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导游词英译方法的研究

2022-02-23 23:56臧悦姜伊凡
现代英语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导游词白瓷外国游客

臧悦 姜伊凡

(1.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0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1%。虽受大环境影响,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仍不可轻视。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如何恰当地做好导游词的英译及如何做好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大范围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导游词英译,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已经成为当前翻译研究的重点[1]。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率先提出,他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进行过程。他借用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2],将这一原理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具体来说有两个翻译原则:一是“多维度适应”,二是“适应性选择”。

多维度适应意指“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在保留原文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适当的信息重组及整合,使其在目的语中可读性强,便于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及认可。

翻译适应选择是从译者的角度定义翻译:翻译是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性活动。“适应”指的是对新环境、新情况、新需要的适应。“选择”一词出自术语“自然选择”,意为“支配”“操纵”。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译者的“适应”有被动之意,而译者的“选择”则有主动之意。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看,“适应”和“选择”都是译者的潜意识行为,是译者从事翻译实践的本能。

三、中英导游词的差异性

(一)中英文导游词的共同点

无论是中文导游词,还是英文导游词,其目的都是介绍旅游景区,向游客提供关于该景区的详细信息,以便游客能够快速了解该景区的历史文化及特色设施。同时,导游词的另一目的便是诱导行动。通过传递景区详细信息,以此来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

(二)中英文导游词的差异性

汉语言简意赅,用词华丽。短句较多,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追求在音律、形式、意义上达到和谐统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注入了更多的主观色彩,而不是景区物象的清晰客观展示。相比之下,英文注重逻辑,结构严谨,行文简洁,大多使用长句。描写的内容都是客观事实,不加注个人情感。因此,中文导游词文采飞扬,赏心悦目,主观情感浓重。英文导游词朴实无华,但是信息完整准确。总之,汉英导游词各有千秋。英汉翻译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兼顾“信”与“雅”。

四、三维转换下的导游词英译

(一)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语言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各有各的历史起源,它们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各有各的特征与使用差异。在翻译时,译者应谨记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特征及使用特点,在译文处体现目的语的语言特征。例如,湖南省博物馆在对楚人进行介绍时导游词如下:

汉语:美其服 修其容

楚贵族多着深衣长袍。男子戴高冠,束革带,腰佩剑,以侠义好武为时尚;女子则腰系宽丝带,展现“细腰”之美。战国时期流行佩玉,“比德”修心。湖南不产玉,多以玻璃替代。楚服从款式到纹饰色彩,典雅秀丽,与佩饰、妆容相互衬托,摇曳生辉。

英语:DRESSAND BEHAVIOR

Most of the Chu nobles wore“shenyi”(clothes covering the whole body)and long robes.The martial look was preferred for men,who wore high hats,most wore leather belts,and a sword at the waist along with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chivalry;the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wore broad silk sashes at the waist to accentuate the waist.The wearing of jade omaments,believed tocultivate one's morals,was a popular practice during Warring States Period.Because jade was not produced in Hunan,it was replaced by glass ornaments in most cases.The Chu dressed in colorful garments that were nevertheless elegant and beautiful from style to ornamentation and color.They sought to match their clothes with their accessories and make-up to create looks that dazzled.

以上对楚人的汉语介绍用字凝练,多用四字词及成语。在对楚服的描写上,辞藻华丽,由此达到渲染衣着盛美的效果。同时,句子对仗工整,整齐匀称;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将男子与女子穿戴上的区别与特点简洁有力地表达出来。而英语注重简洁易懂,文字朴实。

因此,在汉语导游词到英语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应重视“语言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如果只注意到文本风格应与原文一致,那写出的英文必然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可读性不强。译者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省译等。在所给的英语导游词中,汉语的“‘比德’修心”被翻译成“cultivate one's morals”。“比德”的意思是同心同德,意为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在导游词的英文部分并未给出相应的释义,因为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体意识,且除了重要的集体活动外,并没有一个信物能寓意着彼此之间信念一致。所以“比德”确实可以不译。所以,译者可以适当采用省译的方法省去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差别之处。

同时,湖南省博物馆对轪侯的介绍如下:

“轪侯爵高禄厚,家藏千金,奴婢成群。侯府内锺鼎宴飨、食不厌精,楚歌郑舞、琴瑟和鸣,粉黛锦容、罗绮丽裳。”

据史料记载:西汉初期,轪侯利苍是“长沙国”的丞相,贵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原文中“轪侯”就是“利苍”,英文亦为“Li Cang”。上文中汉语导游词用字凝练,四字词成语居多,辞藻华丽,以此渲染“恰值嫦娥排宴会,瑶浆新熟味氤氲”的氛围。而英文导游词信息简洁明了,忌讳重复堆砌,文风质朴,语言简洁明了。如果在导游词的英译过程中,追求风格一致,使用过多古色古香典雅之词,那必然会导致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毕竟游客是想了解旅游景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而不是品鉴导游词的文字功底是否深厚。所以,译者需要在语言维的层面上仔细斟酌,用增减、重构、省略等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改写。原文中对侯府大宴宾客的场景,在翻译时译者将其翻译为“Li Cang and his family live in style.They eat exquisite food and wear the best clothes at luxurious banquets.”只保留了“锺鼎宴飨、食不厌精和罗绮丽裳”。因为汉语喜欢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重复使用这类短语,不仅音律和谐,而且有助于极尽渲染轪侯府邸歌舞升平,祥和安乐之氛围。因此,在翻译为英语时,可以省略一些成语,只需要翻译其中几个,将饕餮盛宴之类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此便能让外国游客通过译文对原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了然于胸,实现了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二)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古人善于托物言志,一物一景无不是古人的神思所寄。如果翻译时,只着力于语言,而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那么对接受者来说,必然不知何意,难以理解。因此,对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译者要灵活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翻译的重点[3]。

云南民族村中,有一处景点是专门为介绍佤族而设。门外的公示牌上写着“佤族是云南独有的世居民族,人口38万,主要家居在云南澜沧江南段以西的阿佤山区。佤族木鼓舞节拍鲜明强烈,风格粗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长发飞舞,舞婆刚健。一年一度的剽牛察鬼活动‘舂新米’‘织统帕’等生活场景,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和意境。”其英语被翻译为:One of Yunnan's unique aboriginal ethnic minorities,the Wa minority has a population of 380,000,most of whom live in compact communities on the Awa Mountain which extends along the southern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The“wood drum dance”often Wa minority people features distinctive,strong rhythms and bold,unconstrained styles,in which the Wa girls vigorously swing their long hair to accompany the energetic movements.The daily-life scenes of the Wa people such as the annual bull-slaughtering rite for dispelling the ghosts,pounding the newly-harvested rice andweaving the tongpa waistbandsare sure to impress visitors with intense Wa-minority traditions.

“织统帕”(应为“筒帕”),“筒帕”一词为傣语,意为挂包,通常称为民族包。云南的傣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筒帕既是日常必需品,又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对青年男女来说,还是传达爱意的信物。如果年轻男性收到倾注了女性精编细织的筒帕,那就意味着他收到了一位女子的示爱。他也愿意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礼品回赠对方,那么就是双向奔赴、两情相悦,日后会有一段美满的姻缘。原文译为“weaving the tongpa waistbands”但是外国游客并不能理解“tongpa”。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必须适应“生态环境”,即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来进行翻译,既能让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元素得到更好的展现,又能让外国游客清晰了解这一专有名词所代表的含义,所以译为“Tongpa”(a shoulder bag for the Wa people)更为合适。音译是旅游文本中常见的翻译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语特色,但是如果不加以注释,那么外国游客理解起来就充满了困难,不能有效达到文化传递的目的。

(三)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转换。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原作者的意图,又要想到读者的反应及其理解的内容。中国旅游景区的中文介绍大多用词抽象[4],需要读者发挥想象以载物于情。如果英语导游词仍字字对应,不懂变通,那对外国游客来说景区的介绍必然是一堆天马行空之词,他们无法得知景区的历史人文及景区看点[5]。

浙江省博物馆在陈列白瓷时,有这样一首诗介绍其特点,“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诗中“邢客与越人”描绘的是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平分天下,也就是“南青北白”。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这首唐诗反映的是瓷器做工精美,享天下美誉。唐宋更替,定窑取代邢窑,白瓷的工艺愈发精进,影响甚远。宋室南渡,景德镇窑青白瓷异军突起,正是南北白瓷技艺融合的结晶。鉴于交际环境维度,外国游客想要了解的是瓷器的发展历史及各自特征。因此,译者无须翻译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只需要陈述历史背景即可。因此,需要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省去原文诗词的翻译,着重将笔墨花在翻译青瓷和白瓷的历史渊源,因此翻译如下:

White porcelain,which appeared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broke the dominance of celadon.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Ding kiln white porcelain surpassed Yue kiln celadon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With the retreat of Song court to the south,the white porcelain produced in Jingdezhen rose from obscurity into prominence,representing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white porcelain making techniques from both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四、结语

从生态翻译学“多维度适应”,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指导导游词的英译。将译者作为主体,旅游景区作为生态翻译环境,根据中英文的行文特点,适时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以起到导游词吸引游客、诱发行动、宣扬文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导游词白瓷外国游客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旁征博引做导游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