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哲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计算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它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前提,在生活之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不过,当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教学尚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可以明显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限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从而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策研究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教学不重要。教师想要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计算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思维的限制
根据多年的教学结果来看,学生计算能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在思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思维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学生们没有发现简便算法。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大多是按照步骤一步步地进行计算,降低了计算的效率。这虽然会在一定层面上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但是缺乏实际的应用效果。其次,学生们在计算中很容易出现思维定式,即同学们习惯了按照从左到右计算,或者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等等,这也会对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产生影响。
以学生们没有掌握简便的计算技巧来讲,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观察, 导致学生们没有办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例如在计算0.99×3这道简单的小数乘法的题目时,学生因为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并没有发现这些数字隐藏着特殊的关系。因此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口算,只能够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即使列竖式,也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学生可以摆脱了思维的限制,就可以尝试将0.99转化成为1-0.01,然后通过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来计算,转变成为1×3-0.01×3。这样一来,只要通过简单的口算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效率,又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再比如,在混合运算中,教师也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以12.2+4.2÷6这道包含了加法以及小数除法的题目来讲,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忽略了除法需要优先计算的原则,很容易做错该题目。
(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基础比较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换句话来讲,计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口算以及心算的技能。但是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计算法则尚不娴熟,也无法熟练地进行口算。有时候即使他们将计算法则深刻的记忆在了脑子里,但是当到了使用的时候,就会遗忘得一干二净。
(三)计算器的出现降低了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里,计算机以及计算器地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让计算更加便捷。生活中手机上都会自带计算器功能,需要的时候打开计算器即可计算出正确的结果。高科技信息时代让学生们从思维上已经不重视计算能力的提升。当对他们进行劝导的时候,学生们便会用“有计算器帮忙”的借口搪塞过去。也正是因为学生们对于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越发下降,导致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来练习计算。
二、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提高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中,要着重去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技巧,来帮助他们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正確率以及效率。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培养高质高效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对于计算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们善于利用计算技巧来简化复杂的计算。首先,教师在给学生们设计计算练习内容时,需要有计划的设计可以利用计算技巧来解决的题目。在这种环境下,去帮助学生养成利用简便算法来计算的习惯。在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短时间去发现数学计算方法所具有的特殊性,然后通过对数学公式进行变形,从而降低数学公式的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在计算专项练习的课堂上,让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去探索有哪些计算技巧在计算中比较常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打开自己的思维限制,开动脑筋,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以及计算技巧,从而达到弥补自身不足的问题。这样,学生们对于自己探索出来的计算技巧印象更加深刻。课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练习题。除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之外,这些练习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提升性,让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探索之后可以找到答案。
(二)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我们在上面谈到,小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种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计算概念、计算算理、逻辑思维、抽象推导等过程的教学上苦下功夫,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而实现融会贯通,并且将这种记忆形成肌肉记忆,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计算技能。紧接着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让他们实现由量到质的一个变化,真正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并非是学生们掌握了计算方法就可以顺利解题,很多情况下,因为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仅仅通过单纯的计算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从而将教育与生活脱离开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生活化教学情境作为导入方法,将具体的计算渗透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教师给出学生们一份家庭购物清单,清单上包含了米、面、油、生活用品等各种用品,让学生们去计算。想要购买清单上的这些物品,需要用多少钱。学生们迅速找到各类物品的数量关系,也就是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这样一来,便将小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同时提示学生注意价签上的小数通常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实践任务单——怎样购物更省钱?引导学生们参与家庭购物,率先做出一张购物清单,并进行价格比较,简单计算一下大致的花费,最后制定最优的购物方案。
(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提升计算准确性
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计算技巧以及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但是他们出错的频率并没有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对中高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理由各种各样,如没有看清题目、没有验算、写错数字了等等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可以将其归纳成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此类现象在练习或者测试的时候非常常见。学生们简单浏览题目后,便开始匆忙做题。虽然这是紧抓时间的表现,但是很容易错过或者看错题目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一些同学做完之后,没有检查,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的错误。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计算。
第一,认真审题,看清数字。
在计算2.4×6.2的时候,学生一目了然,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直接写成为2.4×2.6,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因此认真审题,看清数字是放在首位的。
第二,看清符号,逐步计算
看清符号这个问题大多是将“+”与“×”看错,“÷”与“—”看错。运算符号的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千差万别。
第三,正确计算小数点位数
小数计算中,商或积的小数数位经常被学生弄错,特别是当小数数位多的时候错误率更高。比如在0.56×0.029的时候,学生们很容易将后面的0.029写成0.29或者0.0029,无论是多点一位还是少点一位,那么结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不正确的。计算中,学生在掌握了算理后,必须数清每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同时注意最后一位是0的时候的特殊情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小数计算中的问题。
第四,竖式计算,书写规范
在计算的时候,列竖式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在列竖式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们写得清晰,数位对齐。这是后续计算的前提。当书写不规范时,写出来的竖式松松垮垮,很容易出现对位错误的现象。规范演示、强化练习必不可少。通过教师的监督以及计算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规范列竖式书写的好习惯,从而减少因为列竖式对位不正確出现错误的情况。
第五,验算检查,缺一不可
检查也是计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十分认真,但是因为习题做得过多,可能出现麻木,难免会出现错误的现象。验算检查尤为重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运用逆运算的方法,重新计算该题目。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题目全部验算一遍,那么就需要他们在做题的时候,提高正确率,同时可以将不确定的结果标记出来,在检查的时候重点复查。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教学是不能够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积极分析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让他们在掌握扎实计算基础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以及计算习惯,以此来提升计算的正确性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凤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20(S2):16.
[2]王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36):127-128.
[3]赵艳梅.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93.
[4]梁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