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杰,罗 骏
(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空中乘务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2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结合起来。2020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教育系统要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推进以“学、赛、讲、展”等多种学习形式。[1]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中强调要组织好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用好网络平台,发挥融媒体优势。[2]这为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提供了政策引领。2021年2月,CNNIC发 布的第47次《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3]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其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深受网络影响。截至2020年3月,微信活跃帐户数超过12亿,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公众号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四史”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运用思政类微信公众号提升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坚持立德树人相结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从已有研究来看,关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集中在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传播、行政管理、企贸经济、计算机、思政教育等学科领域视角,围绕传播的形态、机制与价值、舆情引导与社会管理创新、商业盈利模式、平台开发与维护等进行研究;[4]其中基于思政视角的研究主要涉及发展现状、价值定位、机遇挑战、开发建设等。[5]关于“四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四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契合性,[6]“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时代价值、难点与问题、方法与路径,[7]“四史”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和特质等。[8]而目前鲜有针对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在推进高校“四史”教育的研究成果。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对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在“四史”宣传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高校提升“四史”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
1.指标内涵。2021年5月,中宣部等4部委公布“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包括高校公众号、共青团公众号、知识服务类机构公众号共12个类型、200个公众号。要求要重点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内容开发建设,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参考有关微信公众号研究的成果,[9-10]结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创建的清博智能公司出品的清博指数是国内权威的新媒体研究标准,其中的微信传播力指数(WCI)中对于微信公众号的评价指标包括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其中,公众号平台发文量是体现公众号文章传播的时效度,公众号平台发文阅读量是体现公众号文章传播的覆盖度,公众号平台发文点赞量是体现公众号文章传播的纵深度,公众号平台发文评论量是体现公众号文章传播的交互度,公众号平台发文在看量是体现公众号文章传播的分享度。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和在看量是评价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平台影响力的5个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微信文章质量的重要标准。
2.指标体系。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平台宣传教育影响力和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宣传教育影响力共2个一级指标。其中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平台宣传教育影响力下设公众号平台发文总量、公众号平台发文总阅读量、公众号平台发文总点赞量、公众号平台发文总评论量、公众号平台发文总在看量5个二级指标。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宣传教育影响力下设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总量、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总阅读量、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总点赞量、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总评论量、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总在看量5个二级指标。
1.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地域与院校分布。一方面,从地域区划来看,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北以及西北地区,以上三个地区有34所高校入选,占比85%,其中华东地区院校主要来自上海市、华中地区主要来自湖北省、华北地区主要来自北京市、西北地区来自陕西省,这与全国高校数量分布息息相关。而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仅6所高校入选。另一方面,从院校属性来看,其中双一流高校22所(A类高校19所、B类高校3所),一流学科高校11所,且有18所高校位居2020年高校微信传播力TOP榜前20名,非双一流高校7所。这也凸显出双一流高校新媒体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见表1)
表1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地域与院校分布数量统计
2.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数据采集方案。按照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使用微信公众号数据采集软件,将数据采集日期设置为2020年1月8日至2021年5月31日,共计510天,采集了40所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历史数据,作为评价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影响力的数据资料。参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针对“四史”教育中党史突出“英雄”主题、新中国史突出“复兴”主题、改革开放史突出“创新”主题、社会主义发展史突出“信念”主题的要求,从23406篇推文中筛选出2770篇与“四史”宣传教育相关的推文,作为评价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影响力的数据资料,并基于指标分别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特别对于平台和文章的研究分别是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掌握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作为“两微一端一抖”新媒体宣传矩阵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因此成为校内师生和校外公众关注的平台,发挥着思想引领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和教育服务功能。通过对平台发文概况和影响力的分析,可以明晰“四史”发文平台的现状。
通过统计采集的40所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在2020年1月8日 至2021年5月31日 期 间 的23406篇推文,其总阅读量为436808178次,总点赞量为3276871次,总评论量为937856条,总在看量为3949123次。按照推文数量选取排名前十的高校(见表2),其中复旦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推文数量超过1000篇,日均推文2篇。而阅读量10W+的热文数量排名前五的为北京大学91篇、清华大学80篇、武汉大学72篇、浙江大学57篇、上海交通大学26篇,说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网络宣传教育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且知名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社会关注度更高。
表2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平台发文量前十概况
1.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发文量。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类型属于订阅号,每天可推送一次文章,共采集了510天的23406篇推文,统计结果显示达到日均1篇及以上推文的高校有25所,仅有2所高校日均推文达2篇以上,说明大部分高校十分重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但也存在较大差距,推文数量最少的为262篇,与推文最多的高校相比少979篇,推送的频率明显较低。同时,将推文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时政资讯、学术资讯、竞赛资讯、节庆资讯、招生资讯、思政资讯和教学资讯等类型,其中时政、学术、节庆以及思政类资讯的文章数量较多,充分反映出高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与职责。
2.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阅读量。经统计平台发文的总阅读量为436808178次,平均阅读量为18662次,达到平均阅读量以上的文章有840篇,占比30.3%。而单篇阅读量超过100000次的热文有482篇,占比2.1%,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7所高校发文355篇,占比73.6%。从数据可知,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阅读量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热文的共同特点是关于时政、教学、节庆类型的文章,内容涉及国家领导人、校庆、校史、知名校友、开学放假等,从侧面反映出师生对于学校发展的关心以及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3.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点赞量。经统计平台发文的总点赞量为3276871次,平均点赞量为140次,达到平均点赞量以上的文章有749篇,占比27.0%。而平台总点赞量超过100000次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6所高校,其中平台总点赞量超过200000的仅有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点赞量反映出受众对于文章的认可度,说明以上高校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上坚持“内容为王,以质取胜”,文章得到了阅读者的赞赏,激发其分享传播的意愿,名校效应增强。
4.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评论量。经统计平台发文的总评论量为937856条,平均评论量为40条,达到平均评论量以上的文章有687篇,占比24.8%。平台总评论量达30000条以上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8所高校,其中四川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发文量分别为512篇和433篇,但评论量却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微信运营团队能与读者及时交流互动,以及通过设置精选留言放送福利,如校园定制文创品、纪念品等;另一方面,文章内容能够引发阅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能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在看量。经统计平台发文的总在看量为3949123次,平均在看量为168次,达到平均在看量以上的文章有638篇,占比23.0%。而平台总在看量超过100000次的高校有12所高校,其中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总在看量超过300000次,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总在看量超过200000次,厦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8所高校均为100000多次。微信在看量也是转发、分享次数,文章点击在看后朋友圈中的好友都能看见,促进了文章的二次传播,有助于提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为高校微信平台“吸粉”。经分析发现,在看量与阅读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基于特色主题、特色题目、研学实践、成果展示等形式丰富多样的“四史”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新媒体宣传矩阵,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走深走实。基于前文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平台影响力的研究,为进一步聚焦“四史”宣传教育文章影响力,需要结合评价指标展开针对“四史”文章的系统分析。
由于本研究重点内容是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因此,需要从“四史”文章发布的日期、时间和数量有整体把握,以便为后续研究分析奠定基础。将2770篇“四史”相关的文章题目分词后选取高频词制作词云(见图1),可见主题类型多样,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论述、建党百年、抗疫精神、致敬英烈等。
图1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标题高频词云
1.“四史”文章发布日期分析。通过统计采集的40所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在2020年1月8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的关于“四史”的2770篇推文,梳理每月发文数量,由图2可知,“四史”发文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与重大事件、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等密切相关。一是重大事件,如新冠疫情、五四运动、脱贫攻坚、南京大屠杀、反法西斯抗战胜利、抗美援朝等相关事件;二是重大节日,如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校庆日等;三是重大会议,如党史学习大会、表彰脱贫攻坚大会、表彰抗疫先进代表大会等。自2020年1月提出“四史”教育学习以来,全国高校掀起了“四史”学习的热潮,在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会议召开后,“四史”学习热度飙升,此后三个月内发文量达到1112篇,占“四史”发文总量的40.1%。
图2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发布日期分布
2.“四史”文章发布时间分析。“四史”文章发布时间与读者的生活习惯高度相关,不同时间段发布的文章阅读量存在明显区别,公众号运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得出较为适宜的文章推送时间,增加文章的浏览量。本研究以24小时制将一天划分为7个时段,7:00-9:00为早餐时段,发文量为153篇;9:00-12:00为上班、上课时段,发文量为580篇;12:00-14:00为午休时段,发文量为233篇;14:00-18:00为上班、上课时段,发文量为608篇;18:00-21:00为下班、晚餐、晚自习时段,发文量为685篇;21:00-24:00为晚休前时间段,发文量为489篇;24:00-7:00为晚休时间段,发文量为22篇。综上可知,“四史”文章推送量最多的前三个时段为18:00-21:00、14:00-18:00和9:00-12:00,发文量为1873篇,占“四史”总发文量的67.6%。这也反映出高校灵活的工作、学习模式,且晚间的浏览时间更加充足。
3.“四史”文章发布现状分析。通过统计采集的2020年1月8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的2770篇“四史”推文,其总阅读量为32122311次,总点赞量为372649次,总评论量为51475条,总在看量为304912次。按照“四史”推文数量选取排名前十的高校(见表3),其中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推文数量超过100篇。说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四史”教育宣传中承担着内部教育宣传和外部交流宣传的作用,增强了“四史”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性和实效性,促进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表3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平台“四史”发文量前十概况
基于前文分析,从宏观维度对于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的平台和“四史”发文概况有了基本了解,接下来需要从微观维度重点围绕“四史”宣传教育文章的发文量、阅读量和点赞量等展开分析。
1.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发文量。通过统计采集的2020年1月8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的2770篇“四史”推文,其中“四史”推文量在100篇以上的高校有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以上4所高校围绕“四史”教育发布了系列文章,如复旦大学开展的“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和“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复旦党委党校《共产党宣言》展示馆20集微党课”、江西财经大学的“国旗日日升党史天天讲”和“党史知识周周测”、北京工业大学的“我和我的支部”“一院一品”以及“新时代的先锋”等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统计归纳“四史”主题的文章类型,英雄主题572篇、复兴主题60篇、创新主题717篇、信念主题1421篇。
2.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阅读量。经统计采集的“四史”文章总阅读量为32122311次,平均阅读量为11596次,达到平均阅读量以上的文章有840篇,占比30.3%,其中单篇阅读量达100000次以上的热文有29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5所高校占21篇。除以上5所高校外,“四史”文章总阅读量超过1000000次的高校有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梳理阅读量多的高校“四史”文章发现主要是著名校友的英雄事迹、校史历程、国家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等,体现的是学校在共产党带领下参与国家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榜样精神,让师生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点赞量。经统计采集的“四史”文章总点赞量为372649次,平均点赞量为134次,达到平均点赞量以上的文章有749篇,占比27.0%,单篇点赞量达1000次以上的文章有47篇。各高校“四史”发文总点赞量达10000次以上的有12所,其中厦门大学45541次、北京大学34142次、清华大学23707次位列前三,厦门大学结合其百年校庆,弘扬嘉庚精神;北京大学讲述五四精神,《觉醒年代》引发热议;清华大学回顾11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鼓舞人心。说明将“四史”教育与学校发展结合的文章题材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4.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评论量。统计采集的“四史”文章总评论量为51475条,平均评论量为18条,达到平均评论以上的文章有687篇,占比24.8%,单篇评论量达100次以上的文章有87篇。各高校“四史”发文总评论量达2000条以上的有7所,其中北京大学6489条、清华大学3482条、西北工业大学2954条排名前三,西北工业大学凭借纪念中国航空工业70周年发行《中国飞机(三)》特种邮票获得单篇最多评论1737条。说明简单讲述“四史”的文章很难吸引读者,要结合院校特色、红色校史资源等,设置相应的福利奖品,引导读者参与互动评论。
5.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文章在看量。统计采集的“四史”文章总在看量为304912次,平均在看量为110次,达到平均评论以上的文章有638篇,占比23.0%,单篇在看量达1000次以上的文章有33篇。各高校“四史”发文总在看量达10000次以上的有10所,其中北京大学30675次、厦门大学28962次、武汉大学16850次位居前三,此外还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说明双一流高校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四史”宣传教育中的影响力较大。这也体现了微信“裂变式”传播的“圈子化”传播形态,[5]延展了高校“四史”教育宣传的覆盖范围。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应用服务需要具备身份管理、消息服务以及音视频服务等,[11]高校思政类公众号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40所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将上述功能集成到公众号平台上,这有助于增加公众号关注人数,提升公众号发布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与在看量。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承担着构筑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的重任,在高校全面推进“四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为:文章发布的频率、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品牌等,这些问题都与发文量、阅读量和点赞量等评价指标紧密相关。
在采集的510天数据中,有关于“四史”的文章发文量达到平均发文量69篇及以上的高校只有15所,而100篇以上的仅有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4所高校。说明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关于“四史”发文的频率普遍较低,且高校间的两极分化明显。同时发文量增长主要是从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之后,在此之前发文量较少,这也反映出高校在时政宣传教育上紧跟政策热点。
从前文分析可知,“四史”文章类型多样,涵盖英雄主题、复兴主题、创新主题和信念主题,其中围绕前3个主题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类型文章丰富多样,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但是,研究发现“四史”文章以“文字+图片”形式呈现的偏多,音频、视频类形式较少,读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此外,普遍存在文章的编排技巧待进一步提升、原创型文章较少、标题设置新颖性不够等问题,难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因此整体的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在看量不高。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的品牌效应不仅能够为其“吸粉”,还能扩大平台的影响力,通过对40所高校微信平台栏目的调研发现,仅有7所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开设有“四史”学习专栏,更多采取的是直接推送文章,或者在推文前以“四史”或“党史”等词汇为前缀,表示推文类型。仅有部分高校采用话题收录的方式将“四史”学习相关文章进行汇集,读者可以方便地找到已经推送的“四史”主题文章。并且部分高校开通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或公众号,但未能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有效交互协同,未能有效发挥“四史”宣传的集聚效应。
加强高校“四史”教育,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理论的创新性。[12]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在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设好思政类公众号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途径。基于前文问题的分析,从文章的推送频率、内容质量以及品牌栏目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推送频率决定传播给读者的内容数量,推送频率过低会削弱其形成的传播力。一是要紧跟“四史”时政热点,做好议程设置规划,研究传播规律与传播策略,抓住重要节日、重大事项、重要会议等育人契机;同时注意文章推送的时段,增加在晚间休闲时段推送量,以提升其阅读量。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借鉴强弱连接理论,以“四史”优质文章的二次传播分享,扩大教育宣传范围,提高宣传实效。三是创新推送技巧,将“四史”相关资料,以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嵌入到每日推文的开头或结尾之中,提高“四史”专题推送阅读量,以达到育人于润物无声之中。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内容质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文章内容质量不高会导致其教育感染力弱。一是要树立“内容为王,以质取胜”的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避免泛娱乐化的内容,通过对“四史”资源的深度挖掘,提升其内容品质,尤其注意权威性和原创性。二是“四史”文章内容要精心设计,要符合读者的心理特征和阅读习惯,以短视频、音频、图文并茂等方式,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增强用户黏性。如《少年》《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和《永远记住你》等作品被广泛转载,几度冲上热搜。三是持续优化公众号运营队伍构成,选拔培育政治觉悟高,理论专业素养强的多学科运营人员,包括思想政治、新闻传播、计算机、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师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形式,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强运营管理者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文章品牌栏目是提升其品牌效应的重要因素,“四史”专栏的设置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形成集聚效应增强其影响力。一是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与“四史”相关的素材资源,如校史校情、革命先烈、先进榜样事迹等,以及对围绕“四史”开展的主题宣讲、红色经典诵读、音乐舞台剧、寻访红色革命圣地等活动的报道宣传。二是要加大对“四史”专栏的推广,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到“四史”宣传教育中来,采取“四史”有奖知识竞答、党史故事百校讲述、我和我的祖国、学校、家乡等方式,使用Vlog、快闪、微电影等手段吸引更多读者。三是构建高校思政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促进“学校——学院——系(部)”和各类社团等公众号,以及校园官网、两微一端一抖等跨平台的协同,如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与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专栏相关联,增强“四史”宣传教育影响力。
综上,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在“四史”宣传教育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40所高校思政类公众号的“四史”相关文章的研究,分别从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与在看量进行分析,发现“四史”发文的频率普遍较低,且高校间的两极分化明显;类型多样包括英雄主题、复兴主题、创新主题和信念主题;“四史”学习专栏开设较少,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或公众号协同度低。需要从推送频率、内容质量、品牌栏目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以增强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四史”宣传教育活动影响力。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其他院校思政类公众号研究,及时追踪更新“四史”文章数据,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