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升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曾提出“农耕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可否认,农业是国之根基,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经济生活质量,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水平。在新形势下,应当紧紧把握国之根基,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巩固经济建设成果。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互联网,构建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从而全力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创造农业经济发展新未来。
“互联网+”是通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与其他行业、专业、技术等进行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1]。在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已经与各大领域相结合。比如,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教育”发展模式;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能够享受互联网为自身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正是基于“互联网+”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我国愈加重视“互联网+”建设,旨在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求。
“互联网+农业”顾名思义,就是由互联网与农业两者相融合所形成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下,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互联网无疑助力了农业发展,使传统农业逐渐地升级成了现代农业。由于农业是固国之本,在现代社会下有必要继续深化“互联网+农业”发展,以打开农业发展新局面[2]。
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对于增加农业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民是农业结构优化改善的主体,他们采取的农业结构优化改善措施,将会影响其自身经济收入水平,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性。为发挥农业产业的作用,不应随意改变调整农业结构,而是在市场的导向下,设计合理的农业结构优化改善方案,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倘若农民缺乏以市场作为优化改善农业结构的依据,那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那么究竟农业是否会紧随市场变化,科学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吗?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一般而言,农民不太清楚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对自身到底能够带来多大效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农民更愿意选择保险的方法,即继续种植当前的农作物,或者经济作物。在收获农产品后,农民则会卖出农产品,以获得经济收入。而在销售农产品环节,很少有农民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运作规律,了解消费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导致自身面临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农业在农业结构优化改善的能力并不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农民就容易利用互联网,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清楚消费者的需求,从而科学优化农业结构,合理把控农产品销售环节。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素发生了变化。过去,多依赖农业资源的投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而今,主要依赖信息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比如,在劳动工具方面,过去多通过农民使用简便的工具,进行农业耕种。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为保证生产效率,积极地将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比如,依托喷灌设备,进行农业灌溉;依托收割机,收割田地的麦子;依托无人机,治理防范农田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将设备传感器伸入土地、大气等,利用网络对农田进行管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俨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农民的重要追求,而降低农业成本则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民难以获得关于天气、农业市场、科学技术等多种信息,使他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受到了诸多限制,加大了农业产业发展成本。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两者进行了融合[3]。对于农民来讲,其就可以使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信息,并结合信息,加强农业产业发展,减少发展成本。比如,农民就可以依据互联网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进而进行多方价格的比较,从而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完成农产品交易。由于农民在“互联网+”背景下掌握了更多的交易主动权,农民不仅容易降低由传统交易方式产生的成本,而且容易增加产品销量,提高销售经济收入水平。
互联网无疑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必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科学调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保证农产品销量,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类型、数量以及品质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将互联网与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生产阶段等相结合,科学规范农业生产工作,把握生产要点。其中,可以应用互联网连接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期的销售与服务工作,保障农业供需的合理性。其次,主动利用互联网,构建电子商务模式,加强农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事业[4]。其中,可以了解贫困地区分布情况,掌握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贫困户个人信息,进而针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户建档立卡,从而更加精准地扶贫。农业是农村生产的重要构建要素,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为贫困地区的人民销售农产品,以电子商务技术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物质生活现状。
互联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为强化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导作用,需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发展。一方面,应当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互联网,鼓励农民办理宽带业务,从而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可以实施互联网宽带办理收费优惠政策,降低农民办理宽带业务的成本,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由于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并不高,更加需要为他们提供宽带办理收费优惠[5]。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就容易调动他们办理宽带业务的积极性,提升农村整体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农村物质基础设施,满足农产品仓储需求,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
首先,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以县级或村级为单位,深入当地开展市场调查研究活动,制定科学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市场要素,而且需要考虑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情况,将其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联系,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保障仓储以及物流配送工作质量。二是当前各个农村也具有一定的物流建设基础。为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效果,降低建设成本,有必要优化整合农村原有的物流资源,将其与新建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对接。在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过程中,仍然不能够忽视电子商务的作用,积极与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提高产品销量,从而真正地激活物流配送资源,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价值。三是在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县级、村级的配送资源,缩短配送距离、时间,减少农产品配送费用,从而降低农民运输成本,确保农民经济效益[6]。
其次,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保证仓储以及配送效果。农产品对仓储以及配送要求比较高,通过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就容易满足农产品仓储以及配送要求,降低农产品仓储以及配送折损率,确保农产品品质。所以,应该认真地推进这些工作。一是加大冷链物流建设力度,科学划分物流配送的重要节点,做好重要节点的冷链物流仓储建设工作,保障中途转运的农产品得到良好的冷藏处理,避免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二是农村经营主体在从事农产品销售运营工作时需要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性,即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其需要做好仓储物流冷链建设。由于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其在建设仓储物流冷链时容易出现资金困难的问题。为保障仓储物流冷链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政府可以给予他们经济方面的支持。比如,可以为他们提供建设资源,防止他们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可以为他们进行电费补贴等。三是企业的运营能力强、资金充足。企业相较于农村经营主体来讲在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为提高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减免税收的优势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该建设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更好地为农户打通物流配送运输体系。
在完善了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情况下,就容易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指导,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势必要做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一方面,政府需要深入农村,了解农产品类型、数量,同时还需要研究国际农产品标准,便于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产品生产、分类以及包装标准。在明确了此标准后,就需要面向社会公布此标准。对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等来讲,其就需要依据此标准进行生产实践、经营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而且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高度地重视农产品网络销售安全问题,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确保农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针对种植类的农产品,要做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规范种植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农产品物流运输管控工作,避免农产品在物流运输环节中发生污染。针对养殖类的农产品,要积极检测农产品,了解其饲料、兽药等的残留情况。如果农产品不符合质量规范,则不允许对外销售。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依赖农村互联网人才。为充分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提升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应用水平,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人才建设,构建优秀人才队伍。首先,可以面向农村村民进行互联网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增强他们应对现代农业产生发展问题的能力。一是与电子商务企业、互联企业以及高校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为农村村民提供优质的培训教育服务,确保村民拥有互联网思维,善于使用互联网为自身带来经济发展效益。二是在教育培训时,要了解村民对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运作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科学优化教育培训内容,确保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村民的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保证教育培训效果。三是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可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积极与村民进行互动、交流,清楚他们在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地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大农村电子商务领军人物的培养以及扶持力度,确保农村电子商务领军人才更好地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发现教育培训对象或者其他人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潜力,选择合适的人员作为农村电子商务领军人才的培训对象,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以此提高其综合素养。之后,就可以将其作为协会负责人,发挥其带领作用,确保农民在其的带领下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将互联网应用在农村生产、运营实践中,就可以更好地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同时还可以打通农产品销量,增加农产品效率,保证经营效果。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提到具体日程,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