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人才培养策略、人才培养理念,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强化他们对所学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提升育人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的意义
(一)完善人才培养理论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将获得进一步优化,这对提升人才培养效率有重要作用。通过完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可以更为合理、高效、科学地利用校方、企业方的育人资源,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旅游管理专业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一般来说,产教融合有较强的互动性特点,在此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可以实现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高职生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专业能力。另外,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们可以更为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
(三)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授课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分数、答题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在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不利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企业需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们可通过项目教学等方式,将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在企业中学习更具实用性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内容,可有效提升自身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及社会发展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也应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陈旧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仍采用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他们更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后续实际工作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层面的讲解,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水平的发展。另外,一些教师“唯分数论”思想严重,这就导致他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对于新的旅游管理技术、思想引入不足,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这样很难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将难以突破以往学习模式的桎梏,从而阻碍其成长为更加优秀的综合性、实践型人才,不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发展。
(二)人才培养内容缺失
现阶段,教师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对人才培养效果会产生极大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层面:其一,对教材的延展不够。很多教师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常会将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很少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展开外延,这就导致学生接触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完善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在学生步入就业岗位后,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他们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其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产生一定阻碍作用。其二,產教融合不够深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形式。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和企业合作时,企业会将学生放在一些专业性不高的岗位上,这就导致他们在企业中接触到的旅游管理知识非常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新趋势的掌握和理解,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发展。
(三)实践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一再强调要关注实践育人,教育者也呼吁要提升相应的资金、人员投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实践费用、人员的投入依然不够。另外,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关键不在于实践方面,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会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参与到实践育人中,进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一)制定共同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
产教融合背景下,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企业可以从高职院校的招生环节就展开介入。在以往产教融合中,通常是高职院校负责招生和旅游管理理论教学,企业则主要负责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模式看似分工明确,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在一开始并未树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存在一定差异,致使学生的旅游管理综合能力难以得到相应发展。基于此,学校和企业可在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开始,结合企业需求与教学目标,共同制定一个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旅游管理学习情况展开目标细化,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
传统旅游管理教学中,教材多是由教育专家编订,其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人才实用性较低,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针对此问题,旅游管理我们可结合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写旅游管理教材,并在其中体现出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编撰教学内容,展开教材研发,能够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性,促使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展开有机结合,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二)开展项目化教学,提升旅游管理职业能力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强化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能促使其旅游管理职业素养提升。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将教学目标与岗位工作内容展开结合,以此规划日常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活动,并通过校内项目实训,让学生在旅游管理学习中了解企业工作内容。此外,我们可结合企业用人特点,对原有的旅游管理教学内容实施针对性扩展,以此促使学生的旅游管理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将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输送到合作企业中,使其在实际的企业项目中验证、锻炼所学旅游管理技能,从而实现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构建“双师型”团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参与者、引领者,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到产教融合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使其才加顶岗实践等活动,使教师积累更多教学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提升学生旅游管理应用能力的教学工作中。为此,构建一个“双师型”教学团队非常重要。 在以往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主动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自身知识体系,他们将教学理论转为实践能力的水平也略显不足。此外,在产教融合中,學生的指导“师傅”虽然具备较高实践能力,但其对理论的掌握缺乏系统性,难以对学生开展更深层次教学。
为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水平,我们可定期到企业展开实践学习,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兴的旅游管理理念、技术,这对其之后开展更高质量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不仅如此,企业也可派遣一些骨干员工进入学校兼任教师,使其将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将旅游管理知识与企业工作内容展开有效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模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师的授课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对学生形成更具实践性、系统性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四)构建多种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我们可从企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为其构建不同的旅游管理学习情境,以此不断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进而促使其旅游管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结合企业工作内容,为学生举办一些旅游管理知识竞赛,让他们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展开旅游管理知识比拼,以此提升学生的旅游管理实践水平。
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入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以此不断丰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与形式。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展开形象化、生动化处理,从而降低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调整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旅游管理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自身知识薄弱点,教师也可进一步优化之后的教学工作。传统教学评价中,多为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评价,此种评价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旅游管理综合水平提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们可鼓励企业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企业通过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对其展开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以此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引入企业评价,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对旅游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最终实现旅游管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若想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效率,可以从制定共同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开展项目化旅游管理教学,提升旅游管理职业能力;构建“双师型”团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构建多种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调整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等层面入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包,杨丽,祝素梅.基于产教融合的贵州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190-192+247.
[2]梁入月.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究[J].北极光,2019(01):161-162.
[3]白稚萍.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