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迪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往往会预设一些情节,沿着发展的方向去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而在实践中,幼儿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惊喜”的背后是幼儿的自我发现,这份发现往往是游戏推进的新能量,是幼儿成长的助燃剂。但有时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常常会第一时间包办代替,直接解决,或者忽视问题,任由幼儿散漫游戏,导致幼儿的经验难以提升。
(一)基于幼儿经验,确定游戏开展方向
幼儿经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重要资源,将游戏切入幼儿的经验之中,能够调动幼儿的游戏兴趣,为游戏开展提供基石与土壤。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出:“经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不确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得经验的成长。”以“梅花驿站”为例,当幼儿决定开这个驿站时,他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那“梅花驿站”开在哪里?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他们立即展开了讨论,最后决定去午睡室,那里空间大。关于材料,幼儿的想法有很多:要很多盒子,大盒子;要用胶带,把箱子包起来;还有剪刀,去菜鸟驿站时看到过;要有快递员送快递。那盒子去哪找呢?可以从家里带,我家有快递盒……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通过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幼儿对快递情境的理解,为后期“梅花驿站”游戏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通过问题推进,提高幼儿游戏探究能力
《指南》指出:要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支持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顾客来拿快递时,因为快递没有标号码,顾客没有取件码,取件员随便拿一个箱子就给了,结果快递被拿得乱七八糟,还有的时候没有取件码,工作人员不给拿快递。教师依然把问题抛给幼儿:“小朋友们,取件码怎么标记呢?”其实在前期参观驿站的时候,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过取件码的标记方法,第一个货柜上的第一层物品,可以标记为1-1,这一层的第一件物品标记为:1-1-1,以此类推,幼儿在讨论之后尝试给快递进行标记。但是幼儿标记之后发现太难了,这是一个三维方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显然不合适。最后在讨论之后,幼儿想到了颜色标记,用红色代表第一个货架,绿色代表第二个货架,然后每层放九件物品,这样就容易标记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幼儿已经会取快递了,但游戏的热情依然高涨。幼儿又提出:想要寄快递,没有商品怎么办?通过商量,幼儿决定在娃娃家开一家商店,雪花片区和美工区的小朋友可以帮忙建构一些雪花片作品、手工作品拿到商店去,這样商店就有物品了,其他幼儿也能来买物品去驿站邮寄了。我想如果没有这一个个问题,幼儿可能还是一种“封闭”玩法,正是问题的推进激发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让游戏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发了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让游戏变得更加“好玩”“可玩”,延展了游戏空间,提高了幼儿游戏的水平。
(三)实时进行记录,构建幼儿游戏经验框架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逐步进行经验建构。陈鹤琴先生提出经验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要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其中“完整经验”的获得尤为重要,它不是割裂的、断断续续的,而是有着生长性,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反复体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当天的游戏状态,无论是愉悦的感受还是遇到的问题,都具有价值。通过实时记录,幼儿能够在回顾的过程中收集、筛选、提炼出游戏中的独特经历,同时检验游戏问题解决的实效。在分享“梅花驿站”游戏时,幼儿翻看记录本,从第一次讨论游戏开展的地方、材料到游戏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不知道如何给快递进行标记”“顾客的取件码从哪里来”“快递盒子都是空的怎么办”“快递的物品从哪里来”等,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经验,最终形成完整的经验。
(一)聚焦幼儿需求,发挥幼儿游戏中的自主性
幼儿因其身心发展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不能不管不顾,而应适时“干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的引导包括肯定、赞许、提问、启发等等。引导是开放的,要根据情境来,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情境是什么,那引导的方式就应该是什么,引导的方式和特定的情境相关。这种引导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充当合作者,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成人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可以适当提供材料和建议,但必须确保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个体,是游戏的主人。当然,每个幼儿的游戏水平不同,自主能力也存在差异,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鼓励幼儿尝试与探究,支持他们的创造与延伸。
(二)解读游戏理念,推进游戏生成性情节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只有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对幼儿来说是有价值的,总是想按照计划来严格遵守。在开展游戏时,我们往往希望幼儿追随着自己的步伐来进行,追求自我认为的“完美”。其实在实际游戏中,幼儿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只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是可以把生活经验与游戏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不再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看待幼儿时,我们就会和幼儿收获更多“惊喜”。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来的是动态的画面,情节在不断地推进,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会产生许多的创造行为。而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游戏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 跨越区域界限,拓展幼儿游戏探索空间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经验,教师则应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空间的选择。当“梅花驿站”开业一段时间后,幼儿发现顾客变少了,都是来自娃娃家的小朋友,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不能总来寄快递。于是幼儿进行了讨论,提出其他区域的小朋友也可以来取快递、寄快递。比如:建筑工地的小朋友需要购买建筑材料,图书区的小朋友想要寄书给其他人……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区域间的联动更加紧密,游戏有了更多的实施空间,驿站有了更多的业务和客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