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明,张建华
(1.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症,其主要原因是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神经根受到突出的髓核刺激与压迫,引起腰腿疼麻及功能障碍等相关症状[1]。LDH大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是引起腰腿疼痛较常见的临床疾患之一[2]。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畸形、腰椎压痛及叩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相关体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由于手术费用、创口等客观因素,LDH患者往往选择中医的保守治疗作为首选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3]。有研究显示,中药内服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LDH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复发[4]。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究较为高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6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科学》[5]。①病史:存在腰部外伤史或长期腰部疼痛史;②症状:腰腿疼痛或下肢坐骨神经有放射痛,或存在马尾神经压迫症状;③体征:腰部畸形、活动不利,腰椎棘突旁压痛或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示腰椎侧凸畸形、椎间隙变窄,腰椎椎间盘CT或腰椎MRI显示突出位置及受压情况。
1.1.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6]辨证为风寒湿痹证:腰部冷痛,活动不利、转测不灵,手足麻木,恶风畏寒,身体发凉,受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
1.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5~65岁;②病程中不合用其他治疗;③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④同意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①有手术指征者;②合并腰椎结核、腰椎骨折等腰椎疾患患者;③患有心脑血管等严重疾患者;④存在严重精神类疾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24~63岁,平均(42.33±8.99)岁,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42.13±10.03)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腰椎斜扳法[7-8]配合温经通络止痛汤内服。腰椎斜板法:①患者取侧卧位,全身放松,伸直下腿并弯曲上腿;②医生站于患者对面,一只手握住肩部,一手抵住髋部,缓慢摇摆躯体放松患者;③嘱患者身体放松,术者两手协调后共同用力,反向作用,待旋转至显著阻力时稍停片刻,用寸力突发增大旋转;④当听到弹响时提示操作成功,再采用相同方法立于患者背侧调整。手法1周1次,共2次,约5~10 min/次。温经通络止痛汤(制川乌15 g、制草乌15 g、密麻黄15 g、黄芪30 g、细辛10 g、炒白芍10 g、防风20 g、独活30 g、桂枝10 g、炒蜂房10 g、炙甘草10 g),根据不同舌苔及脉象随证加减。颗粒剂,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袋,饭后30 min服用。2周为1疗程。
1.3.2 对照组 对照组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商品名:妙纳,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061)口服,50 mg/次,3次/d。2周为1疗程。
1.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①治愈:腰腿疼痛感基本消失,棘突旁无明显压痛,下肢无明显放射痛,直腿抬高可达80°,能正常工作;②显效:腰腿疼痛感缓解,棘突旁轻度压痛,下肢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达70°,恢复工作;③有效:腰腿疼痛感减轻,体征有所好转;④无效:各项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两组治疗前后的数字模拟疼痛评分(VAS)[9]比较 使用一条长10 cm的直尺,0代表无疼痛,10代表剧烈疼痛,让患者指出可代表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将分值记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分值。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n)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病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腰腿痛”及“痹证”。有研究表明,85%~90%的患者通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疗效[10]。LDH主要致病机制为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损伤性炎症变化,形成混合型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出现腰腿疼麻及功能障碍等相关症状[11]。椎间盘突出可改变脊柱整体的生物力学结构,脊柱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椎体间小关节发生紊乱,使突出的部位发生后突、侧弯等情况。斜板复位技术可拉动患者患病部位的椎间隙、椎间韧带和纤维环并使其旋转,使发生突出的关节得到矫正,且有效放松肌肉,帮助纠正脊柱的内部与外部平衡,最大程度地减少神经根受压[12]。此外,斜板复位手法可进一步放松局部附着的肌肉、筋膜及韧带组织,从而使局部肌肉和筋膜的痉挛状态得以缓解,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恢复纤维环的功能及弹性,促进偏离的髓核回到其正常位置,帮助脊柱结构和受损的神经根功能恢复正常,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证治准绳》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黄帝内经》则曰:“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由肾中之精所滋养,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所致的疼痛应与肾脏及其局部所循行的诸经有关。中医学指出,该疾病多因风、寒、湿、气滞、血瘀等引起,风寒湿邪侵袭腰部,风性开泄,则恶风畏寒,寒性收引凝滞致使腰部拘急、活动不利,湿性重着黏滞,表现为腰部沉着。对于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理应温经通络、祛风止痛。
温经通络止痛汤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建华主任医师总结的自拟经验方,主要由乌头汤及麻黄汤组合而成,方中包括制川乌、制草乌、麻黄、黄芪、细辛、白芍、防风、独活、桂枝、蜂房、炙甘草。该方中制川乌及制草乌辛热味苦,长于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要用于驱除筋脉之寒湿郁滞,“治风,腰脚冷痹疼痛”(《证类本草》),还具有抗炎镇痛、镇静及局部麻醉作用[13];麻黄辛温味微苦,功用散寒通滞,去营分之寒湿,并具有缓解骨骼肌疲劳和抗炎的作用[14],与制川乌、制草乌合用,既可祛除表里、筋脉及关节之风寒湿,又能温经通络止痛,舒缓筋脉,使痹痛消除。桂枝温经散寒,可通痹止痛。黄芪补气血、实腠理、固卫气,助麻黄、制川乌、制草乌驱散寒邪,温经止痛,还可防止麻黄发散太过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则善于祛阴经之风而除经络所留湿邪,防风祛风湿而止痛,独活祛风湿、通痹痛,蜂房祛风止痛,同为佐药。白芍味酸、性味微寒,善于筋脉失养导致的肢体拘急等症,且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痉的作用,炙甘草性味甘平,既能缓急止痛,佐制麻黄峻烈之性及有毒性的制川乌与制草乌,又兼有使药之用以调和诸药。全方诸药合用,能温经通络、祛风止痛、驱寒散湿、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腰椎斜扳法属中医骨伤类整复手法,主要通过松弛腰背部肌肉,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松解粘连,解除受压的神经根,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甚至椎间盘内髓核复位或部分还纳,以达到复位效果,从而缓解疼痛[15]。综上,温经通络止痛汤结合腰椎斜扳法运用于临床,对于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