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自1813年问世以来广受欢迎,其中,简·奥斯丁“将平凡普通的事物和角色变得有趣”的写作方法受到高度赞扬,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简·奥斯丁没有墨守成规,她使用喜剧的手法对生活进行严肃批评,同时,也深度探索不同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并借助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为有情人树立榜样,明确幸福婚姻的真实价值。
一、小说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丁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小乡绅班纳特为五个待嫁的女儿寻找称心如意的丈夫为主线而展开,描述四对青年男女(伊丽莎白与达西、简和宾格利、莉迪亚和威克姆、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问题,中心事件是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波折爱情。刚刚从伦敦搬来的绅士宾格利先生爱上了班纳特优雅美丽的大女儿简,而宾格利先生的好友达西先生对二女儿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但是,在一场舞会上,伊丽莎白对出言不逊的达西产生了偏见,更在品行不端的威克姆的引导下深化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在探望凯瑟琳夫人时与伊丽莎白不期而遇,并向她求婚,却遭到伊丽莎白的愤然拒绝,同时,对达西进行了当面指责,事后达西以写信的形式为自己申辩,从而逐渐消除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后期在各种接触之下,伊丽莎白与达西尽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1]
二、主要人物介绍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她是一位聪慧、有教养,同时又有胆识、有远见的女性,她对家人体现出无保留的爱,她也能够对人、事、物进行冷静、透彻的分析,同时,在面对爱情、追求爱情时,她也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尽可能地追求平等与尊重,即使她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带有盲目性,甚至固执、偏执,但是,并不会减弱她的人格魅力,读者在品读她的一言一行时,能够看到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独立人格的光芒。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伊丽莎白没有将婚姻当成下半辈子的“保险箱”,无论对方有怎样的金钱和社会地位都不能动摇她追求爱情的决心,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为此付出努力,虽然她会被韦翰的外表迷惑,产生盲目的爱,也对达西存在偏见,但是,她也敢于重新认识自己,她虚心接受他人建议,也懂得克制自己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达西才会在她存在偏见的前提下依然被她深深打动,最终二人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2]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总结。
1.爱家人。她是家中的二女儿,因为有思想、有文化、优雅开朗,深受父亲班纳特先生的喜爱,她知道父母之间婚姻的不幸,她无法容忍父母不美满的婚姻,也深知这段婚姻对她的姐妹们造成的影响,但是,由于对父母的爱,她选择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们,同时,她与姐姐、妹妹之间也有深厚的感情,伊丽莎白会真的担心病倒在宾格利先生家的姐姐简,即便自己狼狈也要冒雨去看望简,同时,她出于对姐姐的爱,不满达西拆散宾格利与简的行为,从而在达西向她求婚时一口拒绝并直言对对方的憎恶。伊丽莎白虽然会因为妹妹们俗气、虚荣、爱卖弄的各种行为感到羞愧,却也真心替妹妹们的未来着想,为她们提供帮助。
2.能对人、事进行透彻分析。伊丽莎白深谙人性的弱点,也深知幸福、诚实的生活比显赫身份、衣食无忧更难能可贵,在日常生活中,她聪慧、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在观察中明确对方或愚蠢、或怀有恶意的动机,并想出交际对策,例如,参加宾格利舞会后,即使简对宾格利一家人都有较高的评价,但是,伊丽莎白没有轻易相信,反而认为宾格利一家高傲自大并不屑与一般人来往。[3]在面对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时,伊丽莎白也持怀疑态度,她不认为夏洛特为世俗的利益选择成为柯林斯的妻子是一个好的决定,因为她了解柯林斯本人,他日常行为恶劣、粗鄙无知,而且趋炎附势,二人婚姻的最終结局也验证了伊丽莎白的观点。
3.对平等、尊重婚姻的追求。在小说的社会背景下,伊丽莎白选择嫁给一个有钱人似乎是一个好的归宿,但是,她无法接受没有相互尊重的爱情的婚姻,因此,她能够果断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即便柯林斯认为这是伊丽莎白的“欲擒故纵”,她也会再次表明严肃的态度。同样,在她对达西产生偏见的前提下也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并用愤怒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婚姻观,即使达西富有、英俊,她依然无法接受他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向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而当她在后续相处中看到达西身上与以往的傲慢完全不同的品质后才被感动,产生了对达西的爱慕之情,而达西也被伊丽莎白独立、自爱、自尊的精神打动,主动放下身段改变自我,从而成就美满婚姻。[4]
简·奥斯丁从伊丽莎白的女性视角出发,分析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指出了经济地位、丈夫身份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以至于大部分女性都在婚姻中找寻不到自我,而伊丽莎白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选择随波逐流,她有正确的婚姻观念,在生活中能够保留自己的尊严,坚持对平等爱情的追求,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爱情,获得美满的婚姻。
(二)达西
对达西的性格分析也应该从三个层面出发。
1.外在的傲慢。达西生长于富贵之家,优渥的环境虽然使他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良好的教养、优雅的举止,但是,也在不自觉间培养了他傲慢的性格,与性格坦诚直率的宾格利相比,达西性格较为复杂,通过他在初次见面时,对简与伊丽莎白的评价中能够明显看出他傲慢又势利的性格(评价简:长得不错,就是太爱笑了;评价伊丽莎白:她还行,但是,并不很漂亮,叫我动不了心),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的形象也就此定格在了伊丽莎白的心中,尽管外在很傲慢,但是,达西却能够坚持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伊丽莎白不漂亮,却能够看到她美丽的眼睛,看出伊丽莎白的聪慧非凡,也能够被她幽默、风趣的谈吐吸引,发现她与其他女孩的不同。[5]
2.爱心的涌现。达西的爱心时刻都在,同时,他对他人的爱也都是无怨无悔的,无论是伊丽莎白参观彭伯利庄园,还是莉迪亚与威克姆的私奔事件,都能体现达西的爱心,从管家夫人的话语中,读者能够看出达西亲切友好、和蔼可亲,傲慢只是表象,他会满足妹妹的一切要求,也能够对威克姆这样的恶棍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在深爱伊丽莎白后,达西能够秘密前往伦敦,在见到莉迪亚和威克姆后,既帮他们还清债务,还赠予威克姆一千英镑帮助他和莉迪亚解决难题,他也能够为了弥补拆散宾格利与简的婚姻的错误,愧疚而主动地去向宾格利说明原委,并鼓励宾格利去见简,从而促成两人的姻缘。
3.知错能改。书中所有人都认为达西桀骜不驯、傲慢无礼、挑剔考究,即便大家都知道他有良好的教养,却依旧对他产生厌烦感。前期,达西即便向伊丽莎白求婚,也居高临下看待她的亲友,伊丽莎白也对他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藐视他人感情的形象深信不疑,但是,达西在求婚遭拒后,他从伊丽莎白愤怒的语言中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并且第一时间对这些缺点进行改正,而伊丽莎白却因为情绪激动没有看到他的改变,伊丽莎白参观达西庄园时发现了他的变化,他变得毫无架子、彬彬有礼,在伊丽莎白舅舅看来,达西“完美无缺”,在后续的几次深交中,达西依然保持着温文尔雅、和气有礼的态度,伊丽莎白也就此坚信达西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6]达西不是为博伊丽莎白及其家人的好感来做做样子,而是真正地进行了自我反思,改变对所有人的态度,作者对达西优点的刻画并不生硬,他的傲慢只是表面现象,内心始终是充满仁善美的人,因此,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会不自主地对达西产生敬佩、崇拜之情。
(三)简与宾格利
简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外表出众、温柔优雅、和蔼可亲,但是,在聪明机敏和对事件的判断能力上逊于妹妹伊丽莎白,而宾格利是达西的朋友,他是一个单身的富裕绅士,宾格利性格活泼,为人也随和,但是,同样缺少判断力,容易被他人影响,小说中,宾格利与简的第一次相遇,双方就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初期宾格利会主动与简约会,但是,由于听了达西的劝告,选择与简分开,后期又因为达西的鼓舞重新追求简,就这一事件而言,宾格利没有主见,这与达西的勇敢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形成了對比。书中简与宾格利的婚姻比伊丽莎白与达西要靠前,二人无论是在性格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例如,都有俊美的外形、都待人友善、都受人欢迎,这也从侧面衬托出达西与伊丽莎白在性格缺少相容性的前提下,他们爱情的来之不易。宾格利与简是小说潜在的恋人,虽然二人都是次要人物,但是,却都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宾格利虽然与达西不同,是个可爱的绅士,但是,他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性格上善良却缺乏主见,对小说的情节有催化剂和提供线索的作用,而简自尊心强、对爱情忠贞,虽然在去伦敦找宾格利未果后,对别人说自己已经不喜欢宾格利了,却也爱得深刻、痛不欲生,她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不让外人看笑话,会小心翼翼呵护自己受伤的心。
(四)班纳特太太
班纳特太太在《傲慢与偏见》中是一个虚荣、俗气的母亲形象,她一心想要让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进入上流社会,在得到“邻居新搬来了有钱单身汉”的消息后,马上带领丈夫去拜访,在与宾格利先生接触后,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他,班纳特太太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了愚蠢、轻率的性格特点,她不在意理解,也毫不注重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她缺少对女儿们道德、思想、文化的教育,她不在意一个人的品行是否恶劣,这一点从她对女儿莉迪亚婚姻的态度上能够明显看出,她十分满意莉迪亚的婚姻,没有在生活中对女儿各种可耻的行为进行谴责,甚至忽视女儿对家庭造成的影响。而正是由于班纳特太太的无修养、无底线,才让女儿伊丽莎白受到了屈辱,同时,也是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傲慢与偏见”的导火索,后期更是因为班纳特太太的口无遮拦使简与宾格利先生结婚之后产生了矛盾。
(五)班纳特先生
班纳特先生与班纳特太太的性格相反,他是一个古怪的人,一方面他乖觉诙谐、喜欢挖苦人,另一方面他在面对事情时又不苟言笑,他的情绪变化莫测,即便太太和他生活了多年,也无法摸透他的性格。班纳特先生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年轻时娶了虽然貌美却毫无见识且心胸狭窄的妻子,他们的婚姻是失败的,婚后,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尊重都逐渐消失,面对这样的问题,班纳特先生没有选择探索、解决问题,而是将自己封锁起来,沉浸在书籍之中,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从心理上远离这个家,同时,这样的生活态度也让他忽视了对家中女儿们的教育,并且在家庭发生一系列事件时他都呈现出冷漠的态度(例如,伊丽莎白告诉他不要让莉迪亚去布莱顿,他对此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以此让莉迪亚不要再有机会烦自己),班纳特先生的一系列行为以及他对家庭、女儿不负责的态度也让他失去了家人的尊重。同时,当时社会流行的限定继承权使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产业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只能留给远房侄子,这也是这一角色的悲哀之处。
三、人物性格所阐述的意义
全书的主要情节围绕拥有五个千金的班纳特一家展开,虽然他们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算不上十分富有,但是,班纳特太太依然想要让自己的女儿和上流社会的贵族联姻,其中善良的琴恩和勇敢的莉琪依照母亲的安排,生活在上流社会中,她们虽然坚守本心、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也丧失了对真爱的判断能力,最终错过了宾格利和达西。而就在这样充满误会、心机、成见的环境下,即使是带有“傲慢”与“偏见”性格的伊丽莎白与达西依然能够让璞玉般的爱情脱颖而出,作者不仅描写了环环相扣的情节冲突,也描写了真实、生动的人物性格,借助人物的一举一动阐述作者自己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作者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具有批判精神,她笔下的人物都经历了成长,将人类的王国建立在具有心灵价值的模式上,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深具意义,例如,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爱情平等的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也具有进步意义。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之处在于简·奥斯丁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多元化的描写,恋人之间虽然在性格上相辅相成,但是,也会针锋相对,并且就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而言,在小说结尾处,他们都放下了偏见、傲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结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阐述了正确的婚姻观念,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与尊重之上的,而人物性格的不断转变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幸福婚姻的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郑俊贤,宗蕊,周秀峰,李泽同.解读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及语言[J].今古文创,2020(41):6-7.
[2]王宪,徐岩.从接受美学看《傲慢与偏见》的小说与影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1):78-80.
[3]刘程.从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剖析《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J].北方文学,2019(35):97+99.
[4]苏雪敏.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下《傲慢与偏见》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分析[J].北极光,2019(11):6-8.
[5]刘一帆.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刻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
7(09):113-115.
[6]林岳斌,匡虹霓.论《傲慢与偏见》中的聚会角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38(04):79-86.
(作者简介:盛思雨,女,本科在读,郑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