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教学策略

2022-02-23 02:59幸丽霞博士任珊师舒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商业会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会计学思政课程

幸丽霞(博士) 任珊 师舒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教学是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为目标导向的创造活动,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指引知识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合理路径,并结合专业特色塑造不同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达到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升华价值观引领的作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服务对象,以落实股东委托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决策支持为己任;管理会计以内部信息使用者为服务对象,围绕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和挖掘企业价值拓展会计服务的范围。《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承载着搭建会计学知识框架,建立会计与财务思维逻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植根“会计人”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使命,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思路:结合专业特色,融入“思政”元素,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性

《会计学原理》课程知识可大致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会计概念、起源与本质的初步认识,会计基本任务、目标以及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了解;理论要点模块,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以及记账方法等理论框架和理论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引入会计职业特征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塑造;实践方法模块,包括会计核算要素、监督机制、账务组织模式,以及会计与技术的相互促进与变革发展。基于此,可在各个教学模块设计融入如下“思政”元素:

图1 《会计学原理》课程体系及思政元素设计

在基础知识模块,旨在通过对会计的宏观整体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会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专门“语言”,将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转化为通用、可交流、可分析的商业信息,以便利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文字记载的会计活动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并在官制中专设“司会”一职;而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至唐宋时期确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四柱结算法,宋朝首次单独设立会计司,总理天下财赋和会计核算事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催生了“龙门账”,含草流、细流和总清,采取“进-缴=存-该”公式核对账面,如果等式左右相等则称为“合龙门”。“龙门账”与如今广泛采用的借贷记账法本质上一致,均为复式记账法。通过对我国会计发展历史沿革的系统介绍,有助于澄清会计国际趋同过程中的认识误区,误将会计学习等同于学习西方会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建立“四个自信”,而且能够加深对会计服务与经济发展本质关系的理论认识。

在理论要点模块,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生通过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理论体系,培养财务思维逻辑,能够结合现实经济现象,熟练运用会计语言分析和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具体决策。《会计学原理》理论体系及主要概念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会计学原理》理论体系及主要概念框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要素是一个难点,进而影响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整体知识框架的理解和会计方法运用,与此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还原”经济现象对于理论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又较为抽象,因此教师通常会结合企业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在此环节中,可以基于“法治、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会计职业道德思想,从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和财务造假正反两个视角引入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在理解复式记账法下会计要素恒等理论关系的同时,深刻体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在实践方法模块,结合会计学应用性的学科特点,贯彻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反思和推动理论进步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实验模拟账务处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介绍“大智移云”等新技术概念,启发学生结合近年来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业财融合”“共享服务”等热点话题,思考和探讨会计学科、会计职业未来发展方向。按照马克思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才有助于客观认识、分析和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业是最早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Samakovitis(2012)以历史发展的视角梳理会计技术在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认为会计实践方法自1890年代引入桌面计算器(Desktop adding machine,电子计算器的前身)以来,历经穿孔打卡机、字母会计运算机、商用计算机、个人PC机及通用编程技术等标志性技术变革阶段,推动银行业服务和管理模式不断演变,会计处理与业务活动深度融合。现如今技术革新在应用层面的更迭日新月异,会计实践方法如何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结合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不同主体特征的经济活动发展创新,是值得大学生深入思考的时代问题。

二、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注重课程效果全过程管理

以往教学过程中,受制于课堂学时限制,教师主要着力于专业核心知识点剖析,对于传统文化、时事政策、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元素难以系统融入;同时,对于课前学习资料预设和课后学习效果跟踪缺乏有效手段。2019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下,高校积极探索和应用线上教学手段,客观上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拓展,为推动课程内容设计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契机。

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专业特点和“思政”元素设计,可从课前、课中、课后和考核评价四个阶段着手,实施课程教学策略。

图3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体系

课前准备阶段,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教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建立并及时更新资料库,围绕专业理论拓展背景知识,引入经典会计文化、国家最新经济战略和财经时事新闻。在智能手机普及、信息获取更便利的情况下,以最新发生的热点话题引入会计专业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资料可涵盖文本、图片、视频、新闻以及MOOC等多种形式,重在“短、小、精”。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并向学生推送课前资料,课前预习可以适当放宽时间限制,方便学生兼顾其他课程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了跟踪预习效果,可以利用雨课堂等线上平台,既能展示学生资料学习时长,同时还可以设计预习题目,检验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教师通过课前预习管理,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当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一知半解”又迫切希望寻求解决之法时,将最大限度激发后续学习的动力,因而预习资料应具有吸引力,且难易适度。

课堂教学阶段,除关键重难点问题解析以外,应尽量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积极尝试翻转课堂、实时反馈等互动式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建立在学生课前预习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针对专业问题阐述观点、提出疑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认识,进而促进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借助在线平台提供的课堂投票、答题的实时统计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学习过程有的放矢。互动式教学不应局限于学生与教师互动,还应涵盖学生与学生互动,以及促进学生反思,实现与自身原有认知的互动。高效的互动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准备的互动教学,极易陷入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模式,导致自觉参与的学生思维活跃,其余学生积极性减弱,出现“搭便车”行为。互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于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课堂思想碰撞,学生对于课前存有的疑惑“豁然开朗”。

课后巩固阶段,基本目的是督促学生对课前和课堂学习知识进行梳理,促进知识体系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前后知识内容的联系贯通,结合财经实践发散思维,形成符合逻辑、富有创造力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新问题的习惯,达到“1+N”的目标。“1”指课内知识、书本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N”是结合现实的经济问题、经济案例,在理论深化、实践反思、价值观升华方面取得收获。线下教学通常缺乏有效手段跟进课后巩固的效果,借助雨课堂、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教师能更为便利地布置学习任务,实现自动批阅和成绩统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通过线上答疑,实现一对一辅导,而且相比较线下辅导沟通和反馈时效性更高。教师在多轮教学过程中既能预判可能的疑难点,同时通过学习效果分析,发掘新的关联性知识点,有助于教师完善后续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过程“闭环”运转,促进教学相长。

考核评价阶段,应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考核是指挥棒,是切实引导落实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在课前预习阶段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考核采取学生自评方式,教师可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由学生参照打分。通过评价体系达到督促学生逐一完成预习任务,提高预习质量的目的。课堂“互动式”教学阶段,针对小组任务,由小组互评和组员互评构成,从成果展示的内容、形式、语言表达、贡献程度及启发性等角度相互打分,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位学生的课堂成绩。课后巩固阶段由教师总评和学生评教构成,教师总评主要依据课后作业(报告)评定得出。课前预习自评成绩、课堂成绩和教师总评加权得出学生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总分100分。最终依据课程大纲确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权重,得出学生本门课程总成绩。学生评教由学生针对教师教学内容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完善下一轮教学。学生评教可设计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总评两个环节。

三、教学案例:会计要素恒等式理论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会计要素恒等式是培养基础财务思维逻辑的核心内容,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结合企业经济业务,安排2课堂学时90分钟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如下知识点:

第一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二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扩展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按照上文课程建设思路,引入财务造假反面案例,启发学生深化理论认识,并升华“不做假账”会计职业道德价值观。选择“瑞幸咖啡”案例的原因主要在于,“瑞幸咖啡”的门店广泛分布于高校、写字楼和购物广场,是学生身边的商业故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除涉及基础会计知识外,还涉及资本运作,对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案例具有“生命力”,在课堂之外以及在相关课程学习中仍可以持续关注。上页表1列示了针对40人学生规模课堂的课程教学安排。

表1 会计要素恒等式理论关系及“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会计学思政课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