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

2022-02-23 03:02屈一平
人民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2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切实学懂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本刊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思想探索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密码”,他对“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伟大复兴的关系”等议题作出深刻解读。

新思想,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灵魂

记者:韩老师,您好!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您看来有什么样的总体感受呢?

韩庆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新”字。从“新”角度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它提出了新专题、新论断、新提法,从中提升出新思想,新思想蕴含的四大“逻辑”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哲学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现代化逻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与“强国逻辑”、坚持人民至上与“民本逻辑”。

记者:以三个“新”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您怎样看待报告中的新专题、新论断、新提法?

韩庆祥:一是新专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呈现出一些新的专题,即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6个部分作为6个专题专门来讲。在过去的相关报告中,这6个专题是作为一个专题下面的“目”来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提高到“专题”这一“纲”的高度,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6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二是新论断。主要有:把“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与“两个确立”的第二个“确立”实现无缝对接;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全面等。

三是新提法。主要有: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中关于“精神状态”的提法,这些提法都与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实现奋斗目标的艰巨性、道路的曲折性和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有关;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理念,这些既是二十大报告主题的内在要求,也具有鲜明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党长期执政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忘记“初心使命”,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斗争精神等。

新思想,蕴含新的大逻辑

记者: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如何领悟贯穿其中的这一“哲学逻辑”呢?

韩庆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一个环环相扣、步步递进的有机整体,实际上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逻辑,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哲学逻辑,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哲学逻辑。

第一,如果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就难以从本质上、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难以彻底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深度之蕴。

第二,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表明要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统一上来完整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形成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是宽度之蕴。

第三,立足基点是“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且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这是高度之蕴。

第四,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首要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到哲学新境界,是贯穿整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底层逻辑,这是亮度之蕴。

记者:如何理解本次报告中的关键词?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线索,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现代化逻辑”?

韩庆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现代化逻辑”。这一逻辑的内核,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且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的理论阐释,总体上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第一,以创新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之“本质特征”的“五句话”重要论述,都是对接“新时代”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先提出的是“走自己的路”,这是前提,是一种推进;之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走自己的路”的一种推进和拓展;再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之后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既体现在它跳出了仅从道路来谈中国式现代化,而拓展为从更为广阔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在从创新突破、性质方向、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践推进等方面初步建构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第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主线,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和安排。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在性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至今,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方向和道路是走向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讲的是现代化的“共有逻辑”。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逻辑”。

第六,在实践新征程中,具体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质上,阐述如何在新的实践征程中且从本质上进一步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部署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请您给我们谈谈其中的“强国逻辑”。

韩庆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然还要讲“强国逻辑”。

简要说就是:总的战略安排是“两步走”;从“强国逻辑”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整体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对于重大原则、首要任务、内在要求、政治保证等展开详细的安排。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的“民本逻辑”,贯穿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您能否谈谈如何理解这一“民本逻辑”?

韩庆祥:这一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可概括为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从实践层面来看,需要贯彻到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与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最后在文本层面上理解,渗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描述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