和责任,强调这一连串问题还没有彻底做到做好,“所以更不应满足”的理由。(1)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1947年6月10日,朱德在《关于干部问题》的报告中,针对老干部骄傲自大、故步自封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号召党和军队中的老干部“做(革命工作)到老学到老”,不断追求进步。朱德提出,现在我们一些老干部就像戈尔洛夫一样,因为自己革命二十多年,在很多地方开辟工作,对党和军队发展有过贡献,就开始骄傲自满,端架子,摆老资格。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一个人一辈子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是学不够的,干革命就要干到老学到老。他强调:“社会是在不停地进步的,所以还是要切记毛主席‘戒骄戒躁’的指示,要谦虚谨慎。”他还从老干部历经中国革命风雨洗礼,千锤百炼,值得倍加珍视与尊重的角度,强调老干部自身也要正确处理好资格资历与追求进步的关系,保住“金字招牌”而不掉队。朱德提出,革命队伍中的老干部不是多了而是很少,经历过大革命的也就几百人,从长征走出来的也不过几千人。这些同志是我们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视和尊重。但我们老干部自己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摆老资格,止步不前,“这样就会掉队,金字招牌就会砸掉”。(2)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党和军队中的干部战士,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庄严的职责和使命。但是,不论年龄新与老,资历资格高与低,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纪律与作风紧密悠关,也是“两个务必”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钢铁纪律既是党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体现,也是养成优良作风、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基础。西柏坡时期,针对一些部队普遍存在的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重情况,朱德多次到部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在宣讲报告中深刻阐明了钢铁纪律与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与优良作风和战斗力的辩证关系。1947年6月10日,在《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的报告中,朱德阐明了钢铁纪律与党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辩证关系。朱德指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几条我们做好了,使战士都懂得,群众也都懂得,那就很好!可是现在我们忘了”,他接着一一批评列举了部队严重存在着的打人骂人、拒绝服从命令听指挥、各自为政的小团体主义以及发洋财抓一把等不良现象,强调指出:“如果把这几条做到了,队伍才是好队伍,才像个人民的队伍,这几条做不到就不大像个人民的队伍。”(3)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为人民。没有钢铁纪律作保证的队伍,必然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背离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钢铁纪律与优良作风相辅相成。在报告中,朱德还进一步阐明了钢铁纪律与优良作风的辩证关系。朱德指出:我们革命队伍要甘当人民的勤务员,要在人民之下而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军队打骂群众就像勤务员打骂主人,主人就会辞掉你。我们革命队伍一旦脱离群众就必定会失败。朱德要求部队“必须把队伍好好整顿,一切要发扬红军的作风”。他提出:“过去的作风不见了,生了锈,把锈擦一擦,红军的威风就出来了,蒋介石就怕得很,对人民就好得很!”(1)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朱德还列举井冈山时期,红军被敌人一直追了一二千里路,敌人一个也没有消灭红军,反被红军消灭很多的例子,阐明纪律与作风的辩证关系。他谈道:“过年时老百姓都跑了,部队几天没吃饭,吃了老百姓的东西,第二次回来,都算了账,还了钱。老百姓说:‘这个队伍真了不得!’红军的招牌一下就打响了。”(2)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只有钢铁纪律才能养成优良作风。朱德这里所讲到的“红军的招牌”,实质上就是红军所具有的钢铁纪律、所遵循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所养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朱德还面向干部战士阐述了钢铁纪律与战斗力的辩证关系。朱德指出,自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因为我们是红军,有钢铁纪律,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所以敌人也好,帝国主义也好,都怕得很,始终保持警觉,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红军。(3)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他还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件大事,忘了就了不得!”朱德列举了部队在正太战役中,因为纪律作风影响战斗力,虽然取得胜利,但没有全歼敌人的例子,批评很多红军出身的干部,“把红军的气味都搞掉了,自己还不知道!”他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剩不多,以后要建立起来。不仅指挥员要讲,政工人员和普通战士也要讲这个。如果我们坚决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能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仗就能打胜,技术差点也能胜利”。(4)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朱德在这些报告中生动表明:钢铁纪律不仅能够确保党和人民军队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也能够不断锤炼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以及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如何看待个人在革命工作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如何对待个人的荣誉、功劳和业绩问题,是干部战士思想作风养成的一个大问题。这也是“两个务必”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西柏坡时期,为指导干部战士破除自以为是、好图虚名、居功自傲、违反革命纪律等不良现象,促进干部战士思想作风养成,培养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品德,朱德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辩证关系。1947年6月10日,在《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的报告中,朱德讲到建军思想时告诫部队干部“不能忘本,不能闹英雄主义”。他说:“我们的干部要搞通这个思想,思想搞通了,走了群众路线,个人英雄主义就没有了,阶级英雄就出来了。”(5)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1948年5月14日,朱德在《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问题》的报告中,针对一些干部战士存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自恃功劳很大,向党和军队提条件、闹独立性的情况提出严肃批评。他用质疑的语气提出,你的功劳是从哪里来的?打仗取得胜利是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你个人的功劳是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才获得的。把功劳荣誉都记在自己一个人的账上,是不可取的。朱德还以身说法,深入分析指出:比如我们解放军打了很多大胜仗,就有人说这是我的功劳。其实我个人的能力、本领都有限,自己做的工作也有限。我怎么能承受得起这样大的荣誉呢?实际上人家是把我当作人民解放军的代表来说的,这些都是全体解放军干部战士的功劳!所以“人家把功劳归给我,我就把功劳往下面推,我想你们也要这样推才好”。朱德还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我们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提倡革命英雄主义。”他分析到:真正的英雄都蕴藏在我们二百几十万革命队伍中。只有广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能减少个人英雄主义,我们的队伍才能更加团结统一。他还进一步阐释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益处:我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什么“老资格”“英雄”的包袱就可以丢掉,那些经受不住批评、闹情绪怄气的毛病也就能够克服。(6)李明华、王荣丽主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245页。1948年2月,朱德在为中组部南下干部训练班学员授课时,针对青年学员人人满怀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解和分析。他说:“要把革命搞好,谁都有这个愿望,是不是能搞好?能。但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领导(指挥)打仗的也是一个兵,如果打了胜仗都把账记在领导身上,这算什么呢?自己应该惭愧,因为不都是你干的。”朱德接着宽慰学员:“要想当英雄的往往当不成,不想当英雄,只要好好地干下去,或者会成为英雄。但不要骄傲,不要想自己了不起,要继续为人民服务,虚心向人民学习。”(1)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页。朱德不仅耐心指导干部战士、指导青年学员正确处理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辩证关系,还为他们成为人民的英雄指明了努力方向。
艰苦奋斗是“两个务必”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革命队伍中的干部战士来说,正确处理革命到底与经受考验的辩证关系,是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的关键。1948年1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中组部从华北联合大学调集一批青年学生组成南下干部训练班,经集训后南下中原,投入开辟新区的工作。在西柏坡的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这个训练班,不仅多次看望青年学员,还挤出时间亲自为培训班授课。1948年1月29日,刘少奇在讲授《我们的目的和任务》的报告时,详细生动地阐明了革命到底与经受考验的辩证关系。“一斤半团体”是战争年代对革命队伍的乐观称谓。刘少奇在动员报告的开篇郑重的宣告,你们这些青年学生已经参加了“一斤半团体”,成为公家的人,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希望有更大批的青年加入到“一斤半团体”中来。这个团体已经这样奋斗了二十多年,直到推翻国民党统治,打倒蒋介石及其残余势力为止。刘少奇充满激情地动员说:既然加入了这个团体,将来还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革命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加入了这个团体,就要永远干下去,一直干到老、干到死!”刘少奇告诫青年学员:“参加这个团体不是好玩儿的,要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革命不是开玩笑,而是残酷的斗争。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准备好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前进中的艰难险阻要永远经得起考验,乃至牺牲生命。”参加革命工作,不仅要面临残酷的对敌斗争、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考验,还要经受党内斗争的历练。刘少奇还结合青年学员的心理,要求大家做好应对党内斗争的精神、心理准备,既要虚心接受党内正确的批评,也要经受不正确批评甚至“打击”的考验,而不能任性悲观、急躁失望。他强调:“要相信真理和正义终究要战胜一切的。要坚决站在人民一边,在任何逆境中不能动摇。”(2)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0-43页。刘少奇的开篇报告不仅简明扼要,生动形象,还针对青年学员思想单纯、对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残酷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着重分析讲解了参加革命与经受考验的辩证关系,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员的革命积极性和斗争精神。
“两个务必”思想还关系到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道路,一条是阻碍历史车轮前进的道路。1948年2月2日,彭真为中组部南下干部训练班学员讲授《五个问题》,在报告中生动揭示了两条道路的辩证关系。彭真首先明确了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那就是“历史的车轮到哪里去,我们就到哪里去”。接着分析指出:“有的人不走历史的道路,认为英雄造时势,阻碍历史的车轮;有的人研究了历史的道路,而愿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另外,还有的不敢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也不想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彭真强调:“实际上这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你不走第一条道路,就得走第二条道路。咱们都是第二种人,都愿意作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彭真列举了俄国沙皇、德国希特勒、中国袁世凯等,试图阻碍历史车轮前进,而被历史车轮碾碎的例子,又结合现实,分析指出:“现在的蒋介石也差不多了。今天的青年有没有走那条道路的呢?有,他们不知道蒋介石将要走入坟墓,他们跟着去殉葬。只看到蒋介石还有点威风,不知道他明天就要死去。蒋介石不但自己找死,而希望跟他殉葬的人越多越好,他好不寂寞啊!”彭真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阐释了共产党走的道路为什么正确的问题。他指出:“这也要研究历史,看历史的道路向何处去。”“历史是要不断地走自己的道路的,不论你怎样反动阻碍它,也没有用。蒋介石在武汉革命时期就赌下了咒,不消灭共产党死也不瞑目,结果我们党还是发展了。”彭真强调:“总之,历史是最后的审判者,无论你是推动它,还是阻碍它,都要选择一条道路。”彭真还结合青年学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告诫他们不要当断了线的风筝,不能没有根底,要从地里长出来。彭真指出:“地,就是工农群众。不和工农相结合,那就是开了一朵‘荒花’——光开花不结果。”他还结合中国青年运动和知识分子发展的历史,激励青年学员:“现在中国革命已进入了高潮,特别要和工农结合,就像孙悟空落了地,本来就很厉害,落了地就更加有根底了。”(1)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5-46页。彭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分析讲解,使青年学员辨明了两条道路的前途,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克服骄傲自大、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弱点,自觉融入工农群众、融入革命的洪流,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艰苦朴素是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一批大中城市相继被攻克和解放,中国共产党开始接收管理大中城市,实行工作重心转移。进城犹如过一道关口,不仅需要长期艰苦的战斗才能攻克,更需要长期复杂的思想斗争才能战胜。能不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能不能坚定革命意志,长期艰苦奋斗,关系到革命事业成败,关系到新生政权的巩固。因此,如何处理预防贪污腐化与防止垮台失败的辩证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考题。在西柏坡,刘少奇多次在相关讲话、谈话中阐明了这一辩证关系。1947年9月1日,刘少奇在西柏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言,指出城市工作很重要,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要注意研究这个问题。刘少奇借用李自成进城以后,被搞垮失败的历史典故,鲜明提出了“我们要反对贪污腐化”的观点,他强调:“如果我们领导上不注意抵抗这个势力,自己也动摇,也搞贪污腐化,那就保管垮台。”刘少奇进一步提出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不仅在进城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进城后还要选派得力干部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机关,对进城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一定要严格遵守城市纪律,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生活作风。(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1948年12月14日,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在谈到读书问题时,语重心长地讲到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问题。他指出: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要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在山头上,事情反而简单些。等到下了山、进了城,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艰难。“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刘少奇借用唐太宗与魏征争论创业难还是守成难的历史典故,深入剖析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更难。打天下的时候,能够艰苦奋斗;打下天下以后,共产党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人们的这些担心是很有理由的。刘少奇还举例指出:一个村长,一个县长,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都可以为所欲为,称王称霸。所以,“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刘少奇还结合正在开展的整党工作,强调革命胜利以后更要多读马列主义书籍,以迎接更为复杂的环境考验和工作挑战。他分析指出:我们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思想斗争,反对地主富农思想,反对资本主义意识,甚至处分、撤换干部等,所采取的这些办法,都是为了预防贪污腐化、挽救堕落干部。否则会有一大批人腐化堕落,使革命遭受挫折,甚至垮台失败。因此,“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恰恰相反,特别是革命胜利了,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69页。对于如何防止干部战士革命意志衰退,出现贪污腐化等现象,毛泽东也始终予以高度关注,并时时警醒身边的人员。据李银桥回忆,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西柏坡的中央机关开始做进城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在他那间土坯屋,对中直机关的领导干部推心置腹地讲到:“我们要准备进北平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我说的准备不是收拾盆盆罐罐,是思想准备。要告诉每一个干部和战士,我们进北京不是去享福,绝不可像李自成进北京。”(4)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红色西柏坡》,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46页。阎长林也回忆说:有一次在与毛主席散步时,毛主席对他说:“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1)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赶赴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还进行了一段脍炙人口的“赶考对谈”,宣示“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中国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把正确处理预防贪污腐化与防止垮台失败的辩证关系摆到突出的位置,彰显了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人民情怀和远大目标。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巨大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新中国的蓝图已然绘就即将付诸实施,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开启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如何看待和处理夺取胜利与巩固胜利的辩证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深谋远略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科学解答,并凝练形成了“两个务必”的思想,面向全党敲响了思想作风建设的长鸣警钟。早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毛泽东把胜利比作“包袱”,强调艰苦条件下更容易团结,而今天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胜利越大包袱越大,这必须引起党的干部尤其高级干部的警惕。中国革命成功了,要干的事情才开始,而且那时会感觉还是打仗更容易一些。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列举了因为胜利,党内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四种情绪,再次告诫全党:“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毛泽东不无忧虑地分析指出,革命队伍中一些意志薄弱者,虽然没有被敌人的武力征服,但可能在人民的感谢、资产阶级的捧场、敌人的“糖弹”面前打败仗。毛泽东还以一出长剧作比,进一步对夺取胜利与巩固胜利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中国革命长剧的序幕,更值得骄傲的高潮还在后面。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还做出了“六条规定”。(3)“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两个务必”思想和“六条规定”,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的长鸣警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夺取胜利与巩固胜利辩证关系的思想行为准则。
“当官做老爷”是封建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官僚的座右铭。为人民服务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进城以后,能不能抵御封建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作风侵蚀,能不能正确处理“当官做老爷”与为人民服务的辩证关系,也是对革命队伍的重大考验。1948年2月,刘少奇在为中组部南下干部训练班授课时,就向学员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将来中国革命胜利了,自己的工作、事业成功了,名誉地位也都有了。因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会亲自把你举到头上,感激你、拥护你、信仰你。那时候千万不能头脑发昏,千万不能“站在人民头上,要同人民做朋友”,否则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官僚主义。刘少奇意味深长地强调说:因为我们工作做得好,党和政府就会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更高的领导权,这就更有可能会促使一些人贪污腐化。因此,“在这个时候才能考验我们,廉洁不廉洁、犯不犯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4)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4页。据阎长林回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西柏坡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开始积极进行进京赶考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毛泽东时时关注着干部战士的思想情况。毛泽东在和警卫人员谈心时,不仅嘱咐警卫战士进城后应当多见世面增长知识,还说:“我们进城后还要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当官,不管当多么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奋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1)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71页。当他听说与自己亲如手足的马夫老侯已经病故,因为正是三大战役期间,同志们没有告诉他的时候,深感难过和遗憾,为此叮嘱阎长林说:“老侯干了一辈子革命,就当了一辈子马夫。他从来都没有不安心过,从来也没有看不起自己当马夫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要号召大家向老侯同志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2)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记忆》(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页。正确处理“当官做老爷”与为人民服务的辩证关系,事关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事关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不得丝毫犹豫松懈,来不得半点削弱动摇。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辉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续延安时期的相关思想理论思考,总结升华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凝练提出了博大精深的“两个务必”思想。“两个务必”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也富有鲜活的辩证意蕴。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它所蕴含的八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既是对以往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延安时期相关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独特贡献;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品格、理论品格与实践品格与时俱进的彰显;既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优秀红色基因,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红色密码。西柏坡时期,正是在“两个务必”思想感召、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妥善处理了八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才成功夺取全国革命胜利,顺利推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赶考之路上,“两个务必”思想必将得到永续传承,并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