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清楚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2022-02-23 23:55苗庆显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利经销商零售

苗庆显

十几年前,听一位大咖传授生意经。

大咖说:三流的企业做生产,比如搞外贸的、做OEM的,都是辛辛苦苦挣点加工费,是谓末流。

二流企业做品牌,影响消费者心智,获得品牌溢价,渠道追捧,除了加工利润还有品牌利润,但操作难度也大,是谓中流。

一流企业做“风水”,看机会、看趋势,把握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是谓上流。

果然,头十几年的生意场还真是这么回事。

做啥都不如抓住了红利,渠道红利、流量红利、房地产红利、互联网红利、自媒体红利……各种红利催生了各路英雄,抓住风口抓住机会的人成了那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但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去平台化”是未来几年中国商业的最大趋势。

新时代,有新商业规律。今天我就讲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因为它对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和普通企业最适用,也最实用:去做简单生意,然后拼命把它做到不简单。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简单生意。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产业链中,而这个产业链又处在一个大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中。

从外部来说,如果你做的生意,面临的上下游越多、受影响的要素越多,那你的生意就会越复杂。反之就是简单生意。

比如很多与农业相关的项目,复杂度就非常高,受产业政策、“三农”政策、初级农产品价格调控等影响非常之大,这种生意做起来就跟走钢丝一样,一般人是玩不转的。

一家做茶油的企业,投巨资包下大片山林,种植油茶树,然后包给当地农民负责管理,最后再在农民手里收购油茶果榨油。但结果经常是,其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该企业老板也因此非常郁闷。这就是典型的复杂生意了。

同样,你的企业内部经营板块越多,你的生意就越复杂。而标准化模块越多,生意则越简单。

OEM(代工)企业相对品牌企业,是简单生意。有中央厨房的,就比依赖厨师的饭馆生意简单。西式快餐比一般中餐简单,而老乡鸡、海底捞比豪华饭店简单。

最近几年,大家都说传统制造业不好做,有一类企业的表现却明显好于行业平均,那就是被大咖之前称为“三流企业”的OEM企业,这些之前在“鄙视链最底端”的企业,小日子过得比多数原来所谓“品牌企业”“风口企业”滋润多了。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没有品牌,也没有复杂的销售渠道,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生产或者研发上,于是有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的技術或者生产设备革新,所以能够做出更好的或者成本更低的产品。自然比那些已过风口或者抱着之前所谓“品牌”吃老本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越简单越好做”“越简单越容易成功”,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大部分企业,做着做着,就奔复杂去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总是“熵增”的,一个系统总是会从有序走向混乱,也就是从简单变为复杂。这是自然规律。

这个规律也适合企业这个“系统”。

首先,贪婪和恐惧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企业老板也是人,不但不能免俗,还往往更加严重。

什么钱都想赚,一个机会都不想放过是人的本性。

我见过一家非常成功的药品企业,延伸做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产品有食品、饮料、保健品、个人护理产品、消字号产品,还有器械、中药饮片,甚至还有康养地产,涉及十几个行业,几十个品类,几百个产品。

结果自然是啥都做不好。

一个企业但凡有点成就,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东西,哪一样不做都跟丢了东西一样浑身难受。

这些东西,你以为不做是损失,其实它跟你压根儿就没关系,根本就不属于你。

不做没损失,做了才会损失。

关于战略,最直白的定义就是:做战略就是做取舍。

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取什么最难,而从人性角度,选择舍什么才是最难的,也最容易掉沟里。

其次,以往的市场环境造就了“贪多”意识和复杂思维。

过往十几年,人们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各种红利……

平台思维是什么?

好多人理解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我把大家撮合到一块,产生效益,我掌握流量分配权,薅完上家薅下家,想赚多少赚多少。我为镰刀,众生皆为韭菜。

这种模式成功不成功?当然成功,以往的十几二十年里,大多巨头型企业都是采用的平台模式。

但时过境迁,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基础设施改变、商业基础设施改变已经基本结束,平台格局基本成型,且纳入了政府的严厉管理之中。

大平台开始具有了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你要还指望做平台去收割,结果只可能是长成像镰刀的韭菜。

最后,复杂生意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线下也是一样。

以前经常有个说法:“线上零售冲击线下实体店。”

我搞不懂,做线下零售的怎么好意思觍着脸这样说。

先说搞商业地产的,你以为想开店交个房租就行了?物业费、管理费、POS(多功能终端)费等也是五花八门,连商场的推广费用也要摊到租户头上。有些没啥人气的地段,就靠来回倒腾装修费也能赢利。

而那些开店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善茬。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陈列费等,更是熟悉的味道,被上游压榨的那些钱,要变本加厉在下游拿回来。

这些打着商业和零售的名义,吃的都是租金、物业、管理和广告的利润,这就是我一直说的,中国没啥大零售商,只有地产零售、物业零售和广告零售。

就这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实体经济?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被线上挤压?

当然,地产零售和广告零售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目前国内闲置的商业地产,至少是7亿平方米,还有更多半闲置和半休克状态的。

而零售商们大部分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滑,卖给阿里的、卖给苏宁的,也都没见明显好转。有零售商喊出要改革,改掉以往“以收费为主要利润”的模式是值得鼓励的。但说实话,积重难返,不是一般的难。

当然,很多企业做复杂可能不是因为贪,而是因为害怕。觉得自己核心竞争力下降,就想这也做做,那也做做,这也加强,那也加强,力图“东方不亮西方亮”。

结果总是恰恰相反,长板没有做强,优势越来越小,最后哪儿都不亮。

一个词——规律,人性的弱点、市场的规律和过往的经验,都会把一个企业从简单推向复杂。

一个企业衰败的过程,往往就是企业越来越复杂的过程。

最后,咱们说说如何做简单生意。

巴菲特最有名的是“价值投资”理念,如果你不去看更底层的逻辑,会觉得这完全是“正确的废话”,那咱就稍微深究一下。

价值投资理念的第一个准则就是“简单原则”。

这个智慧的老头说:“这个生意我看得懂,我能看到它未来的样子。”如果觉得它好,就评估它是有价值的。

“投资方面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寻找那些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高的栏杆,而避开那些7英尺高的栏杆。”

总之是,“看得懂”“做得到”,关键词是“轻松”且“全神贯注”。

咱开篇说的,“做简单生意,把它做到不简单”。我们判断和衡量自己的生意是否简单,一个黄金标准就是能不能一句话说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是做饮料卖饼干开饭馆的,这就很好理解;你是做手机做空调做维修的,也好理解。

你是做咨询的,做知识付费的,这就有点难理解了;你是做数字化平台赋能的,让人不明觉厉。

这两年“大数據”非常热,我接触了不少相关公司,大部分都不太乐观。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己说不清到底可以为客户带来什么。

一家大数据公司,跟了一家快消巨头企业半年才拿下订单。客户老板给的理由是:没听懂,但觉得挺厉害,试试吧。

这就“埋雷”了,后续合作很难理想。

“一句话说清楚”只是个前提条件,真的要把生意做简单,还有更多要求。

了解自己最擅长什么,只在最擅长的地方发力,这是第二个关键要求。

罗永浩老师,作为企业界相声说得最好的大神,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是硕果仅存的初代网红。

他有一项天才本领,单靠着价值观和理想主义,就能吸引一大批用户粉丝,当然不喜欢他的也可以称他为“忽悠”。

但他真的不一定比大部分人更适合做大规模的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尤其是手机这么复杂的行业。喜欢他的人跟喜欢他的产品,绝对是两回事。

直播带货,天天都是发布会,无疑更能发挥他的优势。而这个生意,比做手机要简单很多。

简单生意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各司其职,不向上下游伸手。

手太长,什么钱都想挣,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头些年,在“去中间化”的歪风下,很多企业喜欢做渠道精耕,跨过经销商直营终端,或者把经销商变成配送商,区域市场工作都自己来做。

结果自然是,成本大幅升高,市场还没经销商操作得好。

现在很多企业回头想重新找经销商,发现经销商已经不愿接了。

同样,很多经销商也不愿一直做“搬运工”,老想自己搞个品牌,做做厂家,当当品牌商。成功者也是寥寥无几。

最高效的做法就是,厂家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研发、做好消费者沟通,经销商要么成为专业的渠道运营商或者区域运营商,要么成为专业的配送商,没有比这更简单也更容易成功的路了。

每个环节更加专注自己的领域,不但能够做得更好,而且相互依赖度也更高,内耗更少,效率大大提升。

简单生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

比如只服务某个特殊群体,把他们的满意度和黏性做到极高,单个客户价值最大。

只做某个产品或者某项服务,把它做到极致,成为品类代表、行业标杆,用户一旦想到该类产品,绕都绕不开。

做价值链中更小一个环节,比如专门做一个研发公司、OEM公司、某某原料供应商、新媒体或者电商代运营公司,把它的效率做到最高,也是一种简单生意。

当然,核心还是更加高效。

真正能做到你做到,别人难做到,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门槛很高。还是那句话:把简单生意做到不简单,你就赢了。

猜你喜欢
红利经销商零售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经销商名录
经销商名录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
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