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程世峰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漯河 4623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疾病病程难逆、预后差,成为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该病的基本病因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心功能失代偿性病变,是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结果。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病及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衰,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以及乏力。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心衰标志物检查等,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是临床上公认的诊断心衰的最佳客观指标[2],BNP和NT-proBNP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能够客观反映出心衰的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强心、利尿和改善冠脉循环为主,常规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地高辛等联合使用[3],对于重度心衰患者则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贝那普利是ACEI中的一种,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减轻心功能损伤,但单独使用难以达到临床预期效果,所以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比索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控制心率,促进左心室充盈[4]。本文探讨了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57~77岁,平均(67.13±10.12)岁;病程2~11年,平均(6.45±2.16)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0例,Ⅳ19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心脏瓣膜病16例。研究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56~77岁,平均(66.5±10.15)岁;病程2~10年,平均(4.45±2.1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冠心病17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心脏瓣膜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经心衰标志物及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2)患者年龄均>55岁;(3)心功能分级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Ⅳ级分级标准[6];(4)无药物过敏;(5)病情稳定,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6)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2)严重精神障碍者;(3)心源性休克、低血压。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和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予以规范性饮食干预,低盐低脂,适当进行运动,避免形成血栓。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贝那普利,起始剂量2.5mg/次,1次/d,若未出现不良反应则每周增加5mg,直至达到最大剂量20mg/d(分两次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索洛尔起始剂量1.25mg/次,1次/d,口服,建立耐受性后每周增加1.25mg,直至达到最大剂量10mg/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情况,比较其心功能指标变化。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7]。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即脑钠素(BNP)、心钠素(ANP)和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指标的变化[8],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测。
(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Ⅰ级:患有心脏病,一般活动不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日常活动量不受限;Ⅱ级: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出现疲乏、心悸等症状,体力活动轻度受限;Ⅲ级:活动程度小于一般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体力活动明显受限;Ⅳ级:休息时也可发生心力衰竭症状,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显效: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NYHA分级改善1~2级,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NYHA分级较治疗前无改善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9],总分100分,评分与自理能力呈正相关。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神经内分泌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分)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慢性持续性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是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瓣膜病,常伴随着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10]。脑钠素(BNP)是一种具有利尿、排钠和扩张血管作用的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受到压力和刺激时分泌的32个氨基酸构成[11]。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心肌细胞首先合成BNP前体(proBNP),通过对心肌细胞的刺激,使其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成NT-proBNP,是判断心肌细胞是否出现损伤的标志物,与BNP共同构成确诊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主要标志[12]。由于BNP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体外稳定性较差,与BNP相比,NT-proBNP的半衰期更长、更稳定,且敏感性更高,其浓度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能够有效评估是否存在心力衰竭,验证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以及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13-14],因此BNP需要与NT-proBNP联合检测。ANP是心脏最为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具有扩血管、利尿和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其浓度与左心房压、肺动脉收缩压有着密切关系。
LVEF、LVEDD及LVESD的高低与心肌收缩力息息相关,心肌收缩力越强,分数越高,这三项指标对心衰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5]。贝那普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抑制高血压对心衰的促进作用,但单纯使用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比索洛尔在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减缓心率方面有极佳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血脂[16],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