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2022-02-23 08:11■文/陆
幸福家庭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法游戏幼儿

■文/陆 静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游戏与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教师应抓住游戏契机,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了解的音乐知识较少。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让幼儿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第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一边听歌一边跳舞,让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游戏经验,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带领幼儿布置活动场景,并让幼儿自主选择装饰道具,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也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观念陈旧

目前,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正处于学前启蒙阶段,音乐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幼儿在唱歌与跳舞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但是,目前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活动缺乏趣味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想法。所以,家长与幼儿园都比较关注知识的灌输与渗透,甚至有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也导致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活动趣味性不足、幼儿学习兴趣不浓。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的教学内容时,没有分清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的主次,导致游戏失去了教育意义。

(三)音乐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虽然在音乐活动中运用了游戏化教学法,但是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整个游戏过程由教师主导,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游戏化教学法存在一定的误解,只是将游戏与音乐简单地融合,导致游戏没有起到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作用。

(四)无法保证幼儿通过音乐学习形成良好的品质

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中,部分教师只是想通过游戏的介入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收获快乐,因而过于关注游戏形式和具体规则的设计,希望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但是,教师却忽略了音乐活动的重点在于音乐,他们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游戏上,致使幼儿无法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法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可以设计幼儿韵律操、音乐小游戏等活动。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活动与音乐节奏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与规则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游戏与音乐教学活动结合,让幼儿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音乐游戏“网小鱼”为例,该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区分小鱼吃食和游水的音乐,并用动作表达出来,还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各种鱼游、吃食等动作。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伴奏下引导幼儿学习小鱼游水、有节奏地做小鱼吃食的动作,带领幼儿完整地开展“网小鱼”游戏。

(二)创新音乐教学的游戏形式

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创新游戏形式,可以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或者是角色扮演法,将多种游戏形式融入课堂教学。

比如,“找小猫”的游戏就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兴趣高涨,同时在具有创新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产生新鲜感。游戏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好歌曲《找小猫》,在音乐游戏活动前与幼儿开展“躲猫猫”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找小猫》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一起学习《找小猫》的唱法,再将音乐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幼儿扮演“小猫咪”,教师扮演“猫妈妈”,教师唱:“我的小猫在哪里?”幼儿则需要紧跟教师的节奏唱:“喵喵,在这里。”教师创新游戏形式并使用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三)利用联想教学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之美

幼儿往往比较好动,爱玩游戏。所以,将游戏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幼儿更好地领悟旋律有着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联想教学法引导幼儿感受旋律,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以《郊游》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理解歌曲的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跳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郊游》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自由结伴,感受歌曲欢快的气氛。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去郊游的时候心情怎样?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并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让他们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由此可见,通过情境演绎的游戏化方式引导幼儿,能够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引导幼儿把握旋律与节奏

在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部分幼儿缺乏一定的角色转换能力,难以融入游戏。对此,教师要与幼儿耐心地沟通,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鼓励,让幼儿能够充分融入每一次的游戏活动,真正地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摆脱心理的束缚,以提高角色转换能力。

比如,在“小兔子乖乖”这一音乐游戏活动中,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在游戏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幼儿派发头饰,利用相关的头饰明确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在游戏正式开始后,教师可以用歌曲《小兔乖乖》导入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在游戏中欣赏乐曲,帮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学唱歌曲。之后,教师再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感知故事的整体情节,然后就可以将“小兔找山洞”游戏与音乐教学结合。教师可以对幼儿说:“‘兔宝宝们’,你们看,那边有许多山洞,我们一起来玩‘找山洞’的游戏好吗?这个山洞很小,只能住一只小兔,知道了吗?”这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饱肚子睡一觉。”当教师扮演的“兔妈妈”说:“天黑了,快回家吧!”幼儿就赶快进入山洞内。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实现角色转换并融入游戏中,把握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综上所述,幼儿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而游戏能充分启发幼儿智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这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有必要运用游戏化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个人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游戏化教学法能够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对此,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构建游戏情境,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法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