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育才小学 翟中伏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由于学习环境、学习要求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年级新生在入学伊始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步入正轨,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
课堂学习方面:对课堂学习模式及校规校纪不适应,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意玩文具、画画、折纸、说话、喝水、吃零食等。
同学交往方面: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方法认识新同学,想主动交往又怕被拒绝或无视,看着别的同学们很快就能玩耍在一起,选择被动地等待,成了“闷葫芦”“独行者”。
心理方面: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不愿意上学,找各种借口逃避上学;胆怯、怕开口,遇到问题不敢说不敢问,也不会找老师解决,全憋在心里……
习惯方面:早上赖床不起,吃饭、整理慢吞吞,常常迟到;不会整理、归置书包及其他个人物品,丢三落四或用时找不着。
在幼儿大班期间,幼儿老师要有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并贯穿于日常教育实践中。如让幼儿遵从作息纪律,老师讲故事或是说其他事情时要认真听,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计划地培养幼儿书写能力和阅读习惯,让幼儿产生学习、阅读兴趣。
在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前,可与学校联手,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感受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幼儿毕业,可组织毕业典礼,制造仪式感,让幼儿增强成长意识。还可邀请小学师生代表讲话,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一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小学去,让小学老师好好管管你”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我发现你变得越来越能干了,越来越像一个小学生了”,增加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盼和向往。闲暇时可带孩子到附近小学门口看一看小学生背着书包快乐上学、放学或是在操场活动的情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从无拘无束的幼儿园骤然转到要遵规守纪的小学,肯定会有不适应。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树立时间观念,遵从相对固定的作息安排,早睡早起;增强自理能力,自己吃饭、收拾餐具、洗袜子,学会系鞋带、整理书包、桌椅等;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家长不要包揽孩子的事务,要给孩子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做事的意识,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要多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孩子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伙伴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每天问一问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新东西、有哪些趣事,与哪些同学常在一起玩……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去认识新的朋友,在交往中要大方、懂礼、谦让。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当得知孩子与同学有矛盾时,要问清原因,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如有必要,要及时介入,与老师及时沟通,妥善解决。
学校和教师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可采用的手段较为丰富。
在环境文化方面,新生教室可多一些童趣元素,让新生感到亲切、放松,迅速产生归属感。在黑板、墙壁上可以张贴“我长大了”“我上学了”“我能行”等提示语,给新生以强烈的心理暗示。
在校内学习、生活安排方面,除了依据新生年龄特点设置正常的学习内容外,还应该设置入学教育课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熟知学校要求、习惯学校生活。此外,要适当增加新生的户外活动时间,尊重低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动静搭配,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上学,爱上学校。
在学习或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特别是要保护学生自主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回答、勇于表现的参与积极性。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一朵小红花、一句表扬,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和肢体动作,都可以让他们备受鼓舞、提高自信。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新生教师要尽快召开第一次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互通信息。通过交流,及时了解那些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差的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而后与家长一起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