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24 05:46孙一欣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协作实验组图像

韩 雪,兰 天,郑 建,李 博,孙一欣,刘 钊,程 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超声医学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灵活、价格低廉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筛查及检查。目前各级医院及体检中心均设有超声科,但超声科医生严重短缺。每年虽有一定数量的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毕业,但学生毕业后不能独立完成超声检查工作,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超声科医生不仅要根据图像诊断疾病,还需动手检查患者,这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本科生学制五年,最后一年为实习,因此这一阶段临床实习对其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尤为重要。与理论教学相比,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灵活性,是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良好临床素质、科学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其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成为众多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因此,急需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针对某一系统疾病,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协作小组,包括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等,通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终制订出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方案,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此种团队协作率先于20世纪90年代在肿瘤诊疗领域出现,目前多学科协作已经成为国内外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多学科协作在临床工作中带来的优势启发了医学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已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多种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及经验[2-3]。然而,如何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于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旨在探讨其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实习的100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法。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名(女生31人,男生19人),对照组50名(女生28人,男生22人)。两组学生的性别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两组学生的年龄、实习前超声诊断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s)

组别 年龄(岁)22.42±2.03 23.06±1.74-1.52 0.475 n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50 50理论考试成绩(分)80.41±3.16 81.25±2.67 1.13 0.365

1.3 教学实施

两组学生的教学时长均为6周,培训教师共8名,其中讲师6名、副教授2名。8名教师中随机抽取3名讲师、1名副教授担任实验组教师。

1.3.1 授课前实验组教师准备 带教教师丰富自身医学知识储备,带教教师在授课前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其掌握相关临床知识,能准确全面地解读影像图片,并能将图片内容清晰地讲授给学生。搜集各脏器正常影像图片,分类整理。根据脏器解剖结构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可找出正确答案。影像图片要求涵盖所有脏器的动态扫查图像;病灶图像要求具有代表性,学生易于理解。

1.3.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实习共6周,前4周进行腹部、妇产、浅表器官、心血管专题训练,剩余2周综合指导。教学内容:在每日的超声检查前,先给学生讲解该专题其他学科知识,如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的临床处理方法及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的要求。此外,增加其他影像知识的讲解,其他影像知识仅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超声图像。学生超声思维模式建立:在实际日常超声检查中,结合患者的CT或MRI图像讲解超声图像,使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形成超声读片思维,这一过程是学习超声图像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超声检查的优势为可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脏器,某些器官由于受解剖位置、气体和肋骨的影响,不能像CT或MRI一样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水平面或矢状面扫查。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授课时讲解实际病例;患者检查结束后,让学生根据以往学习过的临床知识提出问题,带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患者的其他影像信息及临床表现,应用超声诊断学知识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指导学生书写报告,报告内容要体现疾病诊断要点、鉴别要点及临床指导意见。

1.3.3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教师检查患者时,学生观摩学习;检查结束后,教师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超声诊断讲解。实习最后两周,每天让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超声检查并书写报告,带教教师审核后签发检查报告。

1.4 教学效果评价

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和教学模式评价问卷调查,评分教师为两名未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名教师负责技能考试,另一名教师负责理论考试、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理论考试满分100分;技能考试满分100分,包括上机操作70分(问诊10分、仪器调节10分、检查规范20分、鉴别诊断20分、人文关怀10分),报告书写30分。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模式评价问卷,共5个项目,选项包括同意和不同意。该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56,为高信度;K M O值为0.854,这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s,分)

项目实验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上机操作报告书写85.16±2.51 86.72±2.77 63.12±3.05 20.38±3.36 82.07±2.87 80.64±3.14 60.31±2.58 17.49±4.25对照组 P<0.01<0.01<0.01<0.01 t值-3.57-6.42-3.49-3.12

2.2 两组学生教学模式评价问卷结果比较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两组学生在认可教学模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问卷中其他项目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教学模式评价问卷结果比较[n(%)]

3 讨论

3.1 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超声科医生。一名合格的超声科医生与患者交流时,能快速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目前,针对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多是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及案例教学法等[4],然而,日常工作中超声诊断能力并非仅依靠理论知识就能形成。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中逐渐强调多学科协作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5]。这就要求超声科医生具备多学科知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其他影像知识及其他临床知识,结合其他影像图像充分理解超声图像,弥补超声图像脏器单一、涵盖影像信息局限、缺乏毗邻脏器的缺点。本研究中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超声图像的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考试时学生能通过对临床工作中超声图像及超声报告的回顾再现书本知识点,包括疾病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鉴别要点。相比以往枯燥乏味的记忆,此种教学模式使记忆更加准确牢固。学生通过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协助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困难时能给予病例下一步检查意见,给临床医师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3.2 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超声思维模式

本研究中实验组上机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建立了正确的超声思维模式。基础课断层解剖及局部解剖均是讲解人体水平断面或矢状断面的解剖结构,此种结构与C T和M R I的成像模式一致。然而,超声检查受气体及骨骼的影响,实际扫查切面并非解剖学上的水平面和矢状面,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挑战。实验组带教教师在教学中使用C T或M R I图像指导学生学习超声图像,逐层分析超声各结构的成像方式,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超声读片思维,这一过程是超声读片及扫查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此外,解剖学已是两年前学习的知识,学生记忆不深刻,不能充分理解脏器的解剖结构,这都给学生带来了困扰。此时,影像解剖图谱可随时查阅,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难于理解所致的抵触情绪。

3.3 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时,教师应用病例进行讲解,课堂上再现实际工作场景,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所在,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突出[6],使学生上机操作机会有限。通过反复指导训练,增强了学生胜任此项工作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治病救人的自豪感,从思想上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上机操作时,基于以前的训练增加了自信心,学生可更加从容地面对患者。超声科医生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读片能力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能使患者放下戒备之心,真诚地与医生沟通并配合医生检查,最终得到满意的诊断结果。

4 结语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正是将该指导思想运用于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课堂上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医学知识,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从而为毕业后顺利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医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大数据下计算机在不断发展试图替代人工检查,在此种危机下,如何发挥人脑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疾病诊断能力势必成为临床医生寻找生存的突破口。因此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应丰富学生所学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整合各学科知识,最终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猜你喜欢
协作实验组图像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