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红色研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02-23 04:53史洁马凤悦于梦玮金璐璐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沂蒙精神素质教育

史洁 马凤悦 于梦玮 金璐璐

关键词:革命文物;红色研学;沂蒙精神;素质教育

一、开展红色研学的内生逻辑与价值阐释

(一)理清红色研学的教育性质和素养目标红色研学是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的社会拓展平台。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研学旅行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性质的课程。红色研学旅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生成实践体验,促进其高尚品格的形成,是对学校发挥联动效应,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内容的集中体现。红色研学旅行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又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教育界、旅游界等产业相关领域要丰富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联动红色教育基地,做好中小学生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工作,帮助中小学生培育良好品行,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研学是一种健康教育。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个体的身心健康、品格塑造尤为关键。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红色研学活动真正实现了场域转换,是对自然教育、“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跨时代论证,对塑造必备品格,陶冶高尚情操,丰富拓展课余生活都具有价值引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同时,研学旅行迎合国家“双减”政策,既学又行,寓教于游,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充满未知、奇妙的环境中,让学生冲破校园围墙、教材限制,亲近自然、走进历史、拥抱社会,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红色研学旅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双减”以及配套政策的逐渐落地,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赛道之一。研学旅行贵在实践中教育,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分组合作,以团队形式参与开放性、探究性课题,这一过程提升学生建构知识、团结协作、主动探究、自我评价的能力。本文从四个维度对红色研学旅行的素养目标加以描述,四个维度如下:

1.“认知”(Know),即学生究竟需要认知什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例如,研学旅行组织参观沂蒙山区,学习沂蒙革命历史是红色研学活动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具体地说,学生需要知道沂蒙革命先烈故事,从一代先烈、革命历史中了解什么是沂蒙精神,沂蒙历史的时代意义,学生参与形式包括聆听导游员讲解、观看音像资料、分享活动感悟,因此,提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是红色研学指向的素养目标之一。

2.“领悟”(comprehend),即学生究竟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红色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直面接触、深度了解红色历史的机会,从而对革命先烈事迹有更全面的认识,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人民群众吃苦耐劳的斗争精神所感染,进而将爱国主义精神深耕于心,国家使命感、归属感、认同感得以树立。

3.“践行”(Do),即学生究竟能够做出什么?研学旅行后学生向周边同学主动分享红色文化,扩大红色精神的辐射面。例如,学校组织开展“红色之旅六个一”活动,由即将毕业的学生面向入学新生开展红色文化班级巡回宣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和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革命精神渲染整个校园。

4.“成为”(Be),即学生究竟希望成为什么?其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红色精神传承人,学生主动承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学生通过参与研学旅行,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巧,成为一名真正的红色资源解说者,在不断地宣讲实践中为其树立职业自信“增色”,并不断汲取红色基因,在红色基因传承上保持长久的影响力。

(二)明确红色研学指向的宣教价值

1.红色研学旅行指向学生认知获得、能力习得、素质养成之目标

红色研学旅行是借助当地真实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面向大中小学生进行课程式设计和研学式开发后,并实施红色教育之旅。以旅游辐射范围广和吸引力强的优势,依托意义绵长的革命文物作为载体,使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获得广范围、深层次、高水平的传播,使青少年学生群体获得更广泛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认知,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旅行活动,其关键在“研”和“学”,研学旅行实质是体验式学习,旅行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核心是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由此,红色研学旅行是将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

沂蒙革命老区发挥红色文化优势,以真实而丰富的革命史料为内容,深度挖掘、整合、诠释沂蒙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事迹等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红色研学教育目的地。

2.红色研学旅行担当着弘扬主旋律,培育红色江山传承人之重任

《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可见红色研学旅行开发责任重大,在研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继承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深耕。

3.红色研学旅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综合实践育人之形式

红色研学旅行重点在于研学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其研学受众辐射面广,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红色研学目的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的发展史、中国的革命史、培植新时代青年坚定信念的主战场。

首先,红色研学旅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途径。红色研学旅行以“寓教于游”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立足教育性本位,突出研学课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研学内容的实践性和交互性,较“被动接受式”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红色研学课程则潜移默化地洗涤思想,净化灵魂,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方式迎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性传播的总体趋势。其次,红色研学旅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通过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体验式教学、项目式设计,开展集参观浏览,学习历史,素养达成,提升修養于一体的研学活动,对研学教育对象进行价值观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二、开展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三大关键点

(一)研学的载体——革命文物

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文物众多。

为扩大临沂革命文物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开展了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沂蒙革命文物”评选。沂蒙山区作为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从制度上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并将“保护、管理、运用革命文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针对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特点,沂蒙山区坚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思政工作相融合,把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实施红色文化“四进工程”,积极构建红色研学课程体系。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相关的红色故事,用好革命文物开展“红色”主题研学旅行,以此推动全市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红色基因在沂蒙大地代代相传。

(二)研学的纽带——研学工作者

研学旅行中学生根据研学课程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杂的学习行为,而这一过程需要研学工作者的全程参与,研学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是研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研学工作者包括研学课程开发者、学科研究者、研学导师、红色讲解员、安全保障人员等,研学旅行的科学实施,一支机制严密、训练有序、职责明晰的研学旅行工作队伍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本文主要关注研学导师的纽带作用,研学导师需要扮演“导游”“导演”“导师”的角色,“导游”角色要求研学导师带领学生参观浏览,展示沂蒙丰富的人文底蕴,对沂蒙革命文物、历史故事、革命先烈事迹进行讲解;“导演”要求把握活动的起承转合,挖掘和整合沂蒙红色元素,设计和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落实研学活动;“导师”要求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共鸣,传递正能量,使沂蒙精神、家国情怀真正内化。基于此,研学导师应发挥“导”的职能,包括进行知识、能力的指导,思想观念的引导及道德规范的教导。

(三)研学的介质——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淬炼而成的先进集体意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广大。沂蒙精神具有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其精神内涵被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如何将沂蒙精神以 “活态化”的实践形态呈现出来并传承下去。本文通过沂蒙研学将沂蒙精神与学校教育理念完美嫁接,是沂蒙研学立足教育性,既有丰富学生对沂蒙山革命历史、革命先烈事迹的了解,又融入爱国情怀、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等意志品质的熏陶,红色研学对接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品格和能力要求,将沂蒙精神贯穿研学旅行始终,使学生在浏览沂蒙山景区、参与研学实践过程中,从领悟沂蒙精神、认同沂蒙精神到传承沂蒙精神,真正实现了通过红色研学旅行对沂蒙精神的活态传承。

三、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设计原则

(一)以 “引导者”和“参与者”为突破点,尊重学生个性需求

一方面,在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设计和实践中,研学导师的角色和职能相较于普通的导游更加复杂。研学导师是一张“活”的红色名片,是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情景引导者和文化宣教者。他们通过红色研学培养学生认知、表达、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家国情怀,实现对红色记忆的代际传递。因此,在进行沂蒙红色研学设计时要格外突出研学导师的“引导者”角色,由研学导师为学生建立认知支架,摒除简单的信息输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革命线索。根据沂蒙山区的不同情境营造氛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与自己、与同伴进行对话和交流。可以设计充分的互动环节,进行问题导向的交流,启迪青少年红色信仰,并拉近青少年和沂蒙文化的距离。

此外,研学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双边互动关系。研学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教育活动。只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做到情感共鸣,深入人心。当代青少年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渴望汲取红色文化,接过红色“接力棒”。他们希望通过研学受到优良的党性教育、革命教育,希望通过参观学习历史知识、感受文化熏陶,希望欣赏到很多历史文物、学习文物知识。另一方面,不同学段、不同学情的学生对于研学的接受和适应也有所不同。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无意注意常常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分散。在进行沂蒙山区红色研学设计时更要聚焦沂蒙红色主题,对沂蒙专业术语进行趣味转化,只有学生听得懂才能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注意力“出走”的概率。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兴趣范围逐渐扩大。此时,应该融入更多的对话和协商,尊重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权力,使学生们看到不同的观点,对沂蒙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全面。高年级的学生价值观念相对成熟,同时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和途径与多元文化进行碰撞。他们完全有能力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沂蒙山区红色研学也应当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小组协作和团队建设中,提升互助能力,达成共识。不同的研学模式使整个沂蒙山区红色研学活动变成学生思考、理解、内化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以“革命文物”为着力点,丰富沂蒙红色研学内涵与形式

革命文物和沂蒙山区红色研学活动存在着内在联系,沂蒙山区革命文物的保存情况和开发条件是红色研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在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活动过程中应凸显革命文物的价值。结合沂蒙山区革命文物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了解沂蒙、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革命文物”为着力点,要注重沂蒙山区革命文物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充分借助革命文物在沂蒙红色研学内容的充实作用,提升研学的丰富性。一般来说,沂蒙研学活动时间大多在1天左右。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沂蒙文化知之甚少,仅能通过些许的文字和图片简单地进行浏览。因此在沂蒙红色研学设计中要格外关注革命文物的文化补充作用,以“红色沂蒙”为中心,通过丰富的史料、真实的展品,围绕革命文物及其相关故事让学生对沂蒙精神有一个具象的了解,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看。另一方面,也要在革命文物中提炼有深度有分量的沂蒙红色研学主题。将革命文物放在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伟大历程中去挖掘革命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與精神,开展沂蒙文物研究和内涵阐释[6]。在沂蒙研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设计不同的内容层次,实现红色研学活动与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实践的双向促进。

以“革命文物”为着力点,还要打破社会公众对沂蒙山区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人关注、喜爱革命历史与沂蒙文化。一方面要加强互动体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更加喜爱活动驱动式、交互参与式和沉浸体验式的研学模式。如做一次文物摄影师、做一次大锅饭、比一次沂蒙军歌等等活动,在活动中体悟革命历史,让革命文物更加可亲可感,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话题迁移。沂蒙革命历史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段历史。如何让学生对革命历史有体悟、有认同。这就要求在进行红色研学设计时要常讲常新。如在讲解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时,可以结合抗震救灾、疫情防控、奥运拼搏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化。此外,还可以在保留红色基因的前提下,融入沂山景区、龟蒙景区、云蒙景区等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的多元研学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也能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

(三)以“项目化”为活动形式,搭建沂蒙红色研学支架

“项目化”的活动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将活动内容项目化,利用活态文化进行育人,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探究性活动,解决真实的问题或挑战,进而加深认知和理解。相较于普通的讲授-接受式研学,沂蒙红色研学的项目化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问题导向,在问题链中推进历史认知。项目化沂蒙红色研学要更多强化问题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将陌生的革命历史文化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对于处于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项目化”的研学活动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从提出问题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就是他们持续探究和研学的动力源泉。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更积极的行动和更持久的动力,从而减少游离现象的发生。

项目导向,在项目活动中聚焦沂蒙精神。项目化沂蒙红色研学就要以项目化统整沂蒙文化内容,对于沂蒙红色研学项目化设计应该聚焦沂蒙革命历史中的核心精神和中心话题来展开,如沂蒙故事、沂蒙遗迹、沂蒙文创和沂蒙歌曲。尤其要与经验丰富的研学导师和校内老师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交流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精准把握项目化研学导向,做好项目细节上的调整和相关内容的补充。同时,结合学生特点策划项目容量和项目难度,确定项目完成方式以及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并阐述活动过程和收获。

探究导向,在探究合作中凝聚团队力量。项目化沂蒙红色研学要提倡合作式、探究型的活动方式,“项目化”的研学活动形式主要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提升能力,感悟革命情感,体验挑战的乐趣。在项目化研学中各个团队围绕共同的主题,各自分工,共同进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生、师生间的言语互动情景,让学生拥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充分进行团队合作,在跨时空的实践接触中传承沂蒙先辈们的精神,在探究学习中综合提升能力,获得知识。

(四)以“开放多元”为评价指标,实现实践育人价值最大化

有效的红色研学离不开有效的评价,“评”不仅仅是“评定”,还有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提高红色研学质量必须抓住“评”这一重要维度。研学旅行效果评估应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在革命历史情境中获得知识与发展素养为目标。相较于知识性的学习评价,研学旅行应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从红色研学规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涉及学生、班级、校内教师、辅导员、研学导师等多个主体,因此评价主体要丰富。学生一方面应该是被评价的,一方面也应该是评价者的。通过评价可以观察他人,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反省。而研学导师因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应该是研学成果的评价主体,在评价实施后,应将学生自评、互评等多个主体的评价综合分析最后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结果。此外,红色研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沂蒙革命历史的理解和知识建构,还要关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兴趣习惯等方面的提升,从而实现智商与情商的双重提升。一方面,评价的侧重点应该关注到知識和能力层面,如革命人物、红色作品、历史事件等沂蒙革命历史方面的考察,这类成果可以由最终的物化作品所体现。另一方面,在情商方面,研学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基本素养和道德品行、精神品质和身心状态等,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否产生积极的变化。这类活动成效不宜观察,常常隐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评价切不可过于侧重物化成果,必须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及时记录每个“时段”的行动过程和结果。对于红色研学的评价方案, 还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在研学前根据研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商的方式确定评价表。可以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层级要求。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还能提升研学内驱力。

四、沂蒙山区红色研学模式设计

(一)行前阶段:聚焦沂蒙精神,设计研学项目

教师开展行前说明会,针对研学旅游行为、研学教学内容、小组分组活动等进行安排与发布。同时带领学生观看沂蒙抗日战争宣传片相关视频并进行背景介绍,让学生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感性和理性的认知。

1.依托学生学情,设计体验式研学目标

明确研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行有所学,学有所得”的重要前提。首先,设计研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针对每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沂蒙红色研学旅行的学生受众群体众多,包括高、中、低多类年级群体,在针对低年级群体时,研学目标要以实现学生红色价值体验为主,走出校园,亲身体验革命活动,开阔眼界,留下初步红色体验;针对中年级群体时,研学目标要以实现学生红色价值体悟为主,实践考察,主动分享自身感受,发现问题,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加深理解,树立国家认同理念;针对高年级群体,研学目标要以实现学生红色价值体认为主,总结规律,掌握问题逻辑体系,建构认知,深度融合书本旅行,树立自信,深化社会国家认同,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最终促进个人成长。其次,在制定沂蒙红色研学目标时要紧扣沂蒙红色教育主题,着重对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红色精神教育。以主题统领研学目标,从而通过研学旅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沂蒙红色研学目标为:以红色沂蒙精神为主线,以体验式研学实践为载体,让学生深入了解沂蒙红色历史、重温沂蒙红色故事,缅怀革命英雄先烈,体验沂蒙革命劳动,从而感悟沂蒙精神真谛,传承沂蒙精神,最终使学生树立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意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成为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2.结合思政教育,设置沉浸式研学项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红色研学成为新时代青年汲取革命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渗入思政教育,学习党史知识的独特育人形式。在沂蒙山区红色研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设置沉浸式研学项目能够突破课堂局限,凸显实践特色,深层次地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例如,结合语文和历史知识,宣讲沂蒙红色故事;结合地理和摄影知识,讲解沂蒙遗迹;结合美术和语文知识,设计沂蒙红色文创;结合音乐和实践知识,演唱沂蒙红色歌曲。

教师可提前将学生根据研学项目分组:沂蒙故事组、沂蒙遗迹组、沂蒙文创组、沂蒙歌曲组等四个小组,使学生在沂蒙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分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难忘的研学旅行,通过沉浸式的参观学习,思考认知,创作表达,完成研学项目,最终通过总结延伸一步步地实现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认同以及价值引领。

(二)行中阶段: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共研

教师再次强调研学项目小组,各组员之间、各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建立学习共同体,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完成研学项目。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进行及时记录,实现评价的过程性。

1.活动一:进沂蒙,感受红色沃土人情

沂蒙山风景区风景秀丽,红色气息浓厚,包括沂山景区、龟蒙景区、云蒙景区,都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沂蒙山风景区,在自然的美景中感悟文化底蕴,开启红色筑梦之旅。在沂山景区观祭祀遗迹,攀玉皇峰顶,赏瀑布奇景,穿神龙峡谷,游三崮景区,体验沂山祈福活动,感受沂蒙风土人情;在龟蒙景区体验“天然氧仓”,感受“东夷文化”,重温孟良崮战役,聆听革命先辈“心跳”,传承红色精神。在云蒙景区体验“百里林海,天然课堂”,观赏瀑布美景,感受山水隽秀,与教师一起在俊美山河中实现沂蒙精神价值体验。

2.活动二:听故事,传承红色沂蒙精神

蒙山高,沂水长。来到沂蒙这片红色沃土的人民子弟兵与沂蒙人民共患难,反压迫,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谱写了军民生死与共的“鱼水史”。教师带领学生聆听沂蒙红色故事,接受革命洗礼,“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沂蒙女战士”吕宝兰、“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大姐”李桂芳等许许多多“沂蒙红嫂”的故事感人至深,塑造了沂蒙妇女爱党拥军的革命形象。“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一门三英烈”的故事催人泪下,数不完的红色经典和道不尽的红色故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学生在一个个红色故事的讲述中感悟沂蒙精神真谛,更加激励了学生对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实现沂蒙精神价值澄清。

3.活动三:访故里,触摸沂蒙红色历史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沂蒙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教师带领学生着军装,寻访抗日革命根据地,近距离接触革命遗迹,深层次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以及大众日报创刊地等众多革命历史遗迹。人民修建了抗日烈士陵园、沂蒙山根据地广场、沂蒙山根据地纪念馆来缅怀先烈。学生参观陵园,瞻仰英雄古迹,参观广场、纪念馆抗战场景以及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历史回响,从而厚植爱国情怀,实现沂蒙精神价值认同。

4.活動四:听红歌,思考感悟个人成长

寻访抗日革命根据地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根据地广场集合,聆听经典红歌《沂蒙颂》以及经典民歌《沂蒙山小调》等歌曲,了解背后故事,致敬沂蒙精神。在参观游览完毕沂蒙山景区之后再去聆听歌曲,学生会有更深的感悟,相互交流体验,深化感悟,教师总结研学收获,在歌声中实现心与心的碰撞,牢记革命历史,赓续沂蒙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道路而努力奋斗,从而实现最终的价值引领。

(三)行后阶段:多元成果展示,师生共学互评

文化和精神的内化是红色研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以活动内容为基础,以研学项目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现沂蒙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意识的个性化探究成果,教师也应选择合适场合,及时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展示。此外,还要选择包括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引导。

沂蒙故事组:教师确定沂蒙红色故事选择标准,个人感兴趣,经典永留存,语言多生动。并教导学生讲解技巧与规范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沂蒙红色故事的讲解,并进行最终的展示。

沂蒙遗迹组:教师在行前就指导学生拍摄手法,学生行中根据意愿选择沂蒙红色遗迹进行拍摄,教师教导学生撰写讲解词,学生最终独立完成沂蒙遗迹讲解词的撰写并进行展示,使照片中的革命遗迹重新展现生动的革命历史。

沂蒙文创组:教师教导学生寻找文化符号,展示优秀文创作品,阐明设计理念,学生将自身学习资源与沂蒙红色精神融合,创作设计出多样的文创作品草图进行展示。

沂蒙歌曲组:教师确定歌曲选择标准,教导学生演唱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沂蒙红歌,讲解歌曲背景,创作展现一场沂蒙红色歌咏会。

学生个人、各小组、教师在成果展示完毕后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量表对此次研学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反思,通过沂蒙红色研学活动,学生学习沂蒙红色历史,弘扬沂蒙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解决了“行而不学,学而不研”的研学痛点。

(责任编辑:张双敏)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沂蒙精神素质教育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与沂蒙精神:大学生地域文化特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