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2-02-23 01:30陈永杰谭伦何仁建张红庆翁贞焦胜罗显红吴明鑫彭育超邱进彪
当代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陈永杰,谭伦,何仁建,张红庆,翁贞,焦胜,罗显红,吴明鑫,彭育超,邱进彪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自贡 6431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机能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导致患者疾病发生率升高。临床上,骨科疾病属于老年人常见病,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也会下降,骨脆性会随之提升,故老年人更易发生脆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在老年人骨折中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既是大腿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股骨的上端同股骨头、髋臼共同组成髋关节,下段则与胫骨上段、髌骨共同组成膝关节,具有支撑机体全身体质量的重要作用[1]。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在跌倒臀部着地、高处坠落或发生交通事故时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出现,股骨颈骨折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等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故优质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因股骨颈的杠杆作用加大,存在骨折不稳定情况,故治疗时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常用的术式,该术式虽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尚存在一定的异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4 年10 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4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 47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 25 例;年龄 60~70 岁,平均年龄(73.41±2.27)岁;Carden 分型:Ⅱ型12例,Ⅲ型25例,Ⅳ型10例;致病原因:跌倒23例,交通事故12例,高处坠路10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23例,女24 例;年龄60~70 岁,平均年龄(73.88±2.23)岁;Carde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致病原因:跌倒25例,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路5例,其他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年龄≥60岁;术前均能独立生活;病理资料均真实完整;术前髋关节功能均正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及遵医行为较差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病史者;合并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术前访视,由责任护士与主治医师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进行术前锻炼,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经X线确定骨折部位后,于外侧入路进行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切开处理。

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切开骨折处皮肤组织后充分暴露断裂的股骨颈,清除碎骨及血肿组织,利用电锯对股骨颈行截骨,取出股骨头,股骨颈残端应保留1 cm左右,采用股骨柄髓腔锉对股骨端髓腔处理至匹配的股骨柄型号,进行冲洗后将生物型股骨柄植入股骨侧,根据测量取出的股骨头大小,选取合适型号股骨头假体装好后比较手术侧与健侧肢体长短,如果过长和过短则通过调整假体颈长短来匹配,安装完毕检查满意,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完成手术[3]。

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后切除关节囊及股骨头,清理髋臼软骨后放置髋臼假体,常规股骨扩髓后进行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放置,经调整、检查后进行负压引流的放置,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两组术后均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并于术后24~48 h内拔除引流管,常规予以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1年的髋臼角度。①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显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Harris 评分≥90 分;有效,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Harris 评分70~89 分;无效,髋关节功能有所恢复,但Harris评分<70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③并发症:异位骨化、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假移植体松动。④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总分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⑤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髋关节功能自测评分(Harri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该评分法针对患者是否存在跛行、是否需要拄拐、行走距离和髋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行评定,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佳[5]。⑥髋臼角度: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诊时均采用髋臼定位器进行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的测量,其中假体髋臼前倾角的正常参考值为10°、假体髋臼外展角的正常参考值为4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住院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住院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住院时间(d)21.13±3.26 20.88±3.31 0.368 9 0.713 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7 47手术时间(min)127.62±13.76 108.78±9.81 7.643 1 0.000 0术中出血量(ml)352.96±31.76 264.48±50.22 10.208 5 0.000 0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d)10.51±2.43 28.49±5.31 21.108 4 0.000 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i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疼痛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和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6 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疼痛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and hip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两组疼痛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and hip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VAS,视觉模拟法;Harris,髋关节功能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术后6个月83.52±7.61 78.63±5.71 3.523 7 0.000 7例数47 47 VAS评分术前7.64±1.55 7.58±1.63 0.182 9 0.855 3术后1.82±1.00 2.71±1.34 3.649 2 0.000 4 Harris评分术前51.69±11.24 51.53±12.73 0.064 6 0.948 6术后3个月81.33±6.24 74.39±6.22 5.400 1 0.000 0

2.5 两组髋臼角度比较 术后1年,观察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髋臼角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acetabular ang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髋臼角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acetabular ang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7 47假体髋臼前倾角度12.47±1.26 17.29±1.63 16.039 2 0.000 0假体髋臼外展角度46.72±0.63 48.34±0.52 13.595 8 0.000 0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因年龄普遍较高,突遭病痛折磨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丧失独立生存能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为老年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6]。因此,通过临床治疗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恢复独立生存能力,对于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胡德亚[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杨增林等[8]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者(P<0.05),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同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因此,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半髋关节置换术会导致患者术后髋臼组织与假体不断摩擦,不仅会加重患者疼痛程度,还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故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较高。与钟祖欣[9]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术后1 年时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半髋关节置换术并不进行髋臼的安装,只进行人工股骨柄的置入,患者术后会因髋臼与假体的摩擦而导致假体出现松动情况,从而影响髋臼角度。并且,髋部局部应力复杂,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医生技术的要求更高,故该术式施行后髋臼与假体的适配度更高,从而能避免髋臼角度受到负面影响。与潘国展等[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