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

2022-02-23 19:11孙星琬
考试周刊 2022年51期
关键词:节气课外内容

孙星琬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以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闻为主的育人活动,相关活动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等特点,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强化理解能力、思维品质等素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扩充利于启发学生写话的内容,使学生能激活语文思维并完成写话任务,同时可养成在实践中累积写话素材的好习惯。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话教学质量,探析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的要点

(一)确立写话内容扩充的标准

为了使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写话内容既丰富又具有育人价值,教师需根据新课标确定写话内容扩充的标准,从源头剔除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增强写话能力的内容,严把写话内容扩充关,继而提升课外实践活动的育人水平。新课标把1~2年级学生划分为第一学段,并对写话教学提出了要求,需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指引低年级学生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对写话感兴趣,还能写出想象中的事物及自己的感想,在写话时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依据写话需要使用感叹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只有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写话内容能助力学生爱写话、乐表达并掌握标点用法、增强语用能力,才能说明相关内容具有扩充的价值。

(二)基于课外实践活动理顺丰富写话内容的思路

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写话兴趣,并在兴趣的助推下完成写话任务,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启发作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语文素养。教师为了指引学生把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感受、经过等方面转化为写话的内容,并增强写话内容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理顺思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创设思维导图,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经过、结果、时间、地点等内容在思维导图中展示出来;第二,畅谈主观感受,说一说自己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引领学生珍视独特的个人体验,因为学生关注的重点、个人素养、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将成为学生丰富写话内容的支点;第三,筛选写话要点,确定最想要表达的事物,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较少、写话经验不足、布局谋篇能力较弱,所以无法长篇大论,这亦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要指引学生选出重点,并围绕重点写话,解决学生写话内容“贪多嚼不烂”的问题;第四,自省自查,助力学生养成纠错的好习惯,能在读自己所写内容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这将成为学生今后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积累写话素材及增强写话能力的着力点,进而基于课外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建成丰富写话内容的逻辑闭环,使学生能在不断扩充写话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成长。

二、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因为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有限,所以教师要增强写话教学指导的目的性,确保学生能在每次课外实践活动中都有收获,并能在活动中找到写话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从课外实践活动中取用丰富的写话素材。例如,教师可将“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想”“会用感叹号”“发现客观事物之美”视为基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写话教学指导的目的,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感叹,能用“××真美啊!”“这朵花真鲜艳啊!”等感叹句抒发主观情感,同时以抒情为中轴从课外实践活动中选取写话素材,用以说明“美在哪里”“艳在哪里”“好在哪里”,继而为学生丰富写话内容提供抓手,还可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标点符号应用能力。

(二)生本性原则

学生能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全情投入是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写话素材的先决条件,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确保课外实践活动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喜好相符,能助学生“六大解放”。除了活动设计需具有生本性外,学生丰富语文写话内容的过程亦需具有生本性,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主观视角出发回顾活动历程,积累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网罗写话内容。有些学生因在活动中不够专注而无法扩充写话内容,还存在写话内容枯燥乏味、照搬例文等问题。这说明教师一味地打造开发、民主、活跃的课外实践活动平台,并不足以让每位学生拥有均等的实践与体悟的机会。基于此,教师需认识到部分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接受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对其课外实践活动体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适时引导,纠正其活动偏差,启发其思考,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积累写话素材,还能从主观视角着眼丰富写话内容。

三、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的阻力

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能积累写话素材,还能养成乐于观察、积极表达的好习惯,这可为学生今后增强写话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存在如下阻力,并不利于学生丰富写话内容:第一,主题模糊,课外实践活动、写话教学指导缺乏关联性,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较为盲目,虽然玩过、乐过,但并不知该如何选用写话内容,因未能带着“写话任务”而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存在未做好写话准备的问题,学生在写话时较为被动,很有可能大脑一片空白,并不能有效地丰富写话内容;第二,课外实践活动配套课程有待开发,课外实践活动的写话指导功能随之减弱;第三,课外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元素较少,写话内容鲜少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收集整理、筛选使用写话素材时倍感压力,这不利于学生丰富写话内容;第四,课外实践活动人文性较弱、趣味性较强,这使得课外实践活动很难发人深省,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外实践活动是否有趣,相关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够深刻,学生不知要写什么,在迷茫的状态下学生很难丰富写话内容,还存在写话内容不足以体现写话主旨的问题;第五,综合评价缺位,评价促学效果欠佳,教师未能通过评价助推学生持续丰富写话内容。

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语文写话内容的策略

(一)明确主题,将课外实践活动与写话内容的扩充关联在一起

为了使课外实践活动能事半功倍,同时指引学生带着任务写话,并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丰富写话内容,教师要明确主题,把课外实践活动、写话教学指导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外实践活动视为其扩充写话内容的重要渠道。课外实践活动主题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安全可行,学校现有的教育条件能满足主题活动设计与推行的需求,营造舒适、安全、健康的活动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与排斥情绪,助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主题活动中,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话素材奠定基础;第二,科学衔接,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需具有衔接性,基于此低年级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需加强幼小科学衔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衔接教育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具有游戏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赋予相关活动教育意义,确保活动能发人深省,以免学生玩过、乐过仍不知要写什么;第三,合作互助,基于分层教育理论把低年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层级,其中A层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写话思维活跃,B层学生次之,C层学生实践能力最差,还存在容易溜号、不爱写话的特点,教师在组建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小组时打乱层级,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各组成员能够互相帮助,一起完成课外实践任务,并能在交流感想时互相启发,这利于学生丰富写话内容,同时助学生强化沟通能力、协作精神。

(二)开发课程,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高效写话

教师开发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配套课程是高效组织开展育人活动的有利条件,同时利于学生丰富写话内容,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以“节气课程”为例,教师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学唱节气歌,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相关视频,品读节气诗句,进而助学生感受“中国式浪漫”,在此基础上产生写话兴趣、丰富写话内容并优化写话能力。当前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活动,这为课外实践活动配套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在收集整理视频资料的同时筛选与节气相关的风景图片以及水墨画佳作,使学生能发现节气之美。教师还可增强节气课程的拓展性,将农耕文化视为课程内容聚拢的支点之一,指引学生剖析农耕活动与节气的关系,达到丰富写话内容的目的。虽然信息技术为课程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语文教师依旧需要注意控制好课程内容的总量,因为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不能过多地灌输课程内容,以免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如“走马观花”般。基于此,教师要精简课程内容,同时规设若干模块,以“节气课程”为例,教师可将“北京冬奥里的二十四节气”“那些动人的节气诗歌”“农耕文化与节气的关系”视为三大模块,便于同类内容聚拢,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思考、指引学生探讨,使学生能在写话时高效地利用课程内容。

(三)生活为基,将更多生活元素转化为学生写话的内容

因为生活是学生写话灵感的源泉,加之课外实践活动离不开生活场景作为支撑,所以教师要将更多的生活元素与课外实践活动关联在一起,并用生活元素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自主丰富写话内容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可启用观察课程,组织学生来到校园,观察花坛、大树、篮球架、板报区等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确定写话目标,如“蚂蚁搬家”“有趣的小花”“大树的外衣”“生锈”“板报上的色彩”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整理写话素材,并丰富写话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学生不仅能近距离地观察一些科学仪器,还能动手操作它们,了解光的奥秘、声音传播的方式、重力、人体的构造等科学常识,有趣的生活问题、多样的装置、精彩的讲说均会驱动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同时将听到的、看到的内容转化为写话内容。观察活动能经常性地展开,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水烧开的过程、面团发酵的过程、小豆子发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丰富写话内容。基于此,教师要指引学生张开观察之眼,感受观察乐趣,养成观察习惯,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鼓励学生写观察周记,以周为单位,写1~2篇观察到的内容,并在语文课后服务环节指引学生分享本周的观察收获,其目的是助学生珍视独特的观察体验,通过观察产生成就感,还可在分享观察收获时互相启发,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话内容。

(四)文化为核,增强语文写话内容的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助力学生了解、热爱、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基于此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亦需以文化为核,使学生能在充满魅力的中华文化驱动下收集写话素材,在丰富写话内容的同时强化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基于节日课程展开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时,可指引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过哪一个传统节日及原因,有的学生说喜欢过春节,因为可以吃饺子,守岁时还可以熬夜看电视,有的学生说喜欢过元宵节,因为每一年爷爷都会给做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有的学生说喜欢过端午节,因为妈妈会给她制作美丽的五彩绳。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与感受的同时浅要地讲一讲传统节日的由来,加强文化熏陶,刺激学生思考,而后教师指引学生围绕“我最爱的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写话,将以往的生活经验、节日课程内容转化为写话的动力,并能将传统节日历史、少数民族节日风俗等视为扩充性内容,继而增强学生写话内容的丰富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动手制作节日美食”视为节日课程模块之一,让学生有机会包粽子、滚汤圆、包饺子,其目的是增强课外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及丰富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回顾做美食的过程,回答需要哪些材料、制作重难点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是将问题视为学生丰富写话内容的动力之一,并为学生收集写话内容指明方向。因为学校组织学生动手做节日美食的条件有限,所以教师可在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家校共育,既可邀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节日美食自制任务,又可以在家事先做好美食,而后在班级展开“传统节日美食品鉴大会”,鼓励学生讲一讲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与感受,继而使学生能在家校共育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写话素材。

(五)综合评价,持续革新写话内容

教师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思考、实践、表达、总结,使学生能丰富写话内容。为了加强评价促学,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增强评价的综合性:一是评价主体需具有综合性,除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外,学生还能互评,参与共育活动的家长、社会组织机构及其他的主体亦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进而回顾实践历程,抓住更多写话的着力点,在此前提下丰富写话内容;二是评价内容需具有综合性,既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态度、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写话的思路、中心思想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课外实践活动与写话任务联系起来,同时多角度地从实践活动中获取写话资料;三是评价方式需具有综合性,除了运用结束性评价法、过程性评价法之外,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评价,因为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写话,写话经验不足且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通过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尤其要肯定学生积极实践、乐于分享、开动脑筋的学习行为,使低年级学生能乐于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节日课程、节气课程、观察课程中全情投入,并能在个人感受的驱动下找到不同的写话方向,丰富写话内容,解决学生写话内容雷同率过高这一问题。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能增强写话内容的丰富性,还可优化写话感受,积累写话经验,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基于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明确主题、开发课程、生活为基、文化为核、综合评价,继而助力学生丰富写话内容并提升写话能力。

猜你喜欢
节气课外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主要内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