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而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美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美育质量必须从初中音乐教学入手,积极更新和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和适应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美育渗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美育有了新的展现。根据新课程的相关要求,青少年音乐教育强调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审美品质和审美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在传授歌唱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初中教育应有效渗透审美要素,促进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的提高。
一、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 美育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具有关键作用
音乐是给人带来精神力量、拓展人的精神视野、打开人的心灵的重要途径。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通过严格的教学和声乐训练来教授音乐。这种僵化的说教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兴趣和价值。美育在中产阶级的渗透,很好地捕捉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欣赏音乐的机会。通过有效的审美介入课堂,教师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艺术之美。
(二) 美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不仅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精神感知的能力,所以他们有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课文的内容进行连接。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小学生对同一首歌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是由于不同的小学生在生活经历和价值观上的差异造成的。美育渗透的目的是满足每个学生的审美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比如,如果我们珍视青藏高原,以草原历史为起点,在感受青藏高原音乐豪迈壮丽情感的同时,我们进行联想,加深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对音乐美的感知和体验。
(三) 美育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
审美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才能,还要有有效的美育指导。将美育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清晰的审美情趣,从情感和精神层面改善学生与音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音乐内容做出潜移默化的反应,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审美观念。
二、在初中音乐美育渗透具体的教学策略方法
(一) 营造良好的审美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定位。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承担起营造良好的审美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感受和欣赏课堂美的重要责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音乐内容和音乐文化的积极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深刻感知,激发学生对音乐美主题的实践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组织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感知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深度感知和理解。教师应自觉选择不同主题的音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增强对不同音乐美的实践感受。例如,你可以选择《英雄之歌》和《让世界充满爱》,借助多媒體播放歌曲视频MV,用多种感官和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美感。通过创造良好的美与环境,使学生在音乐课上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美教学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音乐课中主动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音乐美育也不能适应所有人。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重要性。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探索和感受的良好空间,充分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感知,培养学生积极收集审美体验的良好习惯。根据歌曲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独特感受,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进行思考和体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自我展示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为初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材和教材。教师应在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中开设音乐课。除了现代化的教材,他们还需要大量的乐器、麦克风和其他设备。教师应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内容丰富、氛围浓厚的音乐环境。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之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社团和音乐美的想象提供充足的力量资源,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结束语
美育在学校的有效渗透,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塑造自己的科学定位,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杰.浅谈初中音乐学科中美育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9(19):72-73.
[2]黄柳岳.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9):14-15.
[3]李颖.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体现美育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6(1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