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及操作建议

2022-02-23 05:55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谢晓玉景世群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科职业培训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谢晓玉景世群

2015 年1 月河北省教科所下发了《关于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验研究的通知》,通知强调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着眼当下,也要放眼未来;既要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也要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2019 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全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意义深远,任务艰巨。

2020 年 1 月,石家庄市教科所谢晓玉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团队对石家庄市5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228 名教师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学对生涯规划进校园比较重视,但在落实操作方面存在不足。就调查情况,本文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当下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您了解生涯规划吗?”,对此问题仅有6.1%的老师回答“非常了解”,58.8%的老师回答“了解一些”,35%的老师回答“很不了解,只是近2年才听说过”。

“您对您的单科前5 名的学生哪些能力较强了解吗?”,对此问题,只有6.1%的教师回答“非常了解”,31.6%的教师回答“了解一点”,62.3%的教师回答“不确定或者不了解”。问题只设定对前5 名的学生的了解,若设定为对全班学生的了解,结果会更不理想。

“面对高一的6 选3,您有多大把握帮助您的学生选到适合的学科?”,对此问题,只有24.6% 的教师回答“很有把握”,有近65%的教师回答“不能确定或者没有把握”,有10.5%的教师简单地认为哪科成绩好选哪科。这说明大部分教师没有选科指导能力。

调查显示,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或开设了生涯规划专门课程的学校只是少数,参加过3~5 天生涯规划初级课程培训的教师不到49%。

二、在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操作建议

1.构建学校层面的生涯规划组织结构。

各地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应组织校长培训,从根本上扭转学校领导层对生涯规划进校园重视不够的问题。

大部分学校在生涯规划进校园的操作中,不管是组织结构、课程编排,还是师资配备、活动创设等都没有系统安排,缺乏顶层设计。因此,应建立校领导牵头、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统领、各处室协调配合的组织结构,推动生涯规划工作顺畅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应有专职教师负责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成长档案,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接受学生咨询,组织生涯规划活动等。

2.开展全员生涯规划培训。

各市教科所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或者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可对所辖学校进行以大片区为单元的现场培训或者是网络直播培训,抽调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组成高级研修班,形成市一级的骨干。

学校内,全员参与的生涯规划理论培训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假期集中培训3~5 天,目的是“唤醒”和普及;第二步,选派部分教师作为种子教师外出学习或进修,迅速建立生涯规划骨干教师群;第三步,成立生涯规划课题研究组,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如研究生涯规划与高一选科、生涯规划与学习力提升等课题。

3.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生涯探索活动。

中学生应每周(或每2 周)上一节生涯规划课,学校可在不同年级开设侧重点不同的生涯规划课程,如高一侧重认识自我和生涯唤醒,高二侧重环境探索和学业规划,高三侧重生涯决策和时间管理等。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与各学科教研组应联合开展生涯规划与学科教学融合教研,将生涯规划理念融入学科教学设计中。在学科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增强其持久学习、探究兴趣,促使其将当下学习与未来职业对接,提升自我规划意识和能力,真正落实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提出的“每一个教师都要成为学生发展指导教师”的要求。

了解自己,认知环境,知己知彼,做好匹配,这是做好生涯规划的根本所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探索,但在环境探索、职业认知等外部探索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学校应该多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现代职业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谋划。比如组织学生走进大学,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走入企业、机关或是访谈某些职业的从业者,获取对相关职业的深入认知;开展以发现学科兴趣、培养学科能力为目的的课题研究,等等。

猜你喜欢
学科职业培训
【学科新书导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超学科”来啦
我爱的职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