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立德树人,语文课程方能行以致远
——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几点建议

2022-02-23 05:55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张东兴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标准育人

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东兴

随着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学习和践行新课程标准就成了义务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首要且急迫的任务。然而,新课标最为重要的又容易被基层教师忽视的,就是在语文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问题;只有实现了“育人”功能,语文课程才能够行以致远。下面,就如何“纲举目张”地解决语文课程中“立德树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明确“育人”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1.前言。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明确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出学校要优化育人蓝图;“指导思想”部分提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展素质教育,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原则”中明确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细化育人目标,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主要变化”部分再次强调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强调要增加课程内容和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

2.课程性质。明确了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领域;强调了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要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课程要让学生体会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求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课程理念。第一条就是“立足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明确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阅读、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将核心素养具体分解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并明确了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整体。

5.课程内容。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主要主题,兼顾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内容。以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群”为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强调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6.学业质量。强调了学业质量要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的整体刻画;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进行评价;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表述。

7.课程实施。总体要求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学建议”第一条即为“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8.附录。古今中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集中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强调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无处不凸显出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个“人”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是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新审视现行语文教材,把握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育人”价值

基层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要依循课程标准,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则是把握和运用好学科教材。当前,小学语文学科使用的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行语文教材肯定会进行一些修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来构建学习单元,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明确的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是高度贴合的,修订时教材很有可能会加以延续。基于这样的判断,建议教师们要对现行语文教材重新审视,牢牢把握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育人”价值。

众所周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低年级段隐性呈现,中高年级段则以“单元扉页”作为显性标志。如果认真分析这些单元主题,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指向学生人生成长的。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表述为:“魅力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该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将其置于学生整个人生历程中,着眼培养的是有梦想的学生,这和新课程标准中的“三有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是非常契合的。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主题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引用了古代学者的名言,体现了传统文化性,培养的是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的求学能力,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要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培养的是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综合实践活动单元,其主题为“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小学生活的梳理,留住金色童年美好的回忆,也开启初中生活的花季年华。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一般指向阅读和表达。如:预测和猜想;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象;概括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有序地观察和描写事物;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把事情说明白;有目的地读书;用事实说明观点;学会整理资料……这套教材从2016 年开始在各地实验,到2019 年在全国普遍推行,基层教师在探索以“语文要素”为抓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也普遍存在着将“语文要素”过分机械化处理的误区,不少教师对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情趣视而不见,过度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解和机械的记忆。其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从四个不同维度来安排的: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有益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语文要素”不是死的条目和要求,而应该是中国学生这些鲜活的生命个体应该具备和养成的素养。

不过,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现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育人”的角度再做梳理,按照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去设计“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也要超越原来的知识、方法、策略、习惯四个角度,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新高度去衡量,相对薄弱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创造的语文要素要适当加强。这样,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就会更加凸显。

三、优化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成长

新课程标准真正得以实施,要靠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来实现,知行合一尤为重要。对基层教师来说,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实现从研究如何“讲课”转向研究如何“引领学生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中成长。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学生的“学习任务群”,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

“构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最为重大的变化,也是基层教师教学要面临的重要挑战。现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仍然呈现的是“文本+课后习题”的陈旧体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活动来构建。不管教材的修改是否到位,从现在开始基层教师就要逐渐习惯将“教材”当“学材”来用,去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笔者对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内容组织与呈现”部分与“学习任务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罗列出了教师们平时教学中应该采用的一些学习活动,列举如下:

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认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在日常交际环境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诵读、记录学到的成语典故、谚语、对联、格言警句、儿歌和古诗词;诵读、积累、整理、交流新鲜词语、精彩语段;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调查;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自主识字;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超市、书店、银行等社会场所;认识、阅读校内外的标牌、图示和说明书;在需要的时候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和书信;观察、探索,写科学观察日记、手记;记笔记、列提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阅读、比较、推断、质疑、提问、讨论;梳理观点、事实、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立场、是非、善恶美丑;选择图书,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图书并分享收获;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创建读书共同体;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关心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问题,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文化活动;小组讨论、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跨媒介分享研学成果;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呈现和分享奇思妙想;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这些“学习任务”罗列出来,就是因为这是基层教师最需要了解和应该做的事情。需要明晰的是:这些“学习任务”属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不同语文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分别列入“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基层教师们并不需要去刻意区分,而且活动的形式也是不可穷尽的,应该更具开拓性和延展性。

四、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业评价,记录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坚实足迹

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主要变化就是研制了学业标准,强调了“教—学—评”的一体化。这就要求基层教师既要重视“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又要重视“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关于课程评价,还要结合当前“双减”的社会背景和要求。应该认识到,这里所说的“学业评价”绝不等同于“考试”,而应该放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大视野中,记录他们不断成长的坚实足迹,也留住他们童年人生的美好回忆。

语文课程的学业评价应该跳出“书面考试”的唯一模式,探索通过“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行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按照有关要求,低年级不采取书面考试,基层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评价活动,很多学校都在采取“闯关”的形式,这未免有些单调。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探索。例如,2021 年秋季,沧州市实验小学打造了以“冬天里的童话”为主题的评价活动,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在冬天里童话般的情境中完成了学业展示和评价。经过多年探索,我们还推出了很多低年级评价活动,如:捡贝壳、放风筝、捉害虫、种树苗、滚雪球、挂灯笼、采蘑菇、玩跳棋、展示台、蝴蝶展、苹果园里采果忙、和智慧星交朋友、美好祝福送万家、送给十二生肖朋友的礼物、剪纸收藏、放飞小鸟回归自然……

小学中高年级,更应该结合语文课程和学校文化的各种实践活动,来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2021 年秋季,沧州市新华小学打造了以“我们的童年闪闪亮”为主题的综合性评价活动,学生们通过不同板块的展示,张扬了个性,收获了自信。我们打造的中高年级人文主题综合性评价活动还有很多,例如:探索的眼睛、学会“照镜子”、语文撷趣、语文中的智慧、让爱心永相随、和谐之旅、学习之道、发现诗意、相约明天、无时不在学习中、打点行囊、追寻幸福……

总之,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准确解读新课程标准,让语文课程在培育“三有时代新人”的道路上行以致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育人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