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实践探索

2022-02-23 08:11■文/王
幸福家庭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

■文/王 静

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指在特定区域内两所以上的幼儿园为提升教研水平而构建的一种教研团体。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有助于在资源互助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整体的教研水平,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本文围绕如何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进行探索,对创新区域教研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原则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育人实效。

一、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必要性

(一)孤立向合作的转变

合作是促进个体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区域教研有助于教师在合作教研中获得更多专业发展所需的社会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区域教研打破了以幼儿园为单位的界限壁垒,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区域教研能够将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切实提高该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教研水平,为教师提供了协作学习的平台,构建合作共赢的区域教研生态。

(二)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的转变

现今,在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我国学前教育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在摆脱生存困境后,学前教育机构纷纷思考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方法。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是确保学前教育在新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但幼儿园自身的资源有限,且同一幼儿园文化环境导致的教师同质化,为幼儿园教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区域教研为区域内幼儿园提供了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碎片化资源整合的发展契机,为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了向高层次迁移发展的可行路径,使教师个人发展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同频共振。

(三)单向均衡向双向均衡的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过去,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有关部门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模式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实现从单向均衡向双向均衡的转变。

二、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原则

(一)问题导向,扎根实践

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而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实施路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研能力。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根本目的和实施路径,决定了区域教研必须秉持以问题为导向、扎根实践这一基本原则。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通常围绕某一事件或主题展开,教师在其中是教研的主体。区域教研的主题通常来源于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提炼,从而得出区域教研主题。在区域教研结束后,教师要以结论为导向回归实践,在实践中深入课题进行研究、验证。区域教研的研究主题有多种模式,但是,这些模式无一不是源自实践。因此,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也需要回归于实践、扎根实践。

(二)民主协商,兼容并蓄

要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需要遵循民主协商、兼容并蓄的原则。相关部门在推进区域教研的过程中,要保证各个幼儿园在区域教研中发挥主体作用,尊重不同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倡导各个主体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协作与对话。要想切实发挥区域教研的有效性,各个幼儿园就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由追求个体性生存发展有共性生存发展的转变,在区域内形成共同生存、共同育人的发展格局。而要实现这一格局,就需要从培养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入手,通过教师的紧密协作带动区域教研的发展。

(三)教研一体,以研促教

教育科研是促使学前教育保持向上发展的不竭动力,学前教育的教研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学前教育的教研特点不仅体现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行为上,同样也体现在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的态度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始终体现在学前教育教研活动中,教师要从细微之处入手,超越自己经验性、习惯性的教学活动开展研究。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将教学主题与教研课题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够保证教研工作顺利推进,又能够保证教研成果有效施进。区域教研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幼儿园的整体教研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策略

(一)规范顶层设计

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我国颁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中涉及了区域教研的概念,但对区域教研理念的叙述偏向于宏观,缺乏具有实践性的指导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实践、充分发挥区域教研的实效,各幼儿园应形成区域合力,共同寻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在科学的指导下敲定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相关事宜。

(二)优化行动主体结构

要确保区域教研组织中每一所幼儿园都能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就需要对参与主体进行合理遴选,构建动态的资源融通教研模式。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区域教研组织应包含该区域的每一所幼儿园,如此方能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提高该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育人水平。但依照地理区位进行区域教研划分,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即随着参与主体的基数扩大,各个参与主体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会逐渐减少,较为庞杂的特殊化问题会逐渐增多,进而导致区域教研方式难免趋向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因此,要科学划定区域教研的片区边界,并集合该区域中的教学资源合理引入专家资源,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工作取得实效。

(三)构建多元化教研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使区域教研活动有了更多的开展形式。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组织中的牵头幼儿园应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区域教研平台。比如,牵头的幼儿园依托“钉钉”网络平台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以各幼儿园为主目录,按照小班、中班和大班的顺序分别建立子目录,各班级教师都需注册钉钉账号,并加入自己所在园的组织中。在构建完网络教研平台的组织结构后,各个参与园应分别选出骨干教师作为该学段的教研组长,负责整理、加工和汇总信息。在明确参与主体职责和完成网络教研架构后,各个参与园可共同定期举行网络区域教研,在有必要时可召开紧急区域教研。在网络区域教研召开前,各参与园的教研组长需对组内教师提出的想法、经验、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在网络区域教研开展时发送到区域网络教研平台中,由各所幼儿园的教研组长将平台中的问题再次反馈给组内,并组织组内教师成员进行探讨交流,将交流成果进一步分享到平台中。对于网络区域教研所得出的成果,可交给名师团队进行查阅,经由名师团队探讨后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随后推行到各个园中进行实践,并制定一定实践期限进行实践成果总结与反思,由此实现多元化的区域教研。

(四)加强园本制度和文化建设

园本制度与文化是幼儿园客观发展的主观映照,深刻影响着全体教职工的行为习惯。要确保区域教研对幼儿园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必要着手完善园本制度,建设园内特色文化,在改进幼儿学习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幼儿园应设置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使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事务中,共同享有幼儿园的管理权,进而增强教师共同参与的意识,使其在后续的区域教研中能够适应共同教研的工作模式;第二,幼儿园应按照区域教研开展的模式,对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培训制度进行调整,鼓励教师跨园进行合作学习和合作创作,在合作中培养教师的协作意识;第三,幼儿园应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园本发展需求,完善园本制度,推动园所文化建设。

除完善园本制度外,幼儿园也应着手建立合作互助的园本文化。幼儿园教师在园本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身人文素养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第一,幼儿园应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将具有教学专长和学科特长的教师组织起来,通过课例演示、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师间进行开放、民主的讨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第二,幼儿园应搭建常态性教研展示平台。幼儿园可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教研共同体,按时组织、科学规划、实时监控教研活动,在区域教研活动中为所有教师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契机。第三,幼儿园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园外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与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创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需秉持尊重、平等、交流、合作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创区域教研模式。此外,各个参与主体在推动区域教研时,不仅要关注教师与本园的发展,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教研后获得的发展,将区域教研的成果有效转化,促进幼儿园综合育人水平提高,进而提升区域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幼儿园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