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2022-02-23 02:58李雪教授张双凤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商业会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盈余程度收费

李雪 (教授) 张双凤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一、引言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管理者特征作为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鲜有文献从管理者风险偏好这一特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展开研究。管理者风险偏好是管理者的重要特征,“高层梯队理论”(Hambrick&Mason,1984)认为管理者特征决定了战略决策过程和对应的绩效结果。企业管理者做出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决策,其潜在的风险会成为影响审计后果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管理者特质与公司治理、管理者特质与审计收费、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等方面展开了较多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关于管理者风险偏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大多数学者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较为统一,认为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黄好杰,2010;郑春艳,2011;汤玉琼,2013等),即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管理者操纵盈余以及加大操纵的程度。盈余管理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皆关注的重点领域,是审计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卫真,2019),对于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的研究,研究观点较为一致,认为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林林,2018;王珣,2018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收费越高。

管理者风险偏好作为管理者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决策并可能诱发潜在风险,从而使审计人员面临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为防范风险会考虑加大投入审计资源并可能产生风险溢价。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偏重于管理者风险偏好或者审计收费方面,而没有对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性,作用方向是怎么样的?又是通过什么路径影响的,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 2011—2019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盈余管理作为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检验盈余管理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基于“效用理论”,管理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而且每个管理者作为不同的个体存在着差异,管理者的行为会受其自身特征的影响。管理者受企业风险环境和治理结构差异的影响,加之企业管理者的个体差异,使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即不同的管理者,风险偏好不同。杨芳(2021)认为,管理者特征会影响其对待风险的态度,并做出不同的决策行为。管理者若偏爱风险,会更倾向于制定或选择风险高且激进的生产经营方案和战略决策,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现金持有率和持续性发展规划,很容易给企业未来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而且也更容易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上官鸣,2013)。这也容易理解,如果将财务舞弊看成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对于风险偏好的管理者来说,为了获取高收益愿意承担高风险。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管理者偏爱风险会总体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舞弊风险,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会增加审计人员的潜在审计风险,加大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为识别和防范审计风险需要加大审计工作量,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从而就会增加审计收费,除此之外,当实施了审计程序无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理想化的状态时,审计人员就会通过收取审计风险溢价来弥补需要额外承担的审计风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二)管理者风险偏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行为金融理论的不断发展,推翻了“理性人”的假设。在现实中,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系统性的认知偏差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其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容易受其自身行为特征的影响,并非是客观地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做出决策的目标。根据“高阶梯队理论”,一方面,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由于环境的限制,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可能获取到完全的信息,亦即并不能完全了解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风险偏好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估投资项目的风险,造成过度投资行为(沈芯竹、田治威,2021),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危机,管理者为了掩饰其过失,就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实盈余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待风险的偏好程度会影响其做出的战略选择,管理者越偏好风险,其更倾向于选取风险高且激进的生产经营方案和战略决策,从而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者为了满足自己对风险的偏好和自身利益,会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计盈余管理。由于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管理者为了维持委托代理关系会尽可能地通过操纵盈余粉饰报表项目来隐瞒自己的风险决策带来的后果,欺骗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除此之外,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容易进行利润操纵,通过操纵利润来提升股票市值和满足财富增值(陈克兢,201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3: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为了粉饰业绩成果或者掩饰其管理过失,通过利用会计政策或者真实的交易活动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降低企业会计稳健性(朱憬怡、李明艳,2020),这会影响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企业利益相关者,同时也会增加财务报告的不确定性,增加审计风险,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目标,根据审计定价模型,审计收费主要由审计资源投入形成的审计成本和受审计风险影响的风险溢价两部分组成;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和使用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来加大审计力度,识别盈余操纵行为,为规避潜在的错报风险,就会增加成本(张林林,2018)。审计人员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于没有识别出的那部分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潜在审计风险会通过收取风险溢价来转移可能因为审计失败带来的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王珣,2018)。具体来说,当企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时,主要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审计收费:第一,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复杂多样,操纵盈余的手段一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朱明秀,2017),审计人员要识别审计风险并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从而增大了审计成本。第二,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大大降低,会影响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增加舞弊风险和经营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存在较大的潜在错报风险,增加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收取风险溢价来弥补潜在可能需要承担没有识别出的审计风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H5: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四)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效应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基于期望理论,不同管理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是存在着差异的,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不同会影响其做出的公司战略决策和治理行为,盈余管理作为受管理者个人特征明显影响的管理者行为,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不同会影响管理者对盈余管理的程度;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者行为,也是一种公司治理行为,是管理者粉饰财务报告和掩饰其经营过失的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会导致企业财务错报风险的增加,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需要增加审计工作和审计资源的投入以及潜在审计风险的承担,根据审计定价模型,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的增加会增加审计收费。

综上所述,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管理者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审计收费,所以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可能存在着中介传导作用。在企业中受管理者风险偏好影响的公司治理行为有很多,管理者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现金持有率等公司治理行为,这些公司治理行为都可能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所以盈余管理也只是管理者在偏爱风险不同程度下做出的公司治理行为之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国泰安数据库(CSMAR)选取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做了如下数据剔除工作:(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样本;(2)剔除ST、*ST样本;(3)剔除存在缺失主要变量的样本数据。

(二)变量定义

1.管理者风险偏好变量定义。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借鉴汤颖梅等(2011)、龚光明等(2013)的研究,采用企业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管理者风险偏好,用Crisk表示。其中,企业风险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

2.盈余管理变量定义。 盈余管理的衡量主要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通过利用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等方式来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违背企业最优发展方向的行为。

(1)本文借鉴Roychowdhury模型来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在此模型中涉及销售操纵(YCFO)、生产操纵(YCOST)和费用操纵(YEXPE)三个重要指标,由下列三个模型分行业、分年度进行回归得到的残差值ε便是三个操纵指标值。

其中,CFO为企业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COST为企业的营业成本与存货成本变动之和,EXPE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A为企业上年年末的资产总额,REV为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REV为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差额,△REV为企业上一年的销售收入差额。

同时进行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和费用操纵是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时的主要方式,借鉴已有研究(Cohen,D.A,2010),本文构造真实盈余操纵水平(TREM)这一综合指标来表示企业总体的盈余管理程度,如下所示:

(2)REQ为从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得出的操控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根据修正的琼斯模型,我们对如下方程进行分行业、分年度回归:

其中,TA 为总应计项目金额,其值为营业利润总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之差额;ATA 为平均总资产,即期初总资产与期末总资产的平均值;△REV 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额,即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差额;△REC为应收账款的变化额,即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与上一年年末应收账款之差额;PPE 为年末固定资产净额。我们得出操控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将其命名为REQ,其值大小等于ε的绝对值,代表管理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管理程度。

3.审计收费变量定义。现有的关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对于审计收费的衡量采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审计费取自然对数,本文用Auditfee来表示审计收费。

4.控制变量定义。审计收费除受管理者风险偏好和盈余管理影响外,本文参考魏志华等(2019)、刘颖斐等(2019)、宋英慧等(2017)等相关文献研究,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 :上市公司规模(Size)、速动比率(sd)、资产负债率(zf)、审计意见类型(atype)、审计事务所是否是国际“四大”(Big4)、总资产增长率(zas)、两职合一(to)、独立董事比例(dlr)、高管持股比例(gcr)。并控制了年度(Year)和行业(industry)固定效应,使回归结果更具有可信度。本文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及其定义

(三)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温忠麟(2004)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依次检验法,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构建本文的关于管理者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框架。本文的模型设计和检验思路如下:

1.主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假设1,构建模型(1)检验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模型中,主要关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即β的正负号及显著程度。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预计符号为正。

2.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假设2和假设3,构建模型(2)和模型(3)检验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此模型中,首先关注χ的正负,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预计为正号;然后观察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分别与管理者风险偏好之间的系数χ是否显著。若显著,则进行下一步模型检验,若不显著则进行Sobel 检验,以进一步解释中介效应。

根据研究假设4、研究假设5,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盈余管理这一中介变量,构建模型(4)和模型(5)检验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审计收费对数(Auditfee)的平均值为13.790,和大多数审计收费研究文献的描述性统计一致。其中审计收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为3.960,差异较为明显,表明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解释变量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Crisk)的均值为0.154,中位数为0.132,说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管理者风险偏好行为,上市公司管理者总体表现为风险偏好型。真实盈余管理程度(TREM)的均值为0.125,最大值为1.215,最小值为-0.649,应计盈余管理程度(REQ)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异较大。控制变量中的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为22.240,标准差为1.294,说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还是较大的。资产负债率(zf)的均值为0.436,中位数为0.430,说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占比较大,同时个体差异也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二)回归结果分析

1.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的主回归分析。模型(1)检验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由表3回归结果可知,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β=0.213,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也会越大,会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或者需要实施特别的审计工作以识别管理者风险偏好带来的潜在审计风险,所以在高审计风险下,审计人员会通过增加审计收费来弥补审计风险溢价,从而验证了假设1。

表3 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

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假设1通过了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一步,下页表4第1、2列分别是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管理者风险偏好对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这是因为高风险偏好的管理者往往需要通过操纵盈余来掩饰自己过度投资行为导致的失误,而且高风险偏好的管理者更愿意通过冒险操纵利润来提升股价和实现财富增值,以满足自身利益的价值最大化,从而验证了假设2和假设3,通过了中介效应的第二步检验。表4第3、4列分别是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模型(4)和模型(5)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真实盈余管理(TREM)和应计盈余管理(REQ)这一中介变量,同时检验了管理者风险偏好、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收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表4第3、4列回归结果所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回归系数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和假设5得到了验证。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对审计收费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2)和模型(3)显示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会对审计收费起到正向影响,所以模型(1)—(5)的回归结果显示了盈余管理程度(TREM、REQ)在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通过了中介效应的第三步检验。

表4 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检验盈余管理程度在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中是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根据 Baron的模型原理,模型(1)中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为0.213,模型(4)和模型(5)中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0和0.209,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52和0.165,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路径中存在着中介效应;由于模型(4)和模型(5)中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0和0.209,都小于模型(1)中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0.213,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在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路径中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这也说明除了盈余管理,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审计收费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影响路径,管理者偏爱风险还会产生其他导致企业存在潜在风险的行为,影响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审计收费。因此假设6得到了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1.主回归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为了进一步控制内生性,解决样本选择偏差问题,本文借鉴何芹等(2020)的内生性问题解决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验证在管理者以及企业在其他特征变量相似的情况下,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验证模型(1)的稳健性。将管理者风险偏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作为高风险偏好水平组,从总资产收益率(Roa)、收入增长率(incomr)、总资产增长率(zas)、独立董事比例(dlr)、高管持股比例(gcr)、高管性别(sex)、高管年龄(age)等维度将高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组与其他特征相似的低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组进行匹配,从而得出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审计收费的净影响。本文综合最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样本总体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大小与显著性,检验管理者风险偏好是否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匹配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对最近邻匹配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最近邻匹配在同行业内进行了1∶4不放回临近配对,匹配后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值为0.09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控制重要影响因素后,管理者风险偏好会显著增加审计收费,这与假设1一致。同时,半径匹配和核匹配在匹配后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分别为0.096、0.094,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也验证了假设1,说明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表5 PSM三种匹配方式的匹配结果

2.盈余管理滞后一期。管理者风险偏好作为管理者个人特征,考虑到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能并非在当期表现出来,可能会存在着对盈余管理的滞后影响效应,所以本文采取对盈余管理滞后一期的处理方式,用滞后一期的盈余管理对模型(2)和模型(3)再次进行回归,检验模型(2)和模型(3)的稳健性,依然验证结果一致,管理者风险偏好对滞后一期的盈余管理依然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表明本文的模型(2)和模型(3)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验证了假设2、假设3。同理假设4、假设5具有稳健性,本文不再赘述。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是否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并且引入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这一中介变量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企业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支付的审计收费就会越高,即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与审计收费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管理者偏爱风险会总体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会增加审计人员的潜在审计风险,在识别风险时也会增加审计工作量,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提高会使得审计收费增加。(2)企业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企业管理者越偏爱风险,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就会越高。管理者风险偏爱程度越高,越容易通过操纵盈余来满足自身利益和目的或者掩饰其违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产生的失败后果。(3)管理者偏爱风险程度越高,就越会倾向于选择激进且风险高的经营、投资或者融资方式,这会严重增加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资源的投入,进而提高审计收费。管理者风险偏爱程度越高,越会敢于承担风险通过不同的方式操纵企业的盈余,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稳健性,增加财务错报风险,提高企业的潜在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为了应对审计风险会增加审计工作量和收取审计风险溢价,就会增加审计收费。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管理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会影响其做出的企业管理行为,企业在进行管理者选聘的过程中要将风险偏好程度作为考察内容,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层选拔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在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方面要格外关注管理者对风险的偏爱程度,加强对管理者风险决策的监督管控,构建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防范因管理者个人风险偏好而做出损害企业绩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行为,同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资本市场秩序。

对于中介机构而言,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特征,将其作为审计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同时对受管理者风险偏好特征影响明显的企业行为同样也要在审计过程中重点予以关注和增加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注意企业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方式和操纵盈余的程度,并且对于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都要有所提升,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为提高资本市场规范化做出有效贡献。

猜你喜欢
盈余程度收费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