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

2022-02-23 19:11
考试周刊 2022年5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历史素养

席 宇

在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工作的主要课程理念之一,并且在具体的标准中也对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准确的规划,其中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几个方面。而家国情怀作为基础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来实现对其家国情怀这一历史素养的培养也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信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与能力

我国作为文化历史较为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实际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往往会随着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等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因此可以说创新是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途径,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创新意识。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创新已经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就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其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帮助其结合自身对文化的见解,在对国家与民族产生较强信心的同时,自觉承担起对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的义务,从而使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我国文化的发展进度保持一致,将学生培养成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支柱。

(二)锻炼学生对文化思想潮流进行辨别的能力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其虽然为我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强的便利,但受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受到各种外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部分优秀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在逐渐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我国文化的来源,明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并帮助其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外国民族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对一些不良的文化进行更好地抵御。

二、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由于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不断创新中对其的认知不够深入,教学理念仍然较为古板,很少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融入一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教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实际的教学理念与认知也直接影响到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居民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往往离不开其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以及通过历史知识学习所产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活动,逐渐形成更加准确的价值观念。

(二)对历史教育的定位不够准确

通过对现阶段各种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初中历史教育工作中,其根本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帮助学生对过去进行准确的记忆,而是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分析,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自主分析与探究,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帮助其形成更加科学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只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记忆,并要求学生对各种考试中可能遇到的历史结论与思想等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很难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不利于其文化主人翁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运用不够恰当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若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过于单调,则极容易使学生在对历史知识失去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中包含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解的积极性。同时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了一些过于成人化、专业化或学术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很难进行准确理解,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信心,更谈不上对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丰富且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选择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加科学的历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从更加科学的切入点入手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情感。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想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首先要确保其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即明确文化的基本含义、文化的发源、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设置顺序分别以我国优秀的传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作为具体的教学主线,帮助学生逐渐理清我国文化的基础与历史发展脉络。如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理解百家争鸣、秦汉文化、隋唐文化的具体发展情况与特点,理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与起源时间,各种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兴盛时期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培养出现代化的文化意识。同时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也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为何当前社会我国传统文化会受到西方文化如此严重的影响。从而在理解中对传统文化的优势进行掌握,并在掌握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其的认可。

(二)文化意识的转变

当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后往往会对具体的优秀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将这种认同心理转变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自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重要意义,并借助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其次,要帮助学生在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其在未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发展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从而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等转变为具体的文化责任,帮助学生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的认知。

(三)文化活动的组织

想要提高实际的文化自信培养效果仅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层面的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增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就要积极将学生的文化意识转变为行为层面的具体实践理解。对此,在实际的历史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各种较为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对自身的文化理解进行实践,借助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并通过文化意识的提高达到其具体文化活动的实践效果,从而实现意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与共同发展。例如一些传统文化宣讲活动、历史情景剧的表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等都是帮助学生实现传统文化意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效果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与专业文化素养往往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文化自信培养效果。对此,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教育行业中的改革工作要求对自身传统教学理念的缺陷进行改进,尽可能杜绝填鸭式教学模式,并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满足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同时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对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历史作为一门包含着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想要尽可能将其的文化培养作用发挥出来,往往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学空闲时间,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资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累,并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选择科学的切入点将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学校而言,也要加强对本校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积极通过各种教师交流活动或文化讲座等帮助教师树立起更加科学的文化自信理念,并掌握更加科学的文化自信培养方法,从而从教师入手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效果的有效增强。

(二)整合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教材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据,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对此,在实际的教学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从文化自信的培养角度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构建出逻辑性更强的历史教学顺序。在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阶段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按照这些特点对具体的教学进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更加清晰的教学顺序更加轻松地实现对自身文化自信的培养。

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可从文化的角度对教材中的各类知识进行整合与分析,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家国情怀以及历史人物等几个主题对其进行分类。例如在物质文化中包含了各时期的冶炼工艺、农业技术、文学作品等实质性的文化成果。历史人物则包括孔子、老子、商鞅、苏武、戚继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主题下的各种文化要素,也可借助其横向的联系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构建起更加完善且逻辑性较强的文化结构,以此来加深自身对文化的理解层次。同时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历史事件中所表达出的我国先民精神文化间的关系,更加准确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例如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古代名医李时珍、华佗、孙思邈等人与现在著名医药学家屠呦呦、钟南山等人在精神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分析钱学森、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人身上存在的相同的优良品质。

(三)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现阶段,各种信息设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中阶段学生对各种设备的运用也较为熟练,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各种学习资源与资料已经成为初中阶段学生的普遍学习习惯。对此,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文化自信培养工作中,教师可运用当前时代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灵活地运用网络上的文化自信培养素材,拓宽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其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加强对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

例如,各种博物馆是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接触与观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参观各种文化博物馆对学生而言是极为遥远的。而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线上参观功能。对此,在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如甲骨文、兵马俑、活字印刷术、青花瓷等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在课上通过各地博物馆的线上参观系统帮助学生对教材中讲解的各种文化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同时通过各种3D环视技术等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拉近与各种文化产物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感受各种文化产物为其带来的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丰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能通过这种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对各种文化产物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同时对教材中所描述的一些历史著名事件如郑和下西洋等,教师还可在实际的教学前,借助网络技术对教材中未曾描述的事件细节进行补充,从而将其以更加丰满的形象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这些人物身上的文化精神等。

(四)加强学生对文化情感的体验

文化自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意识或感受。因此想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就要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情感的体验,从而帮助其与历史文化情感产生共鸣,并借助这种情感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感受。而想要引导学生与历史文化情感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与学生构建起更加平等的情感交流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具体的情感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在进行四大名著的讲解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积极表述自身对《西游记》这一著作的看法,随后与学生结合《西游记》这一著作的写作背景对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讨论。通过这样平等的交流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并与文化作品的情感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同时教师也可积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来对后续的情感文化教学进行铺垫。例如在对岳飞事迹进行讲解前,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满江红》的朗读音频,随后要求学生感受该段音频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再引导学生结合岳飞书写此作品的时代背景,对其通过此作品表达出的情感进行更好地感受,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五、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其较强的文化自信。对此,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加大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力度,从而实现对其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历史素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