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琪霞
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南京 210002
急性皮肤创伤(acute skin trauma,AST)是部队官兵日常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多见于四肢,分为闭合性损伤(皮下血肿、皮下瘀伤等)和开放性损伤[1-2](皮肤挫裂伤、擦伤等,见图1、2)。在海洋中武装泅渡训练时还有可能出现海水浸泡皮肤损伤,因海水中富含各种微生物而容易继发感染[3]。
图1 训练跌倒所致手部多处挫裂伤
图2 训练跌倒所致膝部皮肤擦伤
主要包括3个方面,因皮肤创伤后神经末梢暴露或受到压迫、刺激而疼痛;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因继发感染而红肿、疼痛加重甚至发热,伤口延迟愈合(见图3、4)。
图3 训练伤1周继发伤口感染
图4 小腿训练伤后1个月继发皮肤坏死感染
皮肤创伤后快速、有效的处理关系着创伤能否按时愈合、恢复功能以及重返岗位,是卫勤保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现就闭合性和开放性皮肤创伤快速处理的方法分述如下。
2.1闭合性皮肤创伤快速处理方法 自救和互救五步法,即一制动二检伤、三冷四热五抬高。
就地制动:背靠支撑物如大树、墙壁、背包等就地坐下,平缓放松受伤部位,深呼吸放松心情。
检查伤情:检查受伤部位外观有无畸形、肿胀和瘀伤,如果发现关节部位有畸形并有疼痛和活动障碍,可能有关节错位或脱位或骨折,需要保持制动并呼救[4-5],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如果仅有肿胀、瘀伤和疼痛,立即给予冷敷处理。
冷敷伤处:使用一次性速冷冰袋冷敷伤处12h,目的是快速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瘀血和血肿的形成[1]。注意冷敷袋需包裹毛巾或三角巾,冷敷过程中每小时检查1次冷敷处皮肤以免冻伤。
热敷伤处:冷敷12h后采用38~40°C温水毛巾热敷或自发热敷袋热敷伤处,每次20~30min,每日热敷2次。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1]。注意热敷过程中检查热敷处皮肤以免烫伤。
抬高患肢:使用枕头或软垫抬高患肢20°~30°,目的是促进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或瘀血的消散,减轻疼痛,促进创伤修复[1]。
经过上述处理2~3d后,如果未见好转,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如果疼痛、肿胀消失,活动自如,则可正常平地行走和自理生活,返回工作岗位,但1周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高强度训练,1周后如无异常,再恢复训练。
2.2开放性皮肤创伤快速处理方法 急性皮肤创伤多为意外损伤,常被环境中的污秽物污染,一般需要两人互救,按照一评估二冲洗、三止四防五包扎五步法进行快速初步处理。
快速评估伤情[3-4,6]:包括创伤部位、出血量、疼痛程度、生命体征、有无骨折等。
快速冲洗伤口[7-9]:使用饮用水、矿泉水或自来水快速冲洗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去除污秽物、异物等。
快速止血:大量出血伤口需在30s内使用旋压式止血带在出血点上方动脉处旋压止血[2-3,5],再用藻酸盐和壳聚糖合成止血敷料加止血弹力绷带快速加压包扎伤口[10],然后紧急送往医院。
防感染和止痛:对少量至中量出血伤口,冲洗后覆盖抗炎止血敷料,如藻酸盐和壳聚糖合成敷料[10],外用棉垫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藻酸盐能够止血,壳聚糖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以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10-11]。
包扎固定:伤口均需要使用上述方法处理,最后妥善包扎固定,如上肢皮肤创伤采用三角巾悬吊式包扎固定,头部皮肤创伤采用“帽式”包扎固定等。对于骨折伤口,另需要采用折叠式塑胶夹板或多功能气囊夹板,外加三角巾或自黏性弹力绷带包扎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11]。
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无论是哪类创伤均应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延误伤情和最佳治疗时机,影响康复。在后续治疗皮肤开放性创伤中,除了采用适宜的清创方法去除坏死组织,选择适宜的敷料吸收渗液、抗炎消肿、预防感染和保持伤口适宜的温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外[10-12],还需要每周3次淋浴,清洗全身皮肤。有研究表明,带伤淋浴并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反而有助于增加皮肤清洁度和身体舒适度,有利于创伤愈合[13-14]。如果创伤继发感染,则需要采用保守性锐器清创或手术清创去除感染组织并填充抗感染敷料局部抗感染[15],必要时采用负压伤口治疗和局部氧疗辅助治疗促进伤口愈合[16-17]。皮肤开放性创伤愈合后,可正常平地行走和自理生活,返回工作岗位,但1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高强度训练,以免愈合处再次裂开,2个月后能够进行中等强度活动和训练,3个月后能够恢复正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